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万不到的大众ID.4,香不香?

————————

出品:电动星球 News

作者:毓肥

预热了接近一年,我们终于等到了大众 MEB 平台首款国产车型的价格。
昨天,也就是 19 号,一汽大众正式公布了 ID.4 CROZZ 的定价。ID.4 CROZZ 一共有 5 个配置,4 个单电机 1 个双电机。其中单电机最低配的 Pure 版,起售价仅为 19.99 万元,单电机顶配 24.2888 万元,双电机顶配 27.99 万元
19.99 万元是一个非常新势力的价格,也是这两天电动汽车舆论圈讨论热度极高的数字。
更震撼的还不只是起售价,而是续航最长的 550km 版本起售价仅需 21.99 万元,另外 IQ.Drive 的 L2 级基本功能(跟停 ACC+车道保持+防碰撞+紧急制动+交通标志识别)是全系标配
为什么说非常「新势力」?因为 ID.4 CROZZ 的定价和配置,几乎没有传统车厂对于新能源的「傲气」,直接站到了小鹏、零跑、广汽新能源等竞品身边,甚至和磷酸铁锂版 Model 3 相比,也有自己的特色。
我们今早甚至在宝马的车友群里面,看到了一位放弃磷酸铁锂 Model 3 而选择 ID.4 的朋友——聊天记录不方便放出来,但他表示 Model Y 全套办下来太贵了,他父亲也说开不惯 Model 3。
曾经被群嘲「人傻钱多速来」的大众电动车,似乎一夜之间洗白了。
马斯克曾经说过的「让更多人负担得起电动汽车」,如今大众是否已经后发先至?千里之外为了狼堡巨人下一个一百年而上下求索的迪思,是否能凭借定价「破天荒」的 ID.4,在全球最大汽车市场拿下 2021 开门红?
我们得从普锐斯说起。
「高贵」的环保标签
想要理解 ID.4 这个 19.99 万元的起价有多「特别」,我们得先说明一个传统车圈的惯例——同品牌同样尺寸定位下,纯电/混动车型,几乎都比汽油车更贵
最典型的例子,一定是丰田普锐斯这位混合动力的普及者。
1997 年,代号为 NHW10 的初代普锐斯上市。尺寸仅 4275/1695/1491mm 的初代普锐斯,其日本本土售价为 215 万日元起。
相比之下,尺寸为 4270/1690/1380mm 的 AE110 卡罗拉,日本本土起售价为 150 万日元左右;初代普锐斯的价格甚至赶上了 V40 凯美瑞。
当然,普锐斯贵是有原因的。
作为 THS 混动的开创者,NHW10 承担了巨大的成本压力,即使是以更贵的价格出售,这一代普锐斯依然是卖一辆亏一辆。直到 NHW20 带着第二代 THS 系统席卷全球,丰田的混动家族才开始盈利。
也是从普锐斯开始,「环保更贵」开始成为「定律」。
当然普锐斯之前也有很多环保「先烈」,比如后来无意中拯救了特斯拉的 RAV4-EV,以及日产 R'nessa 等。但它们的产品力极其糟糕,在当时甚至成了「环保更傻」的例子,那又是另一个故事了。
即使到了二十年后的现在,在传统车企的价格表上,「环保」依然需要加钱。
最典型的例子,是纯电轩逸和纯电朗逸。
这两位都在 2018-2019 年上市,乘着其燃油版前辈的销量东风而来。其中 e-Lavida 纯电朗逸补贴后售价 14.89 万元,配备 100kW 电机和 37.2kWh 电池,NEDC续航是让人百感交集的 278 公里。
如果说 e-Lavida 没有脱离燃油版价位区间,那么补贴后售价 15.9-16.6 万元(去年新增 17.3 万元配置),配备 80kW 电机,NEDC 续航 338 公里的纯电轩逸,就显得有点让人不知所措了。
不仅是最近的传统车企纯电车型,包括绝大部分畅销汽油车的 PHEV/混动车型,起售价均明显高于同配置的汽油版——而这也是我们认为大众 ID.4 定价非常不「传统」的根本原因。
ID.4 香吗?
上面是我们整理的,ID.4 CROZZ 长续航 Pure+ 版、广汽新能源埃安 V 80 智领版、小鹏 G3 520i 智享版、国产特斯拉 Model 3 标准续航增强版的基本参数对比。
我们的结论是「ID.4 真的挺香,和新造车一样香」
必须要说明的,是 MEB 平台三电效率明显不如特斯拉。ID.4 用了比Model 3 标续大 54% 的电池,只换来了多 17.5% 的续航,SUV 的车型劣势和锁电(MEB 平台目前最大可用 77kWh)不足以说明问题。
但消费者只需要看结果,ID.4 在价格更低、空间相仿的基础上价格比 Model 3 低了 3 万,NEDC 续航长了 82 公里,这是我们认为它竞争力不俗的首要原因。
另一个很重要的点,是「智能」,说的详细点应该是辅助驾驶。
大众将自家的辅助驾驶系统命名为 IQ.Drive,并且在 ID.4 上面分成三档配置。其中只有 27.99 万元的双电机 Prime 版本才配备乘员预碰撞系统,23.99/24.2888 万元的单电机版本才配备 360 全景+变道辅助+来车预警。
但好消息是,即使是续航 400 公里,售价 19.99 万元的 Pure 基本版,都配备了带跟停功能的 ACC、CEB 城市路段紧急制动、自动刹车、LKA 车道保持、交通标志识别等一系列L2级别功能。
除此以外,大众还在 24 万以下的价位段塞进了一系列自家的智能卖点。像是大众版的全车「灯语」ID.Light、AR-HUD(首发版)等等。
还有一点:ID.4 可以选装 CO² 二氧化碳热泵。
和使用其他制冷剂(比如氟利昂)的热泵相比,二氧化碳热泵的优点在于制冷剂对人体完全无害、可在极限低温下(-30℃ 以上)正常工作,缺点则在于其工作时压力较大,对材料的要求更苛刻。
时代变了
所以,为什么大众突然好像「开窍」了?
说得不客气一点,现在的一众传统车企,包括大众,都是被特斯拉「打醒」的。
尽管经历了可能是特斯拉史上最残酷的产能地狱,但 Model 3 真正成为了第一款全方位对标汽油车的主流价位车型。仅用了不到 3 年,它就走完了聆风 10 年的路。
Model 3之于汽车世界的意义,不仅在于「电动车可以卖得这么便宜」,还在于「电动车也可以做到既便宜又实用」,更在于「电动车不仅既便宜又实用,而且还远比汽油车智能」。
但想要接近马斯克,就必须重走一次连马斯克都差点失败的路。
大众的 MEB 平台远称不上一帆风顺。尽管这是德国巨人的梭哈之作,但近百年的燃油车积淀,在全新的智能电动风暴面前,似乎不堪一击。
以 MEB 平台首款车型ID.3为例,2020 2-8 月短短半年的时间里面,就被先后爆出两次有关软件的「事故」:一次是因为软件故障滞留在停车场内,另一次则是被拍到OTW有线升级系统,大众集团软件负责人甚至因此离职。
不过最终 ID.3 如期上市,凭借更符合欧洲国情的小车定位,成为最近几个月的欧洲电动销冠。以及到现在,ID.4 凭借国产化的优势,打出了传统车企似乎在电动时代丢失了的性价比牌。
2018 年,马斯克说过「如果有比特斯拉更好的电动汽车出现,那么特斯拉哪怕现在破产,对世界也是好事」。
诚然,现在没有谁敢说比特斯拉做的电动车更好,更没有谁能让如今的特斯拉破产。
但当上一个时代的缔造者都致力于推翻自己的功德碑,还有谁能否定新的世界不是近在咫尺?
(完)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