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夫人:晴雯患“女儿痨”被我撵走了,贾母:为什么我看她甚好!

王夫人抄检大观园后,并没有第一时间整顿怡红院,将眼中钉晴雯等人撵走。而是在中秋节后,才找了个时间清理晴雯后,找机会向贾母汇报。
王夫人留出来缓冲时间主要有几点考虑。
一,抄检大观园是第一要务,先查绣春囊的问题,再视怡红院的问题严重程度制订对应措施。
二,临近中秋,不好弄得鸡飞狗跳,年节为大。
三,静候反应。抄检大观园后,王夫人需要听闻贾母有何反应,以及晴雯会不会铤而走险去贾母处求救。
贾母在抄检大观园第二天,通过“退菜”和“分菜”给了邢王二夫人各自警告。尤其将贾政送来的鸡髓笋赐给林黛玉,借以警告王夫人对林黛玉适可而止。贾母亮明底线是林黛玉。
王夫人探明贾母底线,就知道可以收拾怡红院和晴雯了。她再将晴雯撵走,完全不留情面。
古人重“礼”,不是多有礼貌。而是各个阶层、身份、辈分的人,行事准则和规范都在规矩的范围之内。
王夫人作为儿媳妇,一般情况下,不能轻易动触婆婆贾母的人事和命令,除非她有意不守“礼”。
王夫人撵晴雯没问题,她有这个权利。问题是因为晴雯而让贾母不痛快,王夫人得不偿失。她如此肆无忌惮撵人,表明她对贾母的尊敬不如以往。
(第七十八回)王夫人便往贾母处来省晨,见贾母喜欢,便趁便回道:“宝玉屋里有个晴雯,那个丫头也大了,而且一年之间,病不离身;我常见他比别人份外淘气,也懒;前日又病倒了十几天,叫大夫瞧,说是女儿痨,所以我就赶着叫他下去了。若养好了也不用叫他进来,就赏他家配人去也罢了……”
王夫人说:晴雯被我撵走了。原因是年纪大了,有病,淘气还懒,一无是处。
贾母:……,人都被撵走了,才来汇报,怎么说都是你有理!
要说一个丫头,既然已经被撵走,贾母也不会在意,可老太太并没有那么算了。
(第七十八回)贾母听了,点头道:“……但晴雯那丫头我看他甚好,怎么就这样起来。我的意思这些丫头的模样爽利言谈针线多不及他,将来只他还可以给宝玉使唤得。谁知变了。”
注意老太太的话,王夫人说晴雯又病、又懒又淘气,贾母却说“我看他甚好”。意思是怎么我看好,你看的都是毛病?咱俩谁看错了?
贾母对晴雯的好如数家珍,表明她也在一直看着晴雯。
“这些丫头的模样爽利言谈针线多不及他,将来只他还可以给宝玉使唤得”。
贾母认为家里没有一个丫头比晴雯更好,只有她配贾宝玉,如今被王夫人撵走了,怎么回事她自己清楚。
“谁知变了”是点睛之笔。贾母对晴雯的优点张口即来,变没变一清二楚!“谁知”就是“我知”的意思!“变了”是真变还是假变,谁也别糊弄谁!
但贾母终究没有明确立场,对她来说不值得为了晴雯与儿媳妇闹别扭。尤其王夫人拿“女儿痨”含沙射影时。
女儿痨就是少女期肺结核。古人得了女儿痨一生尽毁。立场上王夫人立得住脚。她的丫头彩霞,也是类似借口被放出去的。
晴雯是不是女儿痨,只在王夫人一张嘴!她醉翁之意不在酒,矛头就是指向林黛玉。
林黛玉当然不是女儿痨,但王夫人认为她的病好不了而反对宝黛姻缘,贾母也无可奈何。
而且,王夫人撵走晴雯是一石三鸟。即将自己看不惯的晴雯撵走,又反对了贾母的执意安排,更反对了宝黛姻缘。
贾母对王夫人的咄咄逼人,倒也没有针尖对麦芒。老太太的智慧不在斗争。家和万事兴,她的观点表达要超越王夫人的狭隘。
此番晴雯被撵走终究是算了,既然王夫人不客气,贾母也就不那么容忍,随后就让王夫人希望落空,这又是怎么回事呢?下回再说。
文|君笺雅侃红楼
欢迎点击关注,点赞收藏,文章每日持续更新

动手转发一下,没准您的朋友也爱看,感谢赞赏。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