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届行参菩提散文奖参赛作品】艰辛的归家历程/刘树林
相关推荐
-
橘子:小人物
小 人 物 橘 子 大山是我发小,这小子打小就猴精猴精地,满脑子的鬼点子,偏偏没用到学习上.按村里的辈分论,他管我叫小姑,可事实上一般儿大的姑侄俩却时常吵嘴打仗. 有一次上课的时候,坐我后桌的大 ...
-
荐读|金寨籍著名作家傅琳泣泪之作:母亲节致母亲
母亲节致母亲 母亲 今天 是您走后的第七个 母亲节 过去 没有这个节日 我心中满满的 只有您 母亲 四十年前的那个夏天 我离开家乡 离开了您 提着父亲制作的樟木箱 背着您给我途中打尖的茶油饼 跳上村口 ...
-
散文||又回黎湾
又回黎湾 我的家乡是一个位于湖北省的美丽乡村,她有一个很朴素很普通的名字--黎湾.千百年来,村民们世世代代在此繁衍生息,一直都过着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有一条叫作长湖的湖泊从村子旁蜿蜒流过,湖水流 ...
-
又一次想起苟俭,一位农村班车好司机
苟俭是我老家会宁杨集刘咀村一位跑县城的班车司机,他8来一直坚守乡村运输,在连接城乡最后一公里运输线路,他确实是一位大家称赞的班车好司机. 又一次想起苟俭是因为马上秋季要开学了,家乡那条通往县城的路口给 ...
-
五台家乡的那条路
作者简介:滥竽斋主(网名),五台茹村乡北大贤村人, 现居忻州. 家乡有条路,弯弯曲曲,走出大山,通向县城.省城,连通全国各地.从懵懂记事到古稀之年,我在这条路上来来往往了六十多个春秋.从泥土路.砂 ...
-
宁死不吃亏
文章来源:未知 | 编辑:下午茶 | 时间:2017-07-22 11:08 老赖是十里八村有名的人精,活了大半辈子,没让人家占过一分钱的便宜,人送外号"不吃亏". 这天,老赖坐 ...
-
阿让:留省城还是回县城?一个中年独子的两难抉择
小编今日推荐 现在不寻找春节一顿吵! 中秋国庆8天长假看你的另一半在哪里? 那天吃饭,邻座是一个四十几岁的男子,他是从省城赶回来参加宴会的,席间有人聊起父母的健康问题,男子似乎受到了触发,一个劲地 ...
-
探访“火爆全网”的曹县:镇里车多到每天下午4点就开始堵
探访“火爆全网”的曹县:镇里车多到每天下午4点就开始堵
-
杨林 || 商洛车站变迁漫笔
★嘉年华时光原创文学,文字爱好者的摇篮★ ---------------------------------------------------------- [新朋友]点击文章标题下方蓝色字&quo ...
-
【第四届行参菩提散文奖参赛作品】剪姐家的欢喜事/王伟平
表姐金剪是我二姨的闺女,小时候她家里很穷,二姨企盼她长大了能够有一双灵巧的双手过日子,特意给她起名叫"金剪",于是我就管她叫剪姐. 剪姐曾经念过几年书,学的还不错,后来因为我二姨有 ...
-
【第四届行参菩提散文奖参赛作品】遗落的乡田/刘雨凡
年华渐逝,我已步入中年.一路走来,经历了太多,翻阅了人世间的纷繁章页,自己身处其中的,还有冷眼旁观别人的,一幕幕都记载在这秋天的落叶里,待秋风起时,随风而逝,只留下大片的田野待我检阅! 入秋已久,秋风 ...
-
【第四届行参菩提散文奖参赛作品】还父母晚年自由/刘焕娥
社会上流传着这样的说法,生了儿子当儿子,有了孙子当孙子.也有人说,二胎正在进一步压缩老人的生活空间. 这些说法不无道理. 其实,年轻人只生不养的现象早已存在.身为爷爷.奶奶.姥爷.姥娘,他们已被养育第 ...
-
【第四届行参菩提散文奖参赛作品】为故里三城赋诗/刘礼贵
旧城 藤掩古残垣,日出一线天. 蓉江程浪半,墟里四百年. 正道分合几,县城辟又迁. 勤劳方致富,潏水圃真安. 注:道真县旧城,原名潏水园,明万历二十九年,辟为真安州(即正安县)城.1961年春我回务川 ...
-
【第四届行参菩提散文奖参赛作品】住姥姥家的日子/王长顺
年逾六旬,总喜欢回忆过去,在如烟的往事中,能清晰记住的,并不是很多,但童年住姥姥家时的一些人和事,却至今难忘. 那是1963年春,三弟带着嘹亮的哭声降生人间,更加忙碌的母亲为了能专心照料弟弟,便把4岁 ...
-
【第四届行参菩提散文奖参赛作品】女人如玉兰花开/刘义坤
今春蜗居在家里,只能透过打开的窗户感受春天的临近,眼下已经到了惊蛰节气,那些草木想必都在悄悄萌发绿意吧,我钟爱的玉兰花又将如何了? 生活中初识玉兰花是在十几年前.父亲在集上买了一棵盛开着紫色花朵的玉兰 ...
-
【第四届行参菩提散文奖参赛作品】女人,不要相信“我养你”/曹志琴
"在没有结婚前,要是知道他是这样的脾气,我才不结婚呢."幼维姐边喘着粗气边说.我回过身来看看身后的郑姐,又看看郑姐身后的幼维姐. 郑姐.郑姐的老公跟幼维姐的老公是同学,平时常在一起 ...
-
【第四届行参菩提散文奖参赛作品】菊花会/庄振加
【第四届行参菩提散文奖参赛作品】菊花会/庄振加
-
【第四届行参菩提散文奖参赛作品】她和他的故事/陈祥虎
她是个理发师,这点村里人都知道,因为她的店就坐落在村马路边,附近几个村子里的人都去找她理发. 她的男人是开大车的,就是半挂车,眼下是二十多年以前,人们都这么叫.原本出车一趟三五天可以挣回不少钱,怎奈何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