溯源探本不外道——《素书》悟读之【1】
相关推荐
-
第二部分36-50
第36章:柔政对民不以威势 [正文]将欲歙之,必固张之:将欲弱之,必固强之:将欲废之,必固兴之:将欲取之,必固与之,是谓微明.柔弱胜刚强.鱼不可脱於渊:国之利器不可以示人.[标注]①歙(xī):合并 ...
-
千古奇书《素书》
一个"素"字,看似平淡无奇,实则蕴涵深刻人生智慧,读懂的人不简单! <素书>全书6章,132句,1360字的类似"语录体"的书,被历代隐士高人.谋臣 ...
-
从老子“上德下德”的区别,揭秘“无为而治”的充分且必要条件
东方既白 著 由上一节的论述我们知道,无论是"上德无为而无以为"中的"无为",还是"下德无为而有以为"的"无为",其本质 ...
-
《素书》:一条修身秘诀,仅4个字,一旦悟透,福气自生!
秦始皇时,张良为报秦灭韩之仇,策划了一场奇袭,结果以失败告终.张良避祸于下邳,巧遇老者黄石公,他对张良再三考验,发起其能忍辱负重,便将奇书<素书>传之于他.张良凭借此书解鸿门之困厄,击败强 ...
-
《素书》:三条处世天机,仅12个字,一旦悟透,人生大富大贵!
<菜根谭>里讲,"天地有万古,此身不再得:人生只百年,此日最易过."人生如白驹过隙,倏然而已,芸芸众生大多以只争朝夕的劲头创造属于自己的幸福,但令人惋惜的是,有些人误入 ...
-
有奇书读胜看花——《素书》悟读【开篇】
得好友来如对月, 有奇书读胜看花. 漫长的中国历史长河中,诞生了诸多古书,记载了中国先贤的独到的智慧及一些不为人知的生命密码. 传言古书之中有三部最有名的"天书".其中,<虞 ...
-
立自我还求无我——《素书》悟读之【原序】
寻门而入,破门而出: 建立自我,追求无我. [原序](有删减) <黄石公素书>六篇,按<前汉列传>黄石公圯桥所授子房<素书>,世人多以'三略'为是,盖传之者误也. ...
-
人凭道义擎天地——《素书》悟读之【2】
文以精神贯古今,人凭道义擎天地. <原始章第一>悟读[2]: [原典] 夫道德仁义礼,五者一体也. [悟读] 学不自满可言博,修而无我能达道. 以儒治世,以佛修心,以道养生.人生修养, ...
-
大格局者大先生——《素书》悟读之【3】
心有多宽,舞台则有多大. <原始章第一>悟读[3]: [原典] 夫道德仁义礼,五者一体也. [悟读] 心胸决定格局,高度决定视野. 上一节言及道义,突出的是提升个人素养.具体到一个人,其实 ...
-
循道而为百事遂——《素书》悟读之【4】
寻道而为,百事顺遂. <原始章第一>悟读[4] [原典] 道者,人之所蹈,使万物不知其所由. [悟读] 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素书>强调的道 ...
-
以德服人立身本——《素书》悟读之【5】
以德服人,心悦诚服. <原始章第一>[5] [原典] 德者,人之所得,使万物各得其所欲. [译文] 所谓德,就是指人顺应自然的安排而各有所得,它支配万物,使万物各得其所而尽其所能. [悟读 ...
-
恻隐之心仁之端——《素书》悟读之【6】
恻隐之心,仁之端也. <原始章第一>[6] [原典] 仁者,人之所亲,有慈惠恻隐之心,以遂其生成. [译文] 所谓仁,是指对事物和人类有亲切的感情和关怀,有慈悲恻隐的心肠,让万事万物能遂其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