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黄埔一期学生,林彪的上司,如果不牺牲足以授元帅

(0)

相关推荐

  • 抗日战争之前,国共两党所有黄埔生里,唯徐向前,指挥过八万大军

    1990年9月21日,一代名帅徐向前与世长辞,享年89岁.对于这位低调的共和国元帅,一直以来其实很多人都对他有着不少误解,因为在大多数人心中,我军里面最能征善战的统帅,当属林彪.彭德怀以及粟裕大将等人 ...

  • 罗荣桓:最不为人知的元帅,政功和军功两者都一等,妥妥的元帅

    给粟裕上元帅衔的呼声很高.在十大元帅的数量不变的前提下,如果粟裕授元帅,那么被替换下来一位的话,罗荣桓元帅就是很多人心目中应该落选的那位. 罗帅是井冈山的老革命 罗帅192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参加了秋 ...

  • 著名的“井岗四虎”都有谁?他们各自都有着怎样的经历?

    中国红军的每一个时期,都有能力出众的战将.比如说,在井冈山会师之后,就曾经出现过四个相当厉害的战将.他们作战骁勇,指挥能力超强,从来都是敌人的噩梦.这四个人,被称为"井冈四虎".那 ...

  • 北京大学高材生,他如果不死

    好像林彪是毛主席的第一爱将.其实不然,毛主席的第一爱将,并不是林彪,而是另有其人.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林彪跟随毛主席很晚,直到井冈会师之后,毛主席才逐渐认识林彪. 而有一人却很早就成为毛主席的第一爱将 ...

  • 十大元帅中,哪几位出身于黄埔军校?

    在中国近代史上,保定陆军军官学校和黄埔军校是最负盛名的两所军校.其中,作为后起之秀的黄埔军校,更是在名气上超越了前辈,为国共两党培养了大批的军事人才.国民党自然不必说了,黄埔系将领在高级将领中占了大部 ...

  • 十大元帅有几位参加过井冈山的斗争

    井冈山是革命的神山,是红色斗争的星星之火.话说,在1955年大授衔时,林彪曾向毛主席建议,突出井冈山斗争的作用.毛主席没有同意,但是井冈山走出的开国将帅仍然占有最重要的分量. 那么,开国十大元帅有几位 ...

  • 黄埔一期学生名单

    黄埔军校简介 1924年5月,孙中山在中国共产党和苏联的帮助下,创办了黄埔军校,培养革命军事干部.校内建立了党代表制度和政治工作制度. 蒋介石任校长,廖仲恺任党代表,周恩来任政治部主任,叶剑英任教授部 ...

  • 他是黄埔一期学生,井冈山四大巨头之一,如果不牺牲应授元帅

    历史客栈原创视频:他是黄埔一期学生,井冈山四大巨头之一,如果不牺牲应授元帅 ----下面是文字版---- 1981年冬天,江西崇义县的虎形岭上,来了一位70多岁的老人,他顶着寒风,停在一处土堆下,驻足 ...

  • 他是黄埔军校学生,21岁领导黄麻起义,如果不牺牲应授元帅

    21岁时,你正在做什么?或许正在为学业而奋斗,或许正在为爱情而苦恼,又或者是为了事业而打拼. 但是,潘忠汝的21岁,却是今天的年轻人完全想不到的. 93年前,21岁的潘忠汝担任黄麻起义总指挥,带出了2 ...

  • 黄埔一期唐澍,先后多次领导陕西大型武装起义,牺牲时年仅25岁

    一.第二次围剿失败 敌人缩回渭南城后,不甘心失败,不断派出小股部队外出侦察,袭击革命武装. 6月10日,宋哲元又以田金凯1个骑兵师为主力,出华县,东自崔家村.西到段家村的龙王庙,成扇形向魏家源压来,妄 ...

  • 姚湘泽 || 我在永顺民族师范的故事:“黄埔一期成绝响,人间再无陶行知”

    [我与中师母校: 湖南省永顺民族师范   建校1938年] 学校简介:永顺民师,全称为"湖南省永顺民族师范学校",创建于1938年,校址设在永顺县灵溪镇玉屏村(原大乡书院旧址).如 ...

  • ​黄埔一期10位名将

    ​黄埔一期10位名将 一:陈赓,"黄埔三杰"之一,能力全面的. 二:杜聿明,群威群胆的英勇善战大将 三:许继慎,鄂豫皖两次反围剿,重创对手. 四:徐向前,红军时期战斗力强悍的将领. ...

  • 群星灿烂:盘点黄埔一期那些著名的将领

    黄埔军校是中国近代史上最为著名的一所军事院校,也是国共合作期间创办的学校,这所军校培养了众多的高级军事指挥官,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大放异彩,尤其是黄埔一期的毕业生,虽然第一期只举办了半年多,但众多的 ...

  • 黄埔一期生中,两岸同时为他举行追悼仪式的,除了杜聿明就是此人郑洞国

    1924年,黄埔军校开始秘密招生,经过预考和正式的考试,总共有470人从1200名考生中脱颖而出,350人为录取,还有120人为预备录取,除此之外,四川送来部分人.湘军讲武团送来158人并入. 后来, ...

  • 新闻绿色方阵的“黄埔一期”

    走过路过,不要错过这个公众号哦! 编者按 上午外出办事,手机停电自动关机. 回到家充上电开机后,显示有学兄跃生给我发来的两条新微信.打开一看,一条一篇原创文章,另一条是一段留言:"感谢孙军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