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世纪博物学之父布丰:随意往地板上扔针,竟然可以算出圆周率?
相关推荐
-
布丰投针实验详解
1777年,法国数学家布丰(D,Buffon,1707年-1788年)提出了随机投针法并通过投针实验计算出了圆周率π的值,与刘徽的"割圆术"不同的是,随机投针法是利用概率统计的方法 ...
-
布冯伯爵——18世纪思想之父之一,设计出一个影响深远的数学问题
博学多才的进化生物学家恩斯特·迈尔( Ernst Mayr )这样描述法国数学家和宇宙学家布冯伯爵乔治-路易·勒克莱尔( Georges-Louis Leclerc, Comte de Buffon, ...
-
关于π的故事:π值是如何计算的?中外数学家给出了哪些答案?
在探索π的道路上,不同国家的数学家们采取了不同的方法.中国人对π值的计算当属刘徽和祖冲之两位数学家,他们用割圆术的方法计算出了π值;国外的一些数学家则利用一些数学公式计算出了π值,这些美妙的公式让众多 ...
-
蒙特卡罗方法-布丰投针试验的概率
公元1777年的一天,法国科学家D·布丰邀请了许多人,到他的家里观看一个试 验.客人到齐了之后,他兴致勃勃地拿出一张纸,纸上预先画好了若干条等距离平行线.接着他又拿出一些小针,这些小针的长度都是纸上平 ...
-
18世纪博物学之父布丰:随意往地板上扔针,竟可以算出圆周率?
问题背景 在18世纪的法国,有一位博物学家.数学家,叫布丰. 咱们的小学课文<松鼠>便出自他笔下:他还写了巨著<自然史>--但是咱们今天要说的,是他提出的一个数学问题--&qu ...
-
(之三)18世纪欧洲学中文到底有多火爆,看看西方自己怎么说
最近写文章,有件事一直很抓狂,比如写到这类句子:"汉语和英语不是同一物种",这个汉"语"一词让我很崩溃. 在英国的语境中,用"英语"一词是很 ...
-
在西方,古典学经历18世纪后期至20世纪上半叶的草创、勃兴和鼎盛时期,从20世纪下半叶开始盛极而衰
从"古典传统"到"古典接受"--西方古典学的自我反思之道 来源:光明网-<光明日报>2021-05-10 05:46 作者:张 巍,系复旦大学历史学 ...
-
法国18世纪著名洛可可女画家维吉·勒布伦肖像作品欣赏
法国18世纪著名洛可可女画家维吉&#183;勒布伦肖像作品欣赏
-
法国18世纪洛可可绘画之父—英年早逝的让.安东尼.华多
让·安东尼·华多是法国18世纪洛可可绘画风格之父,他发明了一种新流派,描绘了贵族阶层沉湎于享乐主义的生活,也代表着法国封建皇朝奢侈腐化,及时行乐,装腔作势,庸俗不堪的审美趣味! 在十年间,他画了很多贵 ...
-
18世纪日本兰学的引进
转帖:18世纪日本兰学家前野良泽 "经营漫费人间之力,大业全赖造化之功." --<前野良泽先生自画赞> [附注]兰学,即荷兰学,泛指西洋学术,乃是17世纪在日本 ...
-
18世纪开始的亚洲,大清帝国曾与俄罗斯帝国、大英帝国三分天下
在当今的世界史分期中,1500年被认为是一个重要的分水岭,从这一年的前后,西方人开启了大航海时代,并最终称霸全球. 从全面的历史进程来看,这没有问题,但1500年的世界,西方其实并没有任何优势,这一年 ...
-
18世纪玻利维亚佚名画家的作品《神圣之爱...
18世纪玻利维亚佚名画家的作品<神圣之爱的凯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