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玉学步(165):虽无整器高大上 残片留存真模样
相关推荐
-
玩玉随笔:和田玉抛光的秘密
'三分雕刻七分磨' 临江之畔,璞石无光,千年磨砺,温润有方. 籽玉讲究的是润而不是亮,你可以理解成是油润而不是油亮. 籽玉原石无需抛光,行家对没有把玩过的原石一眼看高下,因为是否温润无需盘玩即可看出. ...
-
古玉识趣(108):威风凛凛红山鹰 真章处处见特征
一件红山玉鹰的见真看点举例 玉鹰为古玉比较多见的题材,只是假仿遍地一真难求. 红山玉鹰的形制比较简明古朴,所以几乎有海量玉鹰可供把玩,但是真仿之间的判断则全靠细节考量的功夫了. 一件形制常见的玉鹰(图 ...
-
古玉识趣(107):风蚀沧桑良渚琮 巧用蚀料作仿工
--瞠目结舌的仿良渚工艺举例(2) 沧桑毕现良渚玉琮(图1): 图1-1 图1-2 难不讶异非常,惊叹人世沧桑.天然风蚀毋庸置疑,但是否真古到代依然需要一番考辨. 都整成这样了,难道还有疑问?那是当然 ...
-
古玉拾粹(17):欣赏玩味探门道 急功近利藏热闹
假仿遍地.一真难遇. 但从品味辨玩的角度来说,无论真仿每一件藏品都是学习的材料.所谓真有真章.仿有仿点,"看点"是藏品的门道所在. 一件藏品上来,得其门道者可一眼判真伪,是建立&q ...
-
古玉识趣(101):玲珑豆丁小玉鸟 沧沁古工有说道
一件圆雕小玉鸟的沧桑古拙特征 藏友圆雕玉鸟(图1)求辨: 图1-1 长仅约2.9厘米.高仅约1.2厘米堪称分寸之末的丁点圆雕,看点却颇有说道,不失玩味价值. 图1-2 图1-3 古玉辨识虽然料工型纹沁 ...
-
古玉学步(80):玉面平静先勘砂 整器老旧辨风化(上)
古玉辨识,料工形纹沁蚀包浆都要全面考查,全真方真.一假俱假. 一件玉件到手,先从何处入手?本无一定之规,全凭各自经验.学步以为:玉面洁净先勘砂,整器老旧辨风化. 八千年古玉文化的精髓在于:解玉砂(参见 ...
-
古玉学步(81):玉面平静先勘砂 整器老旧辨风化(下)
古玉辨识,料工形纹沁蚀包浆都要全面考查,全真方真.一假俱假. 一件玉件到手,先从何处入手?本无一定之规,全凭各自经验.学步以为:玉面洁净先勘砂,整器老旧辨风化.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明天地人白玉三连环 如 ...
-
古玉学步(206):高古沧桑蚀伴砂 仿古嫩皮无文化
2021-04-14 11:44:03 古与仿古观一皮即可鉴真伪,所以有"瓷看底玉看皮"之说. 古与仿古制玉,皆离不开皮壳的打磨工艺,区别在于古工用解玉砂打磨,砂痕粗细.长短.带入 ...
-
古玉学步(199):古工拉丝无玄妙 仿古工艺步步高
原创一夫之2020-02-12 11:36:52 拉丝工艺几乎伴随着整个玉文化始终,拉丝痕迹的识别是镂雕工艺辨识之关键.虽然之前曾经有过涉及(参见<古玉学步(121):古玉作工有特征再识典型拉丝 ...
-
古玉学步(105):此地无银辨仿真
鉴赏古玉的真仿不是仅仅凭感觉,辨真有看真的道理.识仿有看仿仿的理由,真仿都有客观的依据,而且这个依据是放之古玉而皆准.一组西周玉璜(图1),真古呀?仿古呀?细仔揣摩其区别,是一个静静赏玩的心路历程. ...
-
古玉学步(31):仿古无外四大块 辨识谨慎六种怪
在"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的社会中,皇帝的一切嗜好.愿望就是天意,皇帝有权力无限地满足自己的占有欲和各种癖好!宋代宫廷开始仿制古玉器,皇宫中设有玉院,专门生产时用 ...
-
古玉学步(142):虽见神工非鬼斧 原为朴器刻良渚
良渚文化玉作阴刻线曾经是迷一样的存在,通过对良渚文化工艺痕迹的正确辨识(参见<古玉学步(138):馆藏玉器微距成像分析--良渚刻线工艺>),难免让人产生疑惑:如此细密的阴刻线究竟是怎样刻成 ...
-
古玉学步(149):谁说高古无大器 莫非商代有秘具
首先说明:此篇猜想,可以任意拍砖,但是就算是我歪想,最好不要扔石头. 商代可能应该出现有早期类似"车床"类制玉砣机,后世已经失传. 关于砣机起源,学界众说纷呈,大体有新石器时代晚期 ...
-
古玉学步(157):玉作六器礼为玄 璧琮圭璋护王权(上)
玉璧贯穿整个古玉文明的始终,自文化期到当今时代,玉璧文化洋洋大观颇耐玩味. 从玉器文明开始的巫玉时代(文化期).到神玉时代(夏商周三代).到王玉时代(秦汉到唐).到民玉时代(宋以来),玉璧也走过了其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