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在红楼梦体系中,香菱从来都是一个重要人物

《红楼梦》读到第四十八回,回目标题是:“滥情人情误思游艺,慕雅女雅集苦吟诗”,上半句指滥情之人薛蟠因为错识柳湘莲被打,于是想着出外游览经商,下半回写香菱因为雅慕宝钗、黛玉等人的诗才,开始苦吟学诗。

留意的读者一定发现,自红楼开篇就开始着力描写的人物——香菱——再次被放在故事的中心。要知道,其实,在《红楼梦》体系中,香菱自始至终都是重要人物之一。

(香菱)

在第五回写众钗判词时,香菱是“副册”判词中唯一的一位,注意,是“唯一”,袭人和晴雯是“又副册”,其余的十二钗是“正册”,“副册”人物,只有香菱一人,只此一家,别无分店。

既在“副册”,那么,香菱就是一位出身高贵,但却最终没有成为正牌主子的苦命女子,她成了“妾”、“侧室”,她是有代表意义的人物,她代表了“妾”这一个层级人物的命运,她们是主又非主,是奴又非奴,所以,香菱“平生遭际实堪伤”的一生,代表的实际上是这一类人的一生。

(香菱初入大观园)

大观园里很热闹,宝钗、黛玉、三春、李纨、宝玉结社作诗时,我们总会觉得少了点什么,香菱那样出身高贵的女子,总该也享受这大观园的快乐吧!读到这一回,我们知道了,香菱有了入园的机会,虽然来之不易!

香菱身份卑微,按理,她是不可能进入大观园的,但她高贵的出身,又使她有入园的潜在理由,因此,作者必须想个办法把香菱带到大观园中,脂砚斋在这里有个长评:

细想香菱之为人也。根基不让迎、探,容貌不让凤、秦,端雅不让纨、钗,风流不让湘、黛,贤惠不让袭、平。所惜者青年罹祸,命运乖蹇,足为侧室,且虽曾读书,不能与林、湘辈并驰于海棠之社耳。然此一人岂可不入园哉。故欲令入园,终无可入之隙,筹划再四,欲令入园,必呆兄远行后方可。然阿呆兄又如何方可远行?

曰名不可、利不可、正事不可,必得万人想不到,自己忽发一机之事方可。因及思及情之一字及呆素所误者,故借情误二字生出一事,使阿呆游艺之志已坚,则菱卿入园之隙方妥。回思因欲香菱入园,是写阿呆情误,因欲阿呆情误,先写赖尚荣,实委婉严密之甚也。

曹雪芹想尽办法,草蛇灰线,伏脉千里,从赖尚荣捐地方官开始,就埋下了香菱入园的伏笔。

好在,有宝钗在,她是薛蟠的妹妹,香菱实际上是宝钗的嫂子(这一年香菱16岁,比宝钗大一岁),因此,香菱有了顺理成章的住处,就是蘅芜苑,她有了合理的安身之处。

(慕雅女雅集苦吟诗)

天地造化,香菱是真正的“风流”人物,她进大观园之后,除了必要的拜访,她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到潇湘馆去找黛玉,缠着要学诗(有人说,为什么不跟着宝钗学呢?道理简单,宝钗不愿意在这方面用功,她更愿意在女红针黹上多花时间)。

香菱学诗,有灵气。她出身高贵,当有秉赋。如宝玉所说:

“这正是'地灵人杰’,老天生人再不虚赋情性的。我们成日叹说可惜她这么个人竟俗了,谁知到底有今日。可见天地至公。”

她又肯下苦功夫(香菱学诗这一段,我们认为,学习任何一门学问,都应当向香菱学习),她肯听“师父”黛玉的安排,她很快读完了《王摩诘全集》,不几日,就又来找黛玉要杜甫的律诗……

她学诗成痴,日间,她是“挖心搜胆,耳不旁听,目不别视”,探春的日常对话,也被她听成是诗韵的提醒;晚上,她是“对灯出了一回神,至三更以后上床卧下,两眼鳏鳏,直到五更方才朦胧睡去了。”

(香菱学诗)

苦天不负有心人,她竟然在梦中得诗一首。如脂评所说:

一部大书起是梦,宝玉情是梦,贾瑞淫是梦,秦之家计长策又是梦,今作诗也是梦,一并风月鉴亦从梦中所有,故《红楼梦》也。

我们看,与“梦”相关的人物,宝玉、贾瑞、秦可卿都是,这里的香菱也算一个,显然,她在《红楼梦》一书中的地位,应当列入这一众关键人物的长名单之中。

(可叹可悲的香菱)

实际上,前八十回,从第一回香菱被甄士隐抱着出场开始,到八十回“美香菱屈受贪夫棒,王道士胡诌妒妇方”止,在曹雪芹笔下的《红楼梦》,香菱一直是贯穿始终的重要人物。作为读者,不可看轻了她。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