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的天后时代:孙燕姿是如何被“制造”出来的?

今天凌晨,孙燕姿新专辑首波同名主打歌《跳舞的梵谷》上线内陆各大数字音乐平台,到了早上9点左右,新歌的豆瓣评分已达8.0,共有近1300人参与评分,67.7%的5星好评率。

一边是歌迷为偶像新歌熬夜打call;另一边,去年一部关于80年代新加坡“新谣运动”的音乐纪录片《我们唱着的歌》,为观众展开了新加坡华语流行乐从无到有的发展图景。

在多数人的认知中,港台才是一直以来华语流行乐发展最主要的阵地,但只有加上新马地区,华语流行乐的发展版图才算完整。

“三年六张专辑的成绩,已经足够她原地踏步”

1996年,18岁的孙燕姿创作了自己的第一首歌曲《Someone》,这首歌后被收录在她的翻唱专辑《Start》中,这张专辑也被认为是最成功的华语翻唱专辑之一。

2000年,完成大学学业的孙燕姿签约“三大”之一的华纳唱片,发行个人首张专辑《孙燕姿同名专辑》并在台湾出道。2000-2003年的三年的时间里,孙燕姿共发行了包括一张翻唱专辑在内的7张专辑,也是这三年,让孙燕姿完成了作为新人歌手的原始积累,并迅速窜升至华语流行天后的位置。

知乎上一位网友,这样评价孙燕姿在华纳唱片前三年的音乐成绩:“她是华语音乐黄金年代的最后一位天后,2000-2003年的音乐成绩已经足够她原地踏步了。更何况她唱歌并不为名利,随她开心就好。”

2001年,孙燕姿获得了第12届台湾金曲奖“最佳新人奖”,而这次颁奖礼的视频,也是纪录片《我们唱着的歌》的开头。当年与孙燕姿同时入围的其他几位新人,分别是:周杰伦、戴佩妮、范玮琪和林凡。

12届金曲奖“最佳新人奖”颁奖现场

孙燕姿在这次金曲奖上表演的首张专辑歌曲《天黑黑》,以及后面专辑中的《绿光》、《我要的幸福》、《开始懂了》、《我怀念的》、《神奇》、《遇见》等歌曲,在日后都成为了KTV金曲,同时也是伴随80后、90初成长的BGM。

在2001年到2007年之间,孙燕姿共发行了10张专辑,在实体唱片最后的辉煌中,她的每张专辑在亚洲的销量均破百万。并且凭借2004年发行的专辑《Stefanie》,获得了第16届台湾金曲奖最佳女演唱人奖,成为唯一将新人奖和女歌手奖囊括的歌手。

与此同时,我们也同样见证了大陆实体唱片市场的快速萎缩。从2004年《Stefanie》作为当年内陆销量唯三破200万的专辑;到了2011年,孙燕姿的第十一张个人专辑《是时候》成为了内陆唯三破10万的专辑。

实体唱片销量从200万张到10万张,孙燕姿的传奇十年之后还在延续,但内陆音乐市场早已天翻地覆。

直到现在,孙燕姿12张专辑在豆瓣上的评分均超过8分,《孙燕姿》和《The Moment》甚至高达9.0分。千禧年之后的华语流行乐坛,正是因为那个时期涌现的一批“叫好又叫座”的年轻歌手,成就了华语流行乐发展回不去也无法复刻的辉煌。

制造“孙燕姿现象” 

2002年,才出道2年的孙燕姿已经手握5张个人专辑,并在这一年登上了《亚洲周刊》的封面。杂志首次提出并分析了“孙燕姿现象”,将其与同期的周杰伦并称为“男有周杰伦,女有孙燕姿”。

年代久远,图片已经高糊

孙燕姿和周杰伦二人,在2002年共斩获近40%的台湾实体专辑市场,成为21世纪初华语流行乐坛的重要注脚。而对于孙燕姿来说,九张专辑的制作人李偲菘、李伟菘则成为她高速冲刺的音乐事业的伯乐。

说到这里,有必要先简单介绍下“新谣运动”。新谣运动,是“新加坡年轻人自创歌谣”的简称,最早发生在70年代末、80年代初新加坡进行华文教育的校园中。新谣运动的产生,与当时新加坡“去华文”的教育改革密切相关,社会和政府对于华文教育的挤压,使得最后一批接受华文教育的校园音乐人发起了对于母语文化的声张。而这其中音乐就是一个重要的形式。

南洋大学成为“新谣运动”发源地(纪录片截图)

有观点认为,没有“新谣运动”,也许就不会有如今完整的华语流行音乐脉络,而李偲菘、李伟菘兄弟二人作为培养并力推了孙燕姿的“新谣运动”灵魂人物,参与创造了孙燕姿个人的辉煌。

孙燕姿曾表示:“他们(李偲菘、李伟菘)永远是我的贵人,没有两位老师就没有我今天的成绩。”而从小接受英文教育的孙燕姿,在纪录片中也说到,中文歌曲是在她去到李伟菘音乐学校(1995年创办)时才开始慢慢接触的。

换句话说,也许没有李氏兄弟,就不会有当时孙燕姿对于华语音乐的接触,也就不会有她在竞争激烈的台湾华语流行音乐市场上的一席之地。由李偲菘作曲的《天黑黑》,同样获得了台湾金曲奖最佳作曲人奖。

李偲菘、李伟菘和孙燕姿

另一个“新谣运动”的重要人物,便是海蝶音乐的创始人、前CEO许环良。作为80年代“新谣运动”主要团体“水草三重唱”成员的许环良,在1983年制作了第一张新谣专辑《明天21》;1986年,海蝶音乐制作公司成立,之后发掘了陈洁仪、阿杜、林俊杰、蔡淳佳等新加坡歌手、音乐人,被誉为“新加坡流行乐教父”。

海蝶音乐建立的初衷,是为了留住并推广新谣音乐,但后来通过海蝶音乐,许环良将一众新加坡歌手运作并推向了更大的市场,开辟了新加坡华语流行的繁荣景象。

纪录片截图

正如纪录片中所讲,新谣对于歌手的影响,足够他们做出影响世界的音乐。一个特殊的文化环境,一群有热情的音乐人,一座通向华语流行音乐市场的桥梁。

“孙燕姿现象”代表的是整个新加坡华语流行乐发展的缩影。而孙燕姿、林俊杰、陈洁仪等歌手的成功,也显示了当时新加坡音乐人强大的造血能力。

华语音乐的下一轮爆发会在哪里?

拥有“最高销量、最多权威奖项、最高上座率”的孙燕姿,也为新马华语歌手(新加坡、马来西亚地区)的发展提供了一个成名公式:

东南亚歌手+台湾制造+走红中国大陆=亚洲名歌手(据《亚洲周刊》)

从这个公式我们可以看出,在当时,台湾代表了华语流行乐工业最高水平,“台湾制造”成为敲开内陆市场的金字招牌;本地音乐市场发展极为局限的新加坡,唯有向海外“卖歌”(包括输出歌手、制作人等)才能持续发展;而大陆作为最大的流行乐消费市场,本身又因欠缺造血能力,而成为了东南亚地区音乐文化的最大输入国。

梁静茹是马来西亚歌手的代表

后来,李偲菘、李伟菘兄弟北上发展;许环良卖掉海蝶音乐的股份转而创办奇大音乐,海蝶音乐后被太合音乐集团整合;千禧年之后活跃的新加坡歌手江湖名头还在,但音乐活动渐少;新马歌手成名公式也已经不再奏效….

如今,台湾的华语流行乐在内陆音乐市场上长期失语,新加坡新人歌手失去了台湾市场这个重要跳板,而内陆音乐市场陷入了对“流量”的盲目追捧之中。

而当我们在微信指数输入“孙燕姿”,会发现“姿妈”在没有新闻、新歌推出的时候还是保持持续的热度。通过进一步研究发现,这多是每天都有微信用户向微信中转发数量庞大的孙燕姿歌曲的缘故。

另据网友整理,孙燕姿2014-2015年“克卜勒”巡演的28个场次,共有超过75万人次观众参与,其巡演创下的纪录更是成为多家门户网站当年的新闻头条。

有人说,这是孙燕姿在收割自己爆红时积攒的粉丝价值。这句话有毛病吗?似乎也没什么毛病。但音乐先声想说的是,这种“收割”与如今的一些流量艺人相比,还是有差别的。差别就在于,一个收割的是短期内人设和舆论创造的价值,一个收割的是长线的音乐价值。 

虽然内陆音乐市场正在如火如荼地搞起“圈层经济”,研究粉丝、研究互联网信息碎片化带来的音乐消费行为的变化,以及争先恐后地培养男团女团赚快钱,但仍有相当一部分音乐消费者没有被调动起来。所以说,目前音乐内容供给与受众听歌需求的矛盾,还是没有被解决。

但如果要问:华语音乐创作的下一轮爆发会是哪里?答案是内陆。随着越来越多资源和人才的涌入以及市场的日益规范,内陆音乐市场不论从规模还是发展潜力上,都极有可能成为华语流行音乐发展的下一个中心。

那么还需要多久?等大家学会放慢脚步再说吧。

排版 | 福猴儿

(0)

相关推荐

  • 一部音乐纪录片感动了很多新加坡华人

    国庆.中秋八天长假,鱼叔哪里也没去,猫在家看了新新旧旧一堆片子,有好几部新片值得一说,但,最想说的是下午刚刚看完的一部新加坡音乐纪录片. 这个片子去年起就很期待了,有人在电影节提前看到后,点评都不错, ...

  • 冷门歌手孙燕姿的一场直播打了多少人的脸

    小视频平台起来了,各个网红打扮得花枝招展奇形怪状的视频里收购网友的直播打赏. "吃个桃桃,好凉凉"喜欢用女性的语言发嗲的声音,满级的滤镜的风小逸在直播间骗取网友的礼物打赏.完成了他 ...

  • 爱的名字

    昨天的推文介绍了梁文福老师1987年的专辑<好与不好之外>,今天继续介绍1988年的<爱的名字>,这是他个人第三张词曲作品集.开篇还是要提到1993年中国唱片总公司发行的< ...

  • 我的朋友我的同学我最爱的一切

    朋友要转让几张"新谣"的CD唱片,首先就想到了我.我毫不犹豫地都收入囊中,其中就包括了这张吴庆康1991年的<我的爱被太平洋和大西洋淹没>.原本打算着2020年去新加坡 ...

  • 天上的《风筝》哪儿去了?

    0 1  风筝 华语乐坛有很多歌手,都唱过以"风筝"为题的作品.张雨生和郑智化都唱过<我是风筝>.周治平在风里放过一只<筝>.还有某位不能透露姓名的歌手,也 ...

  • “冷门”的新加坡国宝级亚洲天后——孙燕姿

    "为了让大家彻底了解这位"冷门"歌手,这篇文章献给大家,让大家一起去了解下这位"冷门"的国宝级天后." 昨天孙燕姿连续10小时霸占热搜榜,这 ...

  • 年少时候谁没有梦?一部新电影居然用上了这首歌

    最近一首老歌被记了起来,作为一部新电影的推广曲,由一名校园民谣时期的符号式歌手重新演绎,还为此写了一篇同歌名的回忆文章,把人们的记忆一下带回到我刚听歌的90年代初. 就是这首歌,<年少时候谁没有 ...

  • 她在歌坛3进3出活成王菲第二,唱功受质疑仍是当之无愧的华语天后

    在华语歌坛一直有用天王天后封号为好的音乐人加冕的习惯,所以大众熟知的天后更是数不胜数,像蔡依林.莫文蔚等便是排行榜上赫赫有名的存在,可是并不是每一位歌手都留恋娱乐圈的繁华与名气,有一位女歌手更是几进几 ...

  • 一个女子的10首歌,一个女子的10种心情

    正大音乐旗下数位歌手留给我的印象极深,闭着眼睛回想,每一位歌手的特点都能记得一清二楚.不过若让我说最期待复刻的专辑之一,那一定有任天鸣的<一程山水一程歌>,虽然我已拥有了这张专辑的CD.任 ...

  • 【转载2】西太后时代的“内廷供奉”(幺书仪)

    私密:[转载1]西太后时代的"内廷供奉"-     这种划档分配赏金的做法,既有对技艺的鼓励,也有西太后显示她作为帝王的支配和威权的欲望.据曹心泉叙述王长林不得宠的原因:" ...

  • 李迅雷:“抱团松动”后时代的市场趋势

    李迅雷为中国首席经济学家论坛副理事长,中泰证券首席经济学家 "抱团"是去年资本市场的热词,2020年延续了2019年的结构性牛市,并使得A股市场某些热门板块(所谓好赛道)的整体估值 ...

  • 中泰证券:“抱团松动”后时代 市场往哪个方向突破?

    原标题:"抱团松动"后时代的市场趋势 摘要 [中泰证券:"抱团松动"后时代 市场往哪个方向突破?]"抱团"是去年资本市场的热词,2020年延 ...

  • 网红捞钱“后时代”,炒作为何洞穿底线?

    最近一段时间,各大网红频繁刷新常人的认知下限,走过靠颜值笼络榜一大哥的秀场时代,带货又大浪淘沙,圈子里的热钱远不如以往那样好赚,网络直播的表演逐渐走上了"放飞自我"的变异方向. & ...

  • 全时段多品类、老少皆宜、地域限制小!疫后时代这样的项目最抢手!

    真正好的品牌,都在逆势增长.   疫情后期,餐饮是恢复最快.反响最为活跃的行业之一.同时,大量优质铺面进行换血,在很多业内人士看来,这是最好的抄底机会. 总第 2395 期 内参君 | 文 什么项目适 ...

  • 疫情后时代,把握酒店行业新趋势谋求新发展

    众荟 · 2021-07-04 07:53:23                 由中国旅游饭店业协会主办的"第十八届中国饭店集团化发展论坛"于2021年6月20至22日在天津丽思 ...

  • 市场|024期-暴利后时代,IVD经销商如何选择产品

    随着国家"医保控费"."带量采购"等政策的逐步实施,2019年俨然已经变成了IVD行业经销商最难的一年.想必大家最有体会的就是项目收费降低,医院还要五折.四折甚 ...

  • 疫情后时代,IVD新股涨势难再!

    2020年是IVD企业的上市潮,有兴趣的读者可以去看看IVD资讯报道的"科创板的疯狂:不到1年,7家IVD企业上市".但与前半年上市的IVD企业相比,最近上市的IVD企业不仅没有让 ...

  • 中梁地产87年总裁上位,地产总裁迎来85后时代!

    最近,涛哥在帮助一些百强房企看总裁和CFO人选. 期间,偶然听说中梁地产总裁有变,于是便问了下情况. 原来,近期坊间发现,10月9日,中梁地产法人代表发生变更,李和栗替代总裁黄春雷,成为中梁地产法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