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的侄儿诸葛恪差一点也建都武昌(鄂州)
相关推荐
-
读通鉴(265)大江东去,吴国再无风流人物
读通鉴(265)吴国溃不成军 解读:无论哪一样的盛世繁华,处于其中人都能感知,维持这繁华的努力像是烈焰上的薄冰,脆弱得只要有一处火头喷发,顷刻间就是全局崩坏之局. 蜀国如此,吴国更是如此,前面还一路胜 ...
-
全公主:三国东吴第一搅屎棍,她的名字叫鲁班,她的爸爸叫孙权
这是头条号"懒龙说"的第65篇文章 引子 公元251年,在三国东吴,是太元元年.这一年,吴国皇帝孙权在春天祭天以后就得了风疾,一直在宫中休养.有一天,孙权看着自己最终选中的继承人孙 ...
-
孙权的晚年昏招:从二子并重到二子并毁
二子并重 三国时期的东吴大帝孙权,在现在看来还未出象牙塔的年纪就成为一方之主,屡次面临内忧外患,实际执掌江东地区五十余年,是无可争议的开国之君和响当当的人物,还留下了诸如孙权劝学的佳话. 但是,小编在 ...
-
李衡:那是我心心念念的江陵千树橘
谁栽千树橘,况近百花庄.生逢乱世,挣扎求存的大有人在,即便是清廉节俭亦或是乐善好施者,也需要先保证自己的生存.本篇就来聊聊李衡,字叔平. 李衡是"襄阳卒"的后人,可能他的籍贯也在荆 ...
-
《三国志·步骘传》的四个问题
步骘字子山,东汉末年临淮淮阴(今江苏淮安)人,在三国时期流落江东,属于流亡北士,一度生活穷困,靠耕种自给,后来效力孙权,有平定交州等功,爵封临湘侯,官至丞相. <吴书>: 宽雅沉深,能降志 ...
-
《孙登传》:假使太子不早逝,天下岂容司马狂?
更多原创.精彩内容 这是<真·三国志>第 312 篇文章 今天来讲 孙登 注:图片皆源于<三国杀>.<阵面对决>.<三国志>及网络,以文为主. 孙登,字 ...
-
范慎:作为四朝老臣,却始终没能按自己的想法做事
序诗发微旨,传易探幽玄.各个时期的人才都不少,只是在乱世中尤为显眼,这里有着一步登天的逸事,也有着按部就班的秩序,最吸引人的却是故事.本篇来聊聊范慎,字孝敬. 范慎是徐州广陵人,吴国阵营中有着颇多的广 ...
-
张梁:重名而已,以礼相待必定竭尽所能
乘时反正功非细,破格酬勋爵太高.在功次制度盛行的时期,有人庸碌无为几乎不得升迁,有人的仕途按部就班,也有人晋升得较为迅速.本篇就来聊聊张梁,司隶河南人. 这个张梁与参与了黄巾之乱的张梁不是一个人,这俩 ...
-
孙权的宫廷秘事:二宫并争 国本不定 ——男人版宫斗剧
假期结束,继续与各位闲聊三国.欢迎关注转发 上期聊了吴国的女人版宫斗剧,今天聊同样发生在吴国的男人版宫斗剧. 事情缘起于孙权扶持鲁王孙霸与太子孙和分庭抗礼,表面上看是孙和.孙霸兄弟二人夺嫡,背后隐藏的 ...
-
诸葛亮司马懿和诸葛恪,三个托孤大臣的三种不同结果
曹昂死后,曹丕就是曹操的儿子中最年长的.曹丕生于公元187年,曹操死于公元220年,这时候曹丕已经三十三岁,在当时已经是非常成熟的成年人了,曹操根本不需要托孤. 曹丕死于公元226年,时年40岁.继位 ...
-
同样是辅佐幼主,诸葛亮鞠躬尽瘁,诸葛恪为什么身死家灭
三国时期,托孤很常见.诸葛瑾.诸葛亮和诸葛诞分别出仕魏蜀吴三国,都是各自的重要政治军事人物,其中,诸葛亮受遗诏辅佐幼主刘禅,诸葛瑾的儿子诸葛恪受遗诏辅佐幼主孙亮,但诸葛恪和诸葛亮的结局却迥然不同. 诸 ...
-
陈敏起兵攻打武昌(鄂州),欲图霸江南!
公元305年,陈敏见北方大乱,朝廷无力控制江东,于是起兵占据扬州,又派其弟陈恢起兵攻打武昌,欲图霸江南. 刘弘让陶侃担任了江夏太守,另加封鹰扬将军官号.陶侃带着随从仪仗,将母亲接到官署的住宅,乡里人对 ...
-
李白与武昌(鄂州)的千年情缘
李白与武昌(鄂州)的千年情缘 鄂州市自西周时期开始称鄂以来,有近三千年的沿革历史.三国分立时,孙权于魏黄初二年(公元221年)自公安迁都于鄂,改鄂县为武昌,设置武昌郡,这是今鄂州历史称武昌之始. 近日 ...
-
除了南京与武昌,三国时东吴还曾在哪里建都?
西晋太康元年,晋军攻占吴都建业(江苏南京),东吴灭亡.实际上,当过东吴国都的不止是建业,还有好几个. 孙权正式称帝于公元229年,但大家都知道吴国真正的创始人,是孙权之兄--小霸王孙策.孙策之父孙坚在 ...
-
孙权为什么在武昌建都?
"悠悠武昌,在江之隈,吴未丧师,为蕃为畿."(陆机) 公元220年,曹操病逝.同年,曹丕称帝,国号"魏".一个时代终结了,另一个时代开启了. 公元221年,刘备 ...
-
如果诸葛亮来到当下,不知道能不能舌战公知?
诸葛亮舌战群儒 诸葛亮舌战群儒的故事,素来脍炙人口,引人入胜.<三国演义>第四十三回:诸葛亮舌战群儒,鲁子敬力排众议.对此进行了详细记载.就这么一个章节,便读得你爽到心里,读得你知道什么叫 ...
-
诸葛亮六出祁山北伐中原,路途遥远,粮草到底是如何接济上的?
说实话,在诸葛亮六出祁山之中,最为困扰诸葛亮的就是粮草问题了.我们常说"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诸葛亮要北伐,自然要走蜀道,那么粮草便是大问题了.诸葛亮数次也因为粮草的问题而退回蜀 ...
-
第十二回取武昌移师东下失平江阖室自焚
却说吴王元璋,因武昌围久未下,遂亲往视师.既至武昌,即相度形势,探得城东有高冠山,耸出城表,汉兵就此屯驻,倚为屏蔽.吴王审视毕,此后叙述元璋俱称吴王.便语诸将道:"欲破此城,必夺此山,哪个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