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人都有不同程度的自卑感,只是表现形式不同




如果你觉得自己是一个自卑的人,而且好像感觉自己在各个方面都不如别人,身边所有的人都比自己优秀这样的心理,那么我想告诉你:事实并非你想的这样!因为只需要搞清楚一个人自卑感的来源,你就会发现自卑的人大有人在,或者长期关注“如何提升自信”公众号,就会看到有很多有自卑感的人通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变的开始相信自己。
很多人的自卑感来自于对自我过分的要求,凡事都喜欢和别人比较,特别是和那些比自己优秀的人比较,就会觉得不如别人,因此产生了自卑。
我想表达的是:任何一个人,都不可能在所有方面都超越别人、比别人强。总有一些方面是我们不懂的,是我们不擅长、不专业的,如果在自己擅长的领域你很自信,这是正常的;而在自己不擅长的领域还要表现出自信,那就有点自欺欺人了。
心理学家阿德勒在研究个体心理学的时候提出了一个核心的观点:“人人都有自卑感,只是表现形式不同”!
我们还是把问题的重点放在”人为什么会自卑“上面来分析,经过归纳,很多人自卑的原因都来自于三个方面:
一是来自于不同的成长经历,在成长过程中受到了不正确的认知,形成了自己对事情的认知方式(比如经常得到的心理暗示是否定性的、消极的、悲观的);
二是家庭环境的影响,由于长期受到身边亲人的影响,要么是完美主义、要么是强迫倾向,最终会导致自己受到影响(比如从小到大经常看到父母吵架或打架,就会形成不合理的信念和认知,童年期间会认为父母我吵架和打架与自己有关等);
三是个人性格因素,性格当中可能有些内向的因素,比如不喜欢主动和人打招呼,更喜欢去思考和探索;不喜欢过 分的张扬,更喜欢安静等,但是其他人会给自己贴标签,认为这是不自信,或者认为这是性格缺陷,甚至扭曲的认为只有外向的性格才更好!
看一个故事:
著名的心理学家阿德勒的童年有点惨:他从小就体弱多病,还差点因为肺炎死掉,得过佝偻病,所以个子很矮,运动能力也差。因为这些原因,他从小的学习成绩很不理想,几乎每次考试都需要从成绩单上倒着数才能数到他,童年期间还出过两次车祸,差点连命都没有了。正是有了这样的遭遇,从小他整个人就很自卑。
可就是这样的一个拥有着很多问题、又非常自卑的人,最后居然逆袭成为了一位世界著名的心理学家。这说明一个问题:自卑并不是你没有成功的借口!
阿德勒从他发现自己的问题以后,开始努力学习,从班上倒数变成了尖子生。因为小时候总生病,受到很多的治疗痛苦,所以他理想是成为一名医生,可以帮助像自己一样的孩子不再受疾病的痛苦!经过多年的努力,他考上了维也纳大学的医学博士,实现了自己的理想。

阿德勒的老师就是心理学鼻祖弗洛伊德,他的同学就是著名心理学家荣格,三个人并称为心理学界“三巨头”。
有的人自卑,我们很容易理解,比如一个人从小体弱多病,家里比较贫穷,相貌上也不是很好看,在学校总是受到同学欺负,那么在这样的环境下他可能会变得比较自卑。但是有的人从小家境优越,受到周围人的赞美和爱护,一路顺风顺水,等到参加工作了,与别人相处,说话做事却总是不容置疑,说翻脸就翻脸,其实最本质的原因也是内心自卑。

所以说:不是哪一种成长环境就一定造就一个人的自卑,而是一个人对自己过去经历的解读,一个从小没有得到充盈的物质保护的人,在自我意识里解读为自己是无力的,永远不能强大的,那么他就会变得自暴自弃,甚至会因此做出违反社会道德与法律的事,但倘若他解读为因为自己曾经的无力,他需要超越自己,他反而会获得很大的成就。
有的人一直处于一种自卑的心态当中,会把一些本来很小的事情扩大到无穷大,这样才能完成他们对那些他们平时“嫉妒羡慕恨”的人的“绝对攻击”。
人人都有自卑感,而且人人都想弥补这种自卑感,追求优越感。
自卑感与优越感就像一个硬币的两面,但更像两种力量,优越感是拉力,自卑感是推力,共同把一个人“运”往一个目的地,两者相互依存,缺一不可。

所以无论你过去经历了什么,你的成长环境或许不太好,你没有像别人一样有一个好的原生家庭,但这都不是绝对的,甚至已经不重要了,更重要的是你对过去经历的重新解读,比如你小时候没有一个好的成长环境,所以你不断地超越自己,获得优越感,给自己的孩子一个美好的成长过程,同时也让自己的人生变得丰富多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