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只写了三分之一,他就考中进士了,此诗还成为千古名作
相关推荐
-
他参加科举写了首五言诗, 气得考官要求重写, 他一字不改却成名诗
现代的高考,很容易让人联想到古代的科举.高考作文是命题的,通常为议论文,而不是让考生随意写作视才华给分,而这也成了很多人抨击应试教育的理由,毕竟严格规定体裁和字数,确实有束缚学生天性的嫌疑,古代科举就 ...
-
诗人在科举考场上写了首绝句,气得考官让其重写,一字不改却成名诗
2021-05-21 09:35 华人号:中国文化 高考场上不走寻常路的考生年年有,尤其在遇到高考作文题的时候,有人的文章思虑深远:还有人用上了文言文作答:甚至还有人别出心裁写诗歌作答.但这些打破常规 ...
-
诗人进京会试写了半首诗就交卷,结果还进士及第,考官怎么想的?
诗人应进士试,命题写五言长律,他写4句就交卷,考官:破格录取! 1/引子 但凡参加过考试的同学都明白,写作文的第一步就是要审题,包括是命题作文还是材料作文,有何体裁与字数要求等等,只有按命题者的要求来 ...
-
祖咏:终南余雪,渔樵自终
姓名:祖咏 时间:699-746年 籍贯:洛阳人 代表作:<终南望余雪> 名言:终南阴岭秀,积雪浮云端 社会履历: 二十五岁,进士及第,长期未授官. 后移居汝水以北别业,渔椎终老. 邓超& ...
-
唐代山水田园诗对唐代诗歌有怎样的影响?
作者:赵心放 唐代是中国古典诗歌最辉煌的时期,诗人泉涌辈出.在山水田园诗人中,有著名的诗人孟浩然.王维等,还有不少与上述两位同时代的诗人,虽然他们并不为后世历代人们熟知,但他们对唐代诗坛的影响力却不可 ...
-
唯有出格的诗意不朽
终南阴岭秀, 积雪浮云端. 林表明霁色, 城中增暮寒. (祖咏<终南望余雪>) <唐诗三百首>是唐诗选本里最家喻户晓的集子了,谁的童年没有背过呢?可是在<唐诗三百首> ...
-
诗海拾贝(75) 经典品读(5) 终南望余雪
终南望余雪 作者:祖咏 (唐) 终南阴岭秀,积雪浮云端.林表明霁色,城中增暮寒. 白话译文 从长安望终南山北景色秀美,远看岭上积雪似乎浮在云端. 雨雪晴后夕阳微光染亮树梢,长安城中傍晚反增阵阵轻寒. ...
-
妆罢低声问夫婿,画眉深浅入时无。
近试上张籍水部 唐·朱庆馀 洞房昨夜停红烛,待晓堂前拜舅姑. 妆罢低声问夫婿,画眉深浅入时无. 朱庆馀这人吧,名气不大,很多人可能不太熟悉,但他这首<近试上张籍水部>却大名鼎鼎. 很多人可 ...
-
宋朝“懒”诗人苏麟:一首诗只写两句话,这首诗却成千古名言
2021-04-01 10:58 华人号:中国文化 想必很多人听说过"近水楼台先得月"这句诗,通俗点来说,它的意思是想要达到什么目的,最好是距离目标近一点.这句诗出于谁之手,或许少 ...
-
宋朝“懒”诗人苏麟:一首诗只写出两句,却成名句被后世传诵至今
历史上不乏写了成百上千句诗词的人,却不及苏麟一辈子只有两句诗传世出名. 苏麟是什么人?这两句诗是何诗?为什么会出名?又为什么只有两句诗出名? 这件事还得从范仲淹说起,范仲淹生于989年的北宋时期,虽幼 ...
-
宋朝最"懒"诗人,一首诗只写2句,却被千古传诵
众所周知,传统诗歌体裁中的绝句是由四句组成,可分为古绝和律绝.但宋代一位诗人却只写了2句,这首诗一经面世,便饱受赞誉,这位诗人就是苏麟. 这首诗为<断句> 近水楼台先得月, 向阳花木易逢春 ...
-
宋朝一位懒诗人,一首诗只写了2句14个字,却成了千古名篇
引言 <尚书·舜典>中有语:"诗言志,歌永言",说的便是诗歌是用来表达人的情感意志的一种文学体裁.作为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不仅可以通过诗歌来窥见古人的志向.情感 ...
-
宋朝公认的最“懒”诗人,一首诗只写2句,却成为千古佳作
"近水楼台先得月,向阳花木易为春."这是宋代诗人苏麟的一首诗<断句>,这首诗原本没有名字.许多史学家猜测它应该还有另外两句,只不过因为一些原因失传了,于是取了" ...
-
宋代“懒”诗人苏麟:一首诗只写2句,结果却被千古传诵
引言 众所周知,宋代是一个比较看重文人的朝代,相较之下,习武之人的地位就比较低.这就导致宋代缺少战马,军事力量的弱小,给外界的形象就是国力衰弱.然而事实正与此相反,历史上的宋代,国力算是很强盛.在宋代 ...
-
宋朝“懒”诗人苏麟:一首诗只写了2句,结果却被千古传诵
2020-11-05 21:07 众所周知,宋代是一个比较看重文人的朝代,相较之下,习武之人的地位就比较低.这就导致宋代缺少战马,军事力量的弱小,给外界的形象就是国力衰弱.然而事实正与此相反,历史上的 ...
-
李商隐写下一首诗,前两句平淡无奇,后两句美得心醉,成千古名作
前言乐游原是长安城最高的地方,站在上面,能给看到整个大唐的景色.这里有青龙寺,有美丽的曲江池,城中满是好物.从古至今文人都喜欢这些景色,也为后人留下了动人的诗篇.曾经李白.杜牧等人都描写过这乐游原的景 ...
-
苏轼一首诗《吉祥寺赏牡丹》,醉酒后做了个动作,不料成千古名作
苏轼的一生,经历过多次大起大落,在人生的变幻难测之中,他也获得了对人生更深的体悟,因此,在他的诗词中,有着对人生深刻的洞见. 苏轼是中国文学史上少有的奇才与全才.由于苏轼的诗文风格和人生态度特别符合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