导学案如何设计

关于导学案,有一个很容易让人迷惑的说法:“有了导学案就是高效课堂”,这种误解甚至还催生了庞大的产业链,很多书商找一些连高效课堂是什么都弄不明白的“砖家”,把普通的练习册、习题集改头换面,加上几个新词就变成以导学案为名号的教辅资料,甚至包装成销售冠军。而这些现成的,不符合学生学习现状的所谓导学案,不仅误导了学生的学习,也让教师工作变得毫无价值,所以不少学校花重金买了这些导学案却依然搞不好高效课堂。

即使是那些能组织教师自己编制导学案的课改学校,也要小心常见的导学案“三化”问题。

教案化:把传统教案改编一下就是导学案,换汤不换药,仍然是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思路。

教材化:把教材内容拼凑、调整成导学案,看起来内容丰富,实际上只是学习材料的堆积,不是学习任务的呈现。

习题化:这是最突出和普遍的问题,就是把导学案变成了习题卷。

这些急功近利的“导学案”成为影响很多教师和学校课改的“元凶”,根本原因还是因为教师和学校没有抓住高效课堂“学生主体、学情主导、教师助推”的核心,片面理解导学案在课改中的作用,把导学案当成“检查学生是否学会”的工具,把学习任务理解为习题,学习变成了做题。

01导学案是学习工具

事实上,导学案既不是教案,也不仅仅是学案,更不是教辅书、习题集等传统意义上的教辅资料。导学案是教师为学生设计的学习工具,这个工具把学习要完成的任务和需要达到的目标以非常清晰的方式交还给学生,鼓励学生通过多种方式进行学习并建立自己的思维和学习习惯。因此一份好的导学案要能引领学生掌握学习的内涵,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学生拿到导学案能够明确学什么、如何学、学得如何这三个问题。

导学案的设计必须包含学习目标、学习流程、学习反馈这三个基本要素。

首先,学习目标设定是导学案的重点,让学生清清楚楚上课,明明白白学习是提升学生能力的第一步。各位老师请一定要牢记,学生越清楚自己要做什么,他能想到的办法就越多!所以导学案的学习目标设定不能简单照搬教学参考,需要教师仔细斟酌,一定要清晰可测,要具体、能操作、可达成。

导学案的学习目标以知识技能为主,在语言描述上尽量用学生能理解、可操作的语言,而不是教师编写教案常用的理解容易模糊的书面描述语言。举个例子,六年级数学课“圆的认识”这一节,有一个技能目标是“掌握圆的几何特征”,这是我们老师们都很熟悉的书面描述语言对吧?但如果你在导学案中也这么写,你觉得学生能一下子就看懂吗?圆的几何特征是什么?学到什么程度才是真正“掌握圆的几何特征”?实际上这句话都没有描述清楚。如果我们把这句话改成:“会用圆规画圆,并用字母表示圆心、半径、直径”,这样学生一看就明白了老师希望我这节课学会什么,这就叫“清晰可测”!

所以老师在设定导学案学习目标的时候,要多从学生的角度看问题,目标明确、要求具体,比如“能说出某种特点”“能背诵某种定义”,类似的学生能看懂的、通俗的、具体的语言编写学习目标,让学生了解应该做什么,你对他们的期望是什么。

其次,导学案对课堂教学流程的重构,是把教学从“教”为中心向“学”为中心转变的重点。许多高效课堂操作者将高效课堂流程的转变停留于教师行为的转变层面,认为“教师少讲或者教师不讲就是高效课堂”,却忽略了教师少讲的背后是流程在支撑学生的学习。导学案要按照“五步三查”课堂流程进行设置,体现“学生主体、学情主导、教师助推”的设计思路,做到“二律三化”。

“二律”是指要遵重学生思维发展的规律和知识呈现递进规律,关照不同层次学生的不同需求,问题的设置尽可能考虑到学生的认识水平和理解能力,由浅入深,让大多数学生“跳一跳”就能够够到的程度,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三化”是指习题问题化,问题任务化,任务展示化。从导学案的设计思路上,要把单纯考察知识点的传统习题转变为探索性的问题;从导学案的编写上,围绕学习目标展开层次递进的学习任务;从导学案的应用上,学习任务要能在课堂流程中展示出来。

最后,学习反馈不仅仅是习题的检测,还需要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过程有所评估,即对整节课自己的表现、行为、学习成果等方面进行综合测评和反馈矫正。基本要求是“适时反馈,及时矫正;真实反馈,准确矫正”。因此,每个知识点后面对应的练习题要扣住本堂课的重点、难点、易错点、易混点、易漏点、考点,巩固本堂课所学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反馈矫正不仅仅是书面练习、检测,也可以是提问、展示、练习等多种形式。

2设计导学案的要求

从导学案设计的这三个基本要素,我们可以看出来,导学案设计的难点在于学习目标的制定和学习任务的制定,对教师的要求有

1.吃透教材会翻译。教材是学生学习的媒介,无论是导学案的编写还是学生的学习都离不开教材。因此,编导学案之前必须深入研究教材,把教材中深奥的、不易理解的抽象的知识,“翻译”成学生能读懂、容易接受的、通俗的、具体的知识,把握重点、研究新旧知识的内在联系和拓展提升点,找准关键,探寻规律,为导学案的编写打好基础。

2.紧扣目标抓落实。导学案的编写要以学习目标为中心,紧扣学习目标的落实来设置学习任务和学习过程,所有的导学环节和课堂检测及课后作业都必须和学习目标相对应,为目标的达成服务。

3.分层学习重差异。导学案所涉及的课堂内容,要分层探究,体现知识的逐步生成过程,把知识转化为导学任务、探究任务,把任务按阶梯式从易到难呈现出来。举例来说,就是让60%的学生通过自学学会A、B层次的基础类知识,70%的学生通过交流合作完成C层次的知识技能,同时学有余力的学生能完成D层次的知识拓展。

4.学法指导在其中。“授人以鱼不如教人以渔”。导学案不是教案,更不是习题集,它要体现学生学习的过程,尤其要体现学习过程的方式方法指导,改变过去单一被动、枯燥乏味的学习方式,而重在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能力。让学生真正从教师设计的问题中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学会看书,学会自学。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