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书入碑的代表作!李邕这卷作品,梁启超评:有龙跳虎卧之姿
相关推荐
-
李邕行书《李思训碑》赏析
<李思训碑> 李邕 撰文并书 全称<唐故云麾将军右武卫大将军赠秦州都督彭国公谥曰昭公李府君神道碑并序>,亦称<云麾将军碑> 唐开元八年(公元720年)建于今陕西境内 ...
-
唐-李邕-《云麾将军李思训碑》行书 宋拓 2-1
唐-李邕-《云麾将军李思训碑》行书 宋拓 2-1
-
宋拓《云麾将军碑》:行书入碑,厚重雄健
<李思训碑>,亦称<云麾将军碑>,著名书法碑刻.公元720年立,由李邕撰文并书.铭文记述李思训生平事迹,现存陕西蒲城,是李邕书法代表作.亦有拓本传世.此碑书法劲健,凛然有势.用 ...
-
唐代之前,根据立碑铭刻的文化要求来说,行书、草书均难以入碑,因为行书的美感是行云流水,它并不是有“法”的正体字,所以难免会冲淡碑的庄严肃穆,可是唐太宗却开创了这个先例.行书入碑的代表作!李邕这卷作品,
大唐年间,太宗李世民文武双全,不仅东征西战让万国臣服,文化方面更是大力推广书法,科举以书法取仕,尊崇王羲之书法,开辟了唐代的书法新风.不仅如此,他还是开启"行书入碑"的第一人.在唐 ...
-
行书入碑第一人李邕,书风沉稳典雅,仰慕者众多却都不敢学
导语:李邕曾提出:"学我者死,似我者俗."他对前人学习的态度,在此略见一斑.他吸取了王献之用笔外拓而雄强的优点,理智地摒弃了王献之纤媚柔弱的一面. 李邕生在仕官家族,天资聪颖,又博 ...
-
行书入碑之典范——中条山栖岩寺塔铭
唐栖岩寺智通禅师塔铭,行书,宽九十一厘米,广六十七点五厘米,原石现藏永济市博物馆. 此铭刻于唐玄宗李隆基天宝十三年,即公元七五四年.沙门复珪撰文,河东张伽镌刻,不见书者名姓. 栖岩寺遗址 栖岩寺位于山 ...
-
唐《栖岩寺智通禅师塔铭》,行书入碑之典范!
<栖岩寺智通禅师塔铭>,石高一尺六寸二分,宽二尺三寸四分,二十七行,行十八字至二十三字不等,行书,今存山西永济栖岩寺.铭文为僧復珪所撰,未署书者,或以为復珪所书.復珪无从考. 启功先生在& ...
-
行书入碑之典范《栖岩寺智通禅师塔铭》天真烂漫!
. <栖岩寺智通禅师塔铭>,石高一尺六寸二分,宽二尺三寸四分,二十七行,行十八字至二十三字不等,行书,今存山西永济栖岩寺.铭文为僧復珪所撰,未署书者,或以为復珪所书.復珪无从考. 启功先生 ...
-
行书入碑之典范:唐《栖岩寺智通禅师塔铭》
莘舆学堂公众号: 致力于中国影响力艺术.学术研究与交流平台 唐栖岩寺智通禅师塔铭,行书,宽九十一厘米,广六十七点五厘米,原石现藏永济市博物馆. 此铭刻于唐玄宗李隆基天宝十三年,即公元七五四年.沙门复珪 ...
-
唐代行书的一座高峰——李邕《麓山寺碑》,最高清欣赏
<麓山寺碑>亦称<岳麓寺碑>,李邕撰文并书,唐开元十八年(公元730年)立,在湖南长沙岳麓公园.碑高2.7米,宽1.35米,行楷书28行,满行56字,共1413字.圆顶上饰有龙 ...
-
赵孟頫行书《明肃楼记》卷(全本)
元赵孟頫书明肃楼记卷,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明肃楼记.至元十六年.诏立後卫亲军都督指挥司.设使副签事统选兵万人.车驾所至.常从营白鹰口既成.官有廨.士有舍.糗粮有仓.金皷有楼.器械有局.交易有市.凡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