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鱼石的“东”与张口石的“西”想到“东西”
在甘谷县磐安镇南部山区秦人遗留的莲花石石雕群落的东面,有代表五行中木的青龙,即“鱼石”,在西面,有代表五行中金的白虎,即“张口石”。如果我们稍加注意,就可以发现,构成鱼石的石头几何形状都是三角形,而构成张口石的石头几何形状都是块状。这种石头几何形状不是随意的,而是精心挑选,与鱼石和张口石在五行中所蕴含的意义相联系相匹配的。
鱼石(青龙)的三角石料象征木正句芒手里拿的木匠工具规矩
鱼石即青龙,在五行中属木,而辅佐伏羲管理东方和春季的辅佐之神句芒,就是传说中颛顼氏所置五行之官,亦即木正,又称春官,死后为神,称句芒。句芒,又称句龙,原是天帝少昊的儿子,名重,被颛顼帝封为伏羲的属神。他,人脸、鸟身、穿白衣、驾两条飞龙,手里拿着一个圆规,管理春天万物的生长。《汉书·百官公卿表》:“自颛顼以来,为民师而命以民事,有重黎、句芒、祝融、后土、蓐收、玄冥之官,然已上矣。”应昭注:“颛顼氏代少嗥氏者也,不能纪远,始以职事命官也。春官为木正,夏官为火正,秋官为金正,冬官为水正,中官为土正。”鱼石之所以由三角形石块组成,就是象征木匠工具的规和矩。规就是圆规,矩就是直角尺,或者叫曲尺。



张口石(白虎)的块状石料象征金正蓐收管理的货币
张口石就是五方神兽中的白虎,在五行中属金,而白帝少昊管理西方和秋季的辅佐之神蓐收,就是五行之官中的金正。金正既是分管西方的神明,又是分管秋季的秋神和管理刑罚和财政的金神。传说他左耳有蛇,乘两条龙。传说蓐收为白帝之子。据《淮南子·天文篇》记载:“蓐收民曲尺掌管秋天……”也就是说他分管的主要是秋收秋藏的事,所以望河楼前有“蓐收之府”牌坊。少昊与蓐收,既是父子又是君臣,故两座牌坊同时在西岳庙出现。《山海经》又说:“蓐收住在泑山”。这山南面多美玉,北面多雄黄。在山上可以望见西边太阳落下的地方,那时的光气乜是圆的。管太阳下去的神叫红光,据说这就是蓐收。
象征白帝少昊和辅佐之神蓐收的张口石(白虎)之所以由块状石料组成,就是象征当时的“金”即货币。西周时期的金不是后来意义上的金,而是青铜,锡等当时人们已经利用的金属。由这些金属铸造的货币,以块状为主。





这些西周时期的金属货币的块状形状,与张口石石块的形状是一致的。
我们把物品称为“东西”,是因为“木”和“金”构成我们生活中可以使用的主要东西
莲花石石雕群落中的鱼石、龟石、张口石、凤凰石、莲花石形象地诠释出我国古代的五方上帝、五方圣兽、五行、五方。古人把金木水火土五行与东西南北中这“五方”相配,把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称为“天干”,又把“五行”、“天干”对应起来,组成“五方”,即东方甲乙木,南方丙丁火,西方庚辛金,北方壬癸水,中央戊己土。五行学说与阴阳学说成为古代推断预测天文地理,古今变革,人生命理、万事冲撞及依附关系的主要理论基础。从五行中我们可以看出,东方属木,可以代表一切植物,如花草树木、蔬菜、庄稼等等;西方属金,可以代表一切金属矿物,如金、银、铜、铁、锡等;南方属火,火是一种化学现象;北方属水,严格说来,水也是一种化学现象。然而,在古代,人们不可能把火、水当作物质;至于中方的土,由于遍地皆是,以至被古人忽视。
由此看来,只有木(植物)和金(金属矿物)最受人们的重视,可以代表一切有用的物质。于是人们就把代表“木”和“金”的两个方面连在一起,逐渐地构成“东西”,这个词用它代表世界上形形色色的物品。
据说东西一词的来历与朱熹有关。宋朝的理学家朱熹好学多问,有次他在巷子里碰到精通五行的好友盛温和,问道:“你提着篮子去干什么啊?”
盛温和幽默的回答:“去街门买东西”。当时还没有“东西”这一说,朱熹不解地问:“买'东西’?什么意思?为何不买'南北’?”盛温和并没有直接解答,他笑着回敬说:“真不明白?你这位大学问家真是聪明一世糊涂一时啊。你把五行和五方对照一
下就会豁然开朗了。”朱熹独自一想,“东”即“木”,“西”为“金”,“南”属“火”,“北”乃“水”……他如梦初醒,原来盛温和是用了诙谐的语言说,上街去买金木之类,可装入篮子的物品”!若说“南北”当然不对了,篮子里怎么可以装水和火呢?从此,“东西”就成为了物品的代名词直至今天。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