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帝内经诊要径终论第十六笔记20201203
相关推荐
-
运气漫谈 ▏初之气谈“风”之《黄帝内经》中的“风”
<黄帝内经>是现存最早的中医学理论著作,其对"风"的论述对后世中医学关于"风"的认知产生了深远影响. 1.天人相应论"风" &l ...
-
黄帝内经|刺疟篇(三十六)
[原文]足太阳之疟,令人腰痛头重,寒从背起,先寒后热,(火高)(火高)暍暍然,热止汗出,难已,刺郄中出血. [翻译]足太阳经的疟疾,使人腰痛头重,寒冷从脊背而起先寒后热,热势很盛,热止汗出,这种疟疾, ...
-
黄帝内经| 病能论篇(四十六)
[原文]黄帝问曰:人病胃脘痈者,诊当何如? [翻译]黄帝问道:有患胃脘痈病的,应当如何诊断呢? [原文]岐伯对曰:诊此者当候胃脉,其脉当沉细,沉细者气逆,逆者人迎甚盛,甚盛则热:人迎者胃脉也,逆而盛, ...
-
黄帝内经| 皮部论篇(五十六)
皮部论篇(五十六)原文和白话文翻译 [原文]黄帝问曰:余闻皮有分部,脉有经纪,筋有结络,骨有度量.其所生病各异,别其分部,左右上下,阴阳所在,病之始终,愿闻其道. [翻译]黄帝问道:我听说人的皮肤有 ...
-
一起来读《黄帝内经》-138-素问·示从容论篇第七十六
岐伯有道 2021-07-09 [免责声明]图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一起来读黄帝内经-138-素问·示从容论篇第七十六00:0011:43 粤.一起来读黄帝内经-138-素问·示从容论 ...
-
每天学一段《黄帝内经》,岁在辛丑六月十六【原文】身有五部:伏兔一;腓二,腓者,腨也;背三;五臟之腧四;項五。此五部有癰疽者死。
早安[太阳]#每天学一段<黄帝内经>,岁在辛丑六月十六 [原文]身有五部:伏兔一:腓二,腓者,腨也:背三:五臟之腧四:項五.此五部有癰疽者死.病始手臂者,先取手陽明.太陰而汗出:病始頭首者 ...
-
徐文兵解读《黄帝内经》40《金匮真言论》第十六讲
<黄帝内经·金匮真言论> 黄帝曰:天有八风,经有五风,何谓? 岐伯对曰:八风发邪,以为经风,触五藏,邪气发病.所谓得四时之胜者:春胜长夏,长夏胜冬,冬胜夏,夏胜秋,秋胜春,所谓四时之胜也. ...
-
观医诊疾记二百二十六补肾疏肝清热调理红斑狼疮一例
那一天,有朋友发微信问我,吴老师能治疗红斑狼疮嘛?我说,不一定啊,或许有的能治好,有的治不好.中医是要看人的,每个人体质不一样,体质好的,很快就好,体质差的,好转的就慢.那如果人马上要死掉了,吃再好的 ...
-
观医诊疾记二百三十六手式调病两例
记忆中,大约是2013年,在某个寺院,正在打七.其中有一位居士老是咳嗽,打坐期间,也不能控制.正巧吴老师也在,吴老师让他打坐时,两手食指指甲轻轻抵住拇指内侧指甲边缘.这位居士马上试用,结果这一座就没有 ...
-
每天学一段《黄帝内经》,岁在辛丑七月十六【原文】熱病而汗且出,
早安[太阳]#每天学一段<黄帝内经>,岁在辛丑七月十六 [原文]熱病而汗且出,及脈順可汗者,取之魚際.太淵.大都.太白,寫之則熱去,補之則汗出.汗出太甚,取內踝上橫脈以止之.熱病已得汗而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