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丨玉盆纤手弄清泉,琼珠碎却圆

邂逅最美诗词,品味人生百态

阮郎归·初夏

作者:苏轼

绿槐高柳咽新蝉。薰风初入弦。

碧纱窗下水沈烟。棋声惊昼眠。

微雨过,小荷翻。榴花开欲然。

玉盆纤手弄清泉。琼珠碎却圆。

译文

槐树枝繁叶茂,柳树高大,浓绿深处的新蝉鸣声乍歇。和暖的风微微吹起,绿色的纱窗下,香炉中升腾著沉香的袅袅轻烟;惬意的昼眠,忽而被落棋之声惊醒。

细雨过后,轻风把荷叶翻转。石榴花衬着湿润的绿叶,更是红得像火焰。美丽女子纤手拨动清池的泉水,水花溅起落在荷叶中,就像晶莹的珍珠,一会儿破碎一会儿又圆。

注释

阮郎归:词牌名。此调名于《花草粹编》中注曰:“一名'醉桃源’、'碧桃春’。”双调四十七字,前后片各四平韵。

薰风:南风,和暖的风,指初夏时的东南风。《吕氏春秋·有始》:“东南曰薰风。” 唐白居易 《首夏南池独酌》诗:“薰风自南至,吹我池上林。”

水沈:即“水沉”,木质香料,又名沉水香。

然:同“燃”,形容花红如火。

玉盆:指荷叶。

纤手:女性娇小柔嫩的手。

琼珠:形容水的泡沫。

创作背景

这首《阮郎归·初夏》词作于公元1084年(宋神宗元丰七年)四月,当时苏轼刚刚调离黄州(今湖北省黄冈市)。

赏析

此词表现初夏时节的闺阁生活。上片写静美,而从听觉入手,以声响状环境之寂,组成一幅幽美宁静的初夏美人图;下片写动美,却从视觉落笔,用一幅幅无声画来展示大自然的生机,营造出一种清丽欢快的情调,显得淡雅清新而又富于生活情趣。全词以描写为主,采用从反面落笔的手法,写人写景细腻精致,注意景物描写、环境描写和人物描写的交叉运用,从而获得了极好的艺术效果。

这首词写的是初夏时节的闺阁生活,采用从反面落笔的手法,用一幅幅无声画来展示大自然的生机。整首词淡雅清新而又富于生活情趣。

上片写初夏已悄悄来到一个少女的身边。

“绿槐高柳咽新蝉”,都是具有初夏特征的景物:枝叶繁茂的槐树,高大的柳树,还有浓绿深处的新蝉鸣声乍歇,一片阴凉幽静的庭院环境。“熏风初入弦”,又是初夏的气候特征。熏风,就是暖和的南风。古人对这种助长万物的风曾写有《南风歌》大加赞颂:“南风之熏兮,可以解吾民之愠兮。南风之时兮,可以阜吾民之财兮。”据《礼记·乐记》载:“昔者,舜作五弦之琴以歌《南风》。”意即虞舜特制五弦琴为《南风》伴奏。这里的“熏风初入弦”,是说《南风》之歌又要开始入管弦被人歌唱,以喻南风初起。由于以上所写的景物分别诉诸于视觉(绿槐、高柳)、听觉(咽新蝉)和触觉(熏风),使初夏的到来具有一种立体感,鲜明而真切。

“碧纱窗下水沉烟,棋声惊昼眠”,进入室内描写。碧纱窗下的香炉中升腾著沉香(即水沉)的袅袅轻烟。碧纱白烟相衬,不仅具有形象之美,且有异香可闻,显得幽静闲雅。这时传来棋子著枰的响声,把正在午睡的女主人公惊醒。苏轼有《观棋》四言诗,其序云:“独游庐山白鹤观,观中人皆阖户昼寝,独闻棋声于古松流水之间,意欣然喜之。”诗句有云:“不闻人声,时闻落子。”这首词和这首诗一样,都是以棋声烘托环境的幽静。而棋声能“惊”她的昼眠,读者可以想象,在这么静的环境中,她大概已经睡足,所以丁丁的落子声便会把她惊醒。醒来不觉得余倦未消,心中没有不快,可见首夏清和天气之宜人。

下片写这个少女梦醒来以后,尽情地领略和享受初夏时节的自然风光。
歇拍二句,写弄水叶面,琼珠碎而复圆,更觉清新可爱。“微雨过、小荷翻,榴花开欲燃”,又是另一番园池夏景。小荷初长成,小而娇嫩,一阵细雨过去,轻风把荷叶翻转;石榴花色本鲜红,经雨一洗,更是红得像火焰。这生机,这秀色,大概使这位少女陶醉了,于是出现了又一个生动的场面:“玉盆纤手弄清泉,琼珠碎却圆。”这位女主人公索性采摘荷叶后到清池边玩水。水花散溅到荷叶上,像珍珠那样圆润晶亮。可以想见,此时此刻这位少女的心情也恰如这飞珠溅玉的水花一样,喜悦,兴奋,不能自持。
在苏轼之前,写女性的闺情词,总离不开相思、孤闷、疏慵、倦怠、种种弱质愁情,可是苏轼在这里写的闺情却不是这样。女主人公单纯、天真、无忧无虑,不害单相思,困了就睡,醒了就去贪赏风景,拨弄清泉。她热爱生活,热爱自然,愿把自已融化在大自然的美色之中。这是一种健康的女性美,与初夏的勃勃生机构成一种和谐的情调。苏轼的此种词作,无疑给词坛,尤其是给闺情词,注入了一股甜美的清泉。
描写是这首词的主要表现方法。它注重景物的描写、环境描写与人物描写的交叉运用,从而获得了很好的艺术效果。上片由绿槐、高柳、鸣蝉、南风等景物描写与碧纱窗、香烟、棋声等环境描写,以及午梦初醒的人物描写共同构成一幅有声有色的初夏闺情图。下片又以微雨、小荷、榴花等景物描写与洗弄清泉的人物描写结合,构成一幅活泼自然的庭园野趣图,女主人公的形象卓立其间。同时他还注意了动态描写,且不说“棋声惊昼眠”、“玉盆纤手弄清泉”的人物活动,就是景物也呈现出某种动感。小荷为微雨而翻动,可以想见它的迎风摇曳之姿。榴花本是静物,但用了一个“燃”字,又使它仿佛动了起来。这些动态描写对活跃气氛,丰富画面无疑起了有益的作用。
此词景中含情,将众多的景物以情纬之,故散而不乱,给人以整体感。作者善于抓住细微的心理感受并在无形中将客观环境的细微变化加以对比,通过景物描写、环境描写,构成一幅活泼自然的庭园野趣,并在其中寄寓女主人公的单纯、天真和对自然、对生活的热爱。词中的少女形象,与一般闺情词中疏慵倦怠、孤闷愁苦的女性形象截然不同,充满了美好清新的勃勃生机和青春气息,给人以耳目一新的感觉。作品中活泼健康的少女形象,与初夏时节富有生气的景物、环境,构成了一种和谐、清丽、灵动的情调,令人流连忘返。

参考资料:

1、李静 等.唐诗宋词鉴赏大全集.北京:华文出版社,2009:257-258
2、唐圭璋 等.唐宋词鉴赏辞典(唐·五代·北宋).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8:680-681
3、陈如江.一蓑烟雨任平生:东坡词.济南:山东文艺出版社,2014:75-77
(0)

相关推荐

  • 古诗词日历 | 苏轼《阮郎归·初夏》

    译文.赏析 / 严勇.音频 / 张佳 译文 碧绿的槐树,高大的柳树,新蝉鸣声低沉,夏天的东南风刚刚吹起.碧纱窗下,沉水香烟袅袅,午睡时被棋声惊醒. 微雨过后,风吹荷叶翻动,石榴花开得正盛似火焰.纤手拨 ...

  • 诗词No1

    ​<阮郎归.仲夏> 康冰 绿树高桐伴人贤,东湖有清泉. 天字斋下小径渊,步声如轻燕. 放晴天,陌花开,满山绿色鲜. 学书在手读佳文,莘子多悠然. x        x        x  ...

  • 苏轼一首小令《阮郎归·初夏》,一改闺情词的哀怨之风,岁月静好中透着活泼清健

    阮郎归·初夏 宋  苏轼 绿槐高柳咽新蝉.薰风初入弦.碧纱窗下水沉烟.棋声惊昼眠. 微雨过,小荷翻.榴花开欲然.玉盆纤手弄清泉.琼珠碎却圆. 苏轼一生仕途坎坷,不断地被贬谪,但是其诗词却能表现出一股难 ...

  • 诗词丨清泉奔快,不管青山碍

    清平乐·题上卢桥 辛弃疾 清泉奔快,不管青山碍.十里盘盘平世界,更着溪山襟带.  古今陵谷茫茫,市朝往往耕桑.此地居然形胜,似曾小小兴亡. 译文 清澈的溪流欢快地奔流而出,穿越了青山的重重障碍.方圆十 ...

  • 诗词丨一念心清净,万般皆自在

    尘世中,总有我们看不透的风景,也总有我们无法忘怀的昨天,也许没心没肺,才能过好每一天,也许不动声色,日子才能如行云流水. 将岁月的风霜,前行的风尘,全部煮进一壶闲茶,静静地品味岁月静好的时光,慢慢的感 ...

  • 诗词丨​致敬母亲:愿岁月温柔以待,爱你不止三千遍!​

    ◆ ◆ ◆ 文丨诗词君 诵丨心奕 关于母亲,有句话这样说: "听说神不能无处不在,所以创造了妈妈,  到了妈妈的年龄,妈妈仍然是妈妈的守护神,  妈妈这个词,只是叫一叫,也触动心弦...&q ...

  • UC头条:诗词丨此生三愿: 世清平, 身强健, 数与君相见

    点击加载图片 文丨诗词君诵丨星韵 当春日的微凉渐次退场,夏日的和暖就欣然而至了. 到了五月,季节转换了冷暖,心事还在暮春的夜里辗转,眼前已然是一派初夏的光景了. 此时百花更盛,暖风渐起,天地间一派风和 ...

  • 诗词丨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

    从军行 杨炯(唐) 烽火照西京,心中自不平. 牙璋辞凤阙,铁骑绕龙城. 雪暗凋旗画,风多杂鼓声. 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 第012集_<从军行>杨炯 高峰 - 览一·诗文 杨炯(650- ...

  • 诗词丨感恩生命中,遇见的每一位知己

    欢迎大家阅读"景德镇南河公安"头条号.如果您喜欢本头条号发布的文章,还可点击左上角关注我的头条号,每天都有精彩文章推荐. 有部电影中曾说, 人生就是一列开往坟墓的列车,路途上会有很 ...

  • 八点诗词丨人生当如水,你几月出生,就是什么水,太准了!

    人生当如水,有时像大河,有着惊涛骇浪般的精彩:有时像小溪,有着风平浪静的恬适. 其实,水不仅仅是美好的代表,不同类型的水,还预示着不同的性格品质. 从出生伊始,我们便与水结缘,每个阴历月份都代表着一种 ...

  • 诗词丨最深情的诗词,写给最深爱的母亲

    如果说有一个词,能够存放一个人此生的眷恋.安心和思念,还能够沉淀一个人数十年的记忆.情感和寄托,那这个词一定是:母亲. 高尔基曾说,世界上的一切光荣和骄傲,都来自母亲:但丁曾说,世界上有一种最美丽的声 ...

  • 诗词丨芳草鹅儿,绿满微风岸

    蝶恋花·春涨一篙添水面 宋·范成大 春涨一篙添水面.芳草鹅儿,绿满微风岸. 画舫夷犹湾百转.横塘塔近依前远. 江国多寒农事晚.村北村南,谷雨才耕遍. 秀麦连冈桑叶贱.看看尝面收新茧. 译 文 春来,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