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期孩子的教育这样做更有效
青少年期孩子的“逆反心理”,实质上是初中生开始的独立性这个少年期本质特征的具体表现。正是这种“反抗性”推动着他们从童年期的依赖性中解脱出来。作为父母应该从发展的观点,把青少年期的“反抗性”作为一种积极因素,正视它、满足他们独立的要求,才能使教育走在初中学生心理发展的前面,促进初中生身心的正常发展。如果把青少年期的“反抗性”视为消极的危险因素,而予以防范、压抑,不仅会招致初中学生更大的反抗,使青少年子女与自己关系紧张,还会阻碍少年身心的健康发展。
1、了解“心理断乳”期的实质
“心理断乳”期是孩子从幼稚走向成熟的转折时期。从总体上讲,“心理断乳”期的各种心理现象,反映了少年儿童心理上的进步。从心理上依附于父母,到出现独立意向,这是重大的变化。当父母的要珍视子女的这一时期,正确看待这一时期,采取欢迎的态度。为此,对于孩子逆反心理的消极面,家长应根据孩子的心理特点,循循善诱,进行教育。家长更应看到逆反心理的积极一面,如因逆反心理出现的好奇心,是一种渴求认知事物的欲望,是求知的动力。逆反心理往往具有求异和思辩的特点,是孩子智慧的火花,创造的源泉,家长应留心注意,因势利导,促其成材。
2、家长要善于理解孩子
家长要看到孩子的成长,尊重孩子的自尊心,与他们建立一种亲密的平等的朋友关系,并允许孩子也能参与家庭的管理。同时,家长要相信孩子有独立处理事情的能力,尽可能支持他们,在其遇到困难、失败时,应鼓励安慰,成功了要立即表扬。此外,家长要有勇气向孩子请教,有勇气承认自己的过失。
如果我们真正去了解青春期的孩子,你会发现,其实叛逆的他们并不像想象中的那样不可以亲近。如果我们撒下宽容的阳光,一定能化解他们心中的阴影。如果我们设置激励的磐石,一定能激起他们生命的浪花;如果我们播下爱心的种子,一定能收获满园的芬芳。让我们能真正走进青春期孩子的心灵,伴着他们顺利走过自己的心理逆反期。
3、了解逆反心理产生的原因
逆反心理产生的原因有三种。一是好奇心,例如,一些不健康的文艺作品,越是受批评,人们越是想看,想方设法要弄到手,一睹为快。这些都是由于好奇心的缘故。二是对立情绪,任凭你“苦口婆心”,千言万语,他却无动于衷,认为你是虚情假意,吹毛求疵。三是心理上的需要,孩子对于越是得不到的东西,越想得到;越是不能接触的东西,越想接触;越是不让知道的事情,越想知道。这是人们心理发展的一般规律,由于孩子理智程度较差,这种欲求也更强烈。
4、放手放心放权 让孩子自我成长
家长平等地对待孩子,把他们当作大人看,不管是家长还是老师,这是最关键的一点。遇到任何情况,都有与孩子协商解决,以理服人。不然高高再上的你不可能得到他们的认可,得不到认可,你就别想知道他们的心事。不知道他们的心事就很难对症下药,那样的话育的效果就低了。
作为父母,不仅要对随着孩子年龄增长而表现的自我意识的觉醒有预设,更要在陪伴孩子成长的过程中逐步放手,让孩子养成处理自己生活琐事的能力和习惯,切记“事事代劳”。与其让孩子因为厌恶而发生争执,不如提前就告知孩子“你已经长大了,该独立了,在xx等方面需要你自己去安排了”。特别需要父母朋友们注意的是,千万不要抱着“自己所说的、所作的都是对的,都是为孩子好”这样的认知。时代变得那么快,很多父母自己都难以跟得上时代的发展,又何谈自己为孩子所规划的道理、所做出的决定就是对孩子的未来有利呢。
父母要有让孩子承担责任的意识,并付诸行动。身体开始发育的孩子,已经初步的有了对事物的自我辨知能力,即便这个能力还有些弱,甚至还有这样那样的问题,但已经足够开启自立的脚步,做的不好不要紧,做得不对更不要紧,多做几次,有了经验,慢慢的就做对了甚至做好了。学什么,要想真正掌握,不都得有个熟能生巧的过程?
5、家长要学会平等的面对孩子
当孩子遇到问题时,父母最应该做的是鼓励,鼓励孩子自己去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如果孩子寻求父母的帮助,父母即便是直接去进行了帮助,也应该在帮助前告诉孩子这样解决的道理,并对孩子进行鼓励。请多寻找孩子的闪光点,鼓励孩子,欣赏孩子,表扬孩子,给孩子积极的自我定位,建立孩子的自信系统。通过这种积极的方式(包括正面的积极的语言,爱的温暖的给予,细心的心灵的呵护,认可和接纳)去影响孩子,让孩子感受到家长的爱和关注。
一定要避免“你应该……”“你不能……”这样的命令式强制,这样的话语根本无法让孩子感受到来自父母的尊重,只会让孩子厌恶。除了避免命令式强制,还要避免翻旧账式唠叨。翻旧账式唠叨,是导致亲子冲突最有效的方式,几乎是“百发百中”。聊天也好,批评也罢,需要的是就事论事,简短扼要,切中要害,还能给孩子提供助力。
2021-0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