垃圾治理的社会责任

(0)

相关推荐

  • 社会劳动与私人劳动的矛盾及其表现

    生产商品劳动的社会性,要求商品生产者所生产的商品在数量.品种.结构.规格等方面符合社会的需求.但是,在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经济条件下,生产商品劳动的私人性,往往使商品生产者生产的商品不能与社会的需求相 ...

  • 垃圾治理行业一体化融合发展

    垃圾治理行业一体化融合发展

  • 加强垃圾治理普适知识的研究

    垃圾治理通过一件件具体的事来实现.垃圾治理的每一件具体事都具有自己的特殊性,但每一件具体事又都具有共性:共性是普适知识的体现,普适知识形成垃圾治理本体:正是这些共性让每一件具体事归属垃圾治理本体,从而 ...

  • 推动垃圾治理行业绿色再造

    2021年4月20日至22日,第22届中国环博会在上海举行.此届环博会固废展贯彻党中央"30碳达峰,60碳中和"减碳目标,力推垃圾治理行业绿色再造.参展企业围绕垃圾"减量 ...

  • 垃圾治理拉开绿色再造大幕

    有幸参观第22届中国环博会(2021.4.20-22,上海),重点参观了固废展厅,特别留意垃圾治理新概念和垃圾处理新理念.新工艺和新设备,惊喜发现行业厂商自觉地把"30碳达峰,60碳中和&q ...

  • 两水镇开展全域无垃圾治理活动

    2021年第48期 总第354期 2月25日 星期四 点击视频,观看实况 2月22日,甘肃武都区两水镇组织村干部和群众开展全域无垃圾专项治理活动.所辖龙王山.马尾巴.前村等18个村先后行动起来,大家不 ...

  • 垃圾治理的四重结构

    垃圾治理存在人物.事务.体系和表象4重结构:人物结构是垃圾治理的主体客体,事务结构是垃圾治理的实践活动,体系结构是垃圾治理人.物.事之间的联系和规范,表象结构是垃圾治理的整体形象和意境. 对应4重结构 ...

  • 垃圾治理的政府主导方面

    垃圾和垃圾治理具有外部性.公共性和跨界性.垃圾的排放具有外部不经济性,损人利己:排放后的垃圾是一种"公共资源",具有竞用性但不具有排他性,且对生态环境和人体健康具有一定危害,损害社 ...

  • 关于垃圾治理减碳的几点认识

    "30碳达峰,60碳中和"是中央目标,务必实现.路径无非就是减少二氧化碳产生量和排放量,抑制二氧化碳排放量增速,尽快出现二氧化碳增速拐点:加大植树造林力度,提高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 ...

  • 垃圾治理要将社会化劳动资本化

    社会成员在垃圾治理活动中会形成社会各利益相关方,他们的利益诉求及其在垃圾治理中的分工各有侧重.从商品生命周期(包括商品生产.消费和垃圾处理全过程)角度分类,垃圾治理的社会主体可归类为商品生产者.垃圾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