珐琅彩为何频率出现当今古玩市场
珐琅又称“拂郎”、“佛郎”、“发蓝”,是一种玻化物质。它以长石、为主要原料,加入纯碱、硼砂为助熔剂,氧化钛、氧化锑、氟化物等作乳浊剂,加入氧化铜、氧化钴、氧化铁、氧化锰、氧化锑等作着色剂,经过粉碎、混合、煅烧、熔融后,倾入水中急冷得到珐琅熔块,再经细磨而得到珐琅粉。将珐琅粉调和后,涂施在金、银、铜等金属器上,经焙烧,便成为金属胎珐琅。若以玻璃为胎,则称为玻璃胎珐琅;以瓷器为胎者,则称为瓷胎珐琅。 按装饰工艺不同,金属胎珐琅器可分为掐丝珐琅、錾胎珐琅、画珐琅、透明珐琅等,也有将上述二种或二种以上工艺结合起来共同装饰一件器物的,称之为复合珐琅。其中与瓷器有关的珐琅工艺只有一种,即画珐琅,一般称之为“珐琅彩”,其正式名称应为“瓷胎画珐琅”。

严格说来珐琅彩瓷的烧造,终止于乾隆朝后期。但在民国时期出现了一批仿烧的珐琅彩瓷。这批仿烧瓷,最 流 行的是模仿曾任康雍乾三朝宫廷画师的郎士宁的画 风。模仿他的以西洋写实风格和透视之法所画出的人物和鸟兽画。
珐琅彩瓷器可以说秉承了历史上中国陶瓷发展以来的各种优点,从拉坯、成型、画工、用料、施釉、色彩、烧制的技术上几乎是最精湛的。在乾隆时期出现了很多极其优 秀的陶瓷作品,但珐琅彩在制作程序和用料上是其他众多品种无法比拟的。绘画也成为珐琅彩瓷的精华所在,画工并非一般的窑工,而是皇宫里面顶 尖的专 业画师,所以这些器物可以代表当时最 高的艺术水平、最 高的工艺水准。

珐琅彩画工非常的精细、一般多为御用画师按样稿绘画;就画工而言景德镇就无法仿造!造办处的画师的功底~非景德镇那种学徒工可以达到的高度!如果我们真正的够了解官窑和珐琅彩,那么仅画工一条就可以鉴定官窑和珐琅彩瓷器!
珐琅工艺主要分为:画珐琅、内填珐琅、掐丝珐琅三种。制作掐丝珐琅要以金属丝线盘出花纹,黏固在胎上,再填施各色珐琅釉料在花纹框架内、外,然后入窑烘烧,直到器表覆上的釉层达到合适的厚度,再经过打磨、镀金等工艺步骤。

有史料显示,康熙皇帝因此遂又要求法国传教士回国邀请最 优 秀的画珐琅艺人进入清宫,经过长达近30年的试烧,珐琅彩瓷终于在康熙五十九年(1720 年)创烧成功,当时称为“瓷胎画珐琅”。“康熙款画珐琅不仅是我国画珐琅的鼻祖,而且也是成熟了的标准画珐琅。”杨伯达如此写道。
珐琅彩瓷器继承了历史上中国陶瓷发展以来的各种优点,从拉坯、成型、用料、施釉、色彩、烧制的技术上都采用了最成熟的工艺。珐琅彩在所有瓷器中出身最为高 贵,一直有着“一件珐琅彩,十件官瓷器”之说。在珐琅彩诞生之前,明清两代的宫廷用瓷,全部由景德镇烧造后运至北京。唯有珐琅彩,是在景德镇先挑选最为优质的素器,运到清朝的宫廷造办处,再由宫廷画师绘画后进行第 二次烧造。所以说,精美的珐琅彩瓷的创造和发展与康熙、雍正、乾隆三位皇帝对瓷器的独特爱好有着直接关系。珐琅彩在古时被称作“古月轩”瓷器,深受珐琅爱好者们推崇,价格也是节节高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