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家居建材卖场面临新一轮的洗牌

家居建材卖场的洗牌与关停,往年有,今年有,以后还会继续。
关停不仅仅是因为经营不善,还有城市规划的调整,尤其是一二线城市里,以前有些家居建材市场开在比较好的位置,现在城市规划调整,这些地方可能纳入拆迁。
所以,经销商在选址开店里,一定要跟管理方咨询清楚,同时查询该区域的规划,避免进场营业一段时间后,又要面临重新选址的风险。

2020开年以来,已经陆续有几例家居卖场闭店消息引起关注,比如3月18日,复工后不久,郑州中州建材市场贴出通知,要求200多商户3月31日前完成搬迁,为市场拆迁做好准备。
据大河网的报道,拆迁公告里提到,为配合政府拆迁工作经管委会研究决定如下,商户于4月5日搬离者退还全部押金及剩余租金,4月10日搬离者将扣除半月租金退还剩余租金,超出4月15日未搬者将不再退还租金,并且限期搬离后果自负,此工作从4月1日开始实施。
这确实让商户们措手不及。
种种的困境都说明了家居行业的变革刻不容缓,而疫情只是这场变革的加速器。这场洪流中,只有快速调整ToC策略,在C端用户中建立认知的企业,才将有把握占据市场品牌顶端,那些无法抓住时代机遇逆势出击的传统的家居企业,必将沉入水底。

从2018年4月到今,两年时间内已有30多家家居建材市场,因拆迁、搬迁、关停、转型升级等原因退出历史舞台。
我们注意到,即使是因为拆迁要搬迁的,其实有很多并没有新的落脚点,更多是直接退出。有些会搬到更偏远的地方,客流量自然会少了许多。
有些是拆除重建,建好的不再是单纯的家居建材市场,而是多业态的综合体、购物中心,留给家居建材的经营空间缩小不少,租金反倒会上涨,挡住了部分商家。
另外一个现象是,在目前出局的建材家居卖场里,大部分还是地方公司,建筑比较陈旧,门店规划显得杂乱,整体规模较小,经营方式传统,优势在于产品售价往往比较低,满足部分居民的购买需求。但客流量确实在下滑,部分商家经营艰难,而且可能不符合所在区域的规划,就会面临搬迁或关停的结局。
另一方面,以红星美凯龙、居然之家等为代表的全国性家居连锁巨头,正在各地扩张,尤其是他们的委管商场,与本地企业合作,数量增长非常快,密度越来越大。很有可能,未来所有地级市与经济较发达的县级城市,都会有他们的卖场。

凭借强大的品牌效应与引流能力、服务能力,中高收入阶层的客户基本上都会被他们拦截,留给地方上中小家居卖场的客群会偏低端,购买能力相对较小,进而导致市场空间会越来越小。
摆在经销商面前的挑战也很明显,未来可以入驻的商场会越来越少,要么成本太高,进去的不一定能赚钱,或者没有钱入驻。要么进不去,因为自己没有代理品牌,可能不符合卖场的标准。
这些情况都需要提前想到,不然后面变化到来时,仓猝之间,你就会感到措手不及,不知道怎么应对。
可以考虑往线上迁移,比如适当投入一些钱,用到社群、直播、联盟营销、社交媒体种草、网店等方向上,这部分的流量占比越来越大,而且受地方政策影响很小,可以长线经营。你积累的时间越长,优势越明显。

我们认为,由于精装房交付比例继续提升、整装拎包入住正在崛起,线下的家居卖场正在偏离流量中心。卖场如果只凭自己建了一栋楼、整合了几百个品牌,就想坐吃山空,没有前途的。
只有那些将服务、运营、品牌推广、组织活动、联盟等做扎实,同时还能抢占新流量的卖场,才有未来。
商家要靠卖场的线下流量去生存,肯定也不行。只有那种线下有流量、同时开辟线上流量的卖场,或许还能依靠。
总之,对于经销商来说,选择加盟品牌时,不仅要评估未来的市场发展,更要好好评估品牌的价值。好的品牌在注重自身定位发展、坚持自身理念的同时,更会做好全方位的营销与管理,关注经销商发展。


监制:张 旭 主编:郑菊瑜
本期作者:文刀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