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瑞金:捉虫记---家乡的记忆系列
相关推荐
-
嘴下留情
昨天看到高中同学发了个在乡间吃饭的朋友圈,有一盘昆虫系列的菜.一看那发着绿色幽光的东西,我想起来了,那是小时候常见的"瞎眼闯子". 今中午吃饭的时候,问儿子,你见过"瞎眼 ...
-
陇西的“秋蝉子”
西北天寒地凉,鸣虫本就少,最有趣的鸣虫当属蝈蝈了. 陇西管蝈蝈叫"秋蝉子",大概是这种鸣虫在夏天最热时出现,能叫到中秋的缘故. 本地的蝈蝈长约一寸,通身麻绿,与产地 ...
-
孝义情愫——印忆中的大沙河
孝义情愫 --印忆中的大沙河 我的家乡地处泰莱平原的东沿.北邻博山,南挨沂蒙,东向沂源,西傍泰山.由于地理位置紧要,自古是兵家必争之地.著名的<长勺之战>就发生在这里.公元前684年春天, ...
-
朗诵《铁线虫》作者:杨焕文 朗诵:何晓霞
前天的一场暴雨,在我家庭前的水泥地上形成了一个浅浅的大水滩.由于被水泥栏杆的脚挡住了水的去路,几天了,仍未干涸. 说它浅,其实深处也有两三寸深呢!直教那依赖水中生存的虫儿们产生严 ...
-
他,又一次颠覆了绘画史中草虫的地位
自唐代以来"评画以禽鸟为下,而蜂蝶蝉虫又次之",写生昆虫的画者一直不乏,但草虫一直不是文人心中画的主题. 直至齐白石的出现,才又一次颠覆了绘画史中草虫的地位. 齐白石老人 说到齐白 ...
-
魏瑞金:灭虫记---家乡的记忆系列
[总第080401期] 灭虫记---家乡的记忆系列 作者:魏瑞金 一提到虫,文人墨客很自然的想到,田野里的那些装扮自然.美化生活的精灵,如翩翩起舞的蝴蝶,忙忙碌碌的蜜蜂,小荷角上的蜻蜓,还有饮清露.响 ...
-
魏瑞金:种麦子---家乡的记忆系列
[总第088802期] 种麦子---家乡的记忆系列 作者:魏瑞金 大集体时代,种小麦的技术落后.工序复杂:有耕地.耙地.打畦梗 .送粪.耩地.镇压 .蒙头水.冻水 .划氨水.返青水 .拔节水 .灌浆 ...
-
魏瑞金:启蒙老师---家乡的记忆系列
[总第084601期] 启蒙老师---家乡的记忆系列 作者:魏瑞金 1972年秋的开学季,我走进了向往已久的小学堂. 招我并教我的王老师,初中毕业,当时还不到30岁,就是一女二子的父亲了.王老师1 ...
-
魏瑞金:"号角"录音机---家乡的记忆系列
[总第082002期] "号角"录音机---家乡的记忆系列 作者:魏瑞金 第一次见到录音机,是在1978年秋的初二英语课堂上,老师使用的--松下盒式磁带录音机,能录能放,能进能退能 ...
-
魏瑞金:坊茨小镇上的火车---家乡的记忆系列
[总第091601期] 坊茨小镇上的火车---家乡的记忆系列二十五 作者:魏瑞金 坊子火车站,建成于1902年,位于潍坊市坊子区.计划经济时代,坊子站原为胶济铁路的二等区段站.1984年胶济复线建成后 ...
-
魏瑞金:百菜白菜好---家乡的记忆系列
[总第089801期] 百菜白菜好---家乡的记忆系列 作者:魏瑞金 儿时过年,在自家饭厨上贴上:"百菜白菜好,诸肉猪肉香"的对联. 清朝时有竹枝词:"几日清霜降,寒畦摘 ...
-
魏瑞金:记忆中的棉花---家乡的记忆系列
[总第086401期] 记忆中的棉花---家乡的记忆系列 作者:魏瑞金 按照时令,再有一个月,棉花就需要播种了.自六十年代开始,家乡就是产棉区,棉花和黄烟是村集体的两大经济作物.种植小麦.玉米.和地瓜 ...
-
魏瑞金: 学大寨、平祖坟---家乡的记忆系列
[总第084003期] 学大寨.平祖坟---家乡的记忆系列 作者:魏瑞金 六.七十年代,全国开展"农业学大寨"运动,每到冬闲时节,家乡就进行农田基本建设.那真是:男女老少齐动员,高 ...
-
魏瑞金:自给自足---家乡的记忆系列
[总第079803期] 自给自足---家乡的记忆系列 作者:魏瑞金 六十年代前,农村仍处在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状态.种粮自己吃,秸秆当柴烧,缫丝织稠,纺线织布,榨油炒菜,几乎达到"百物不用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