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解老人

老人最怕什么?
作者:李广生
今日重阳节,也叫老人节,为数不多的,属于老人的节日。而今天注定要在会场度过,不能陪在老人身边。这是一个关于生命教育的国际论坛,与会者侃侃而谈的是尊重、关爱、理解、包容等。但是,有多少人能够把它们送给真正需要的人呢——不管课堂上,还是生活中。
衰老是绝大多数人必须要经历的一种生命样态。和孩子一样,老人理所应当的受到关心和照顾。道理很简单,因为我们是人——只有这唯一的理由。理解儿童,虽然很难,但和理解老人相比,难度要小得多。因为我们都经历过童年,那些经历还历历在目,或是痛苦的,或是快乐的。静下心来想一想,我们应该知道孩子需要什么。衰老却是我们未曾经历过的,老人的情感和需求,我们只能凭借间接经验获得,而没有感受和体验。当我们真正理解老人的时候,自己已是老人,而希望得到别人的理解。
童年的很多遗憾是可以弥补的,毕竟还有时间,那些痛苦的遭遇,也许会变成宝贵的财富——但这并不意味着可以纵容那些伤害孩子的行为。但是,老人的遗憾,包括他们的心愿、渴求,被我们一次又一次忽视的希望,极有可能最终带进坟墓。孩子是充满希望的,老人或多或少都带着点绝望的情绪。他们无法预知,更无法把握,再老一点,自己会遭遇什么。
都说老人固执,步入老年后脾气变得古怪。有科学家可以解释的生理学原因,也有或更有只有当我们自己老了之后,才能真正体味和洞悉的心理和情感上的原因。
“等我长大了……”孩子会这样说,也许是满怀信心,也许是满怀憧憬,还也许是深藏着反抗和报复。但老人呢,他们只能说——“等我死了……”
理解老人吧,他们比孩子更需要理解。


长按二维码即可关注

做真实的教育 过原创的人生

点
阅读原文了解更多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