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李白《独坐敬亭山》:是悠闲还是孤独,诗人内心的独白与谁说
相关推荐
-
相看两不厌之缘
相看两不厌之缘 轻暑单衣四月天游记续一 有人说,旅游是从自己住的厌烦的地方走到别人住的厌烦的地方:这当然有例外,比如唐代大诗人李白对敬亭山的"相看两不厌". 到了安徽宣城之后,得知 ...
-
《独坐敬亭山》唐·李白
独坐敬亭山 [唐]李白 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译文 山中群鸟一只只高飞远去,天空中的最后一片白云也悠然飘走. 敬亭山和我对视着,谁都看不够,看不厌,看来理解我的只有这敬亭 ...
-
李白的寂寞: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我们的生活,要么读书, 要么旅行,身体和灵魂总有一个在路上!」 作者|乔帮主 音乐 | 庞岩 [夜读日思] 原创出品 诗仙李白走过很多地方,有人特意给他做了一幅旅游地图(看下图) ...
-
李白漂泊到安徽宣城,写一首著名的五绝,还将王维牵扯进一桩八卦
李白晚年游历安徽宣城,在敬亭山下留下了一首五言绝句.这首诗在课本里,统一被理解成描写诗人内心极致的孤独落寞.但事实上对它的解读,历来有"独坐说"."孤独说".& ...
-
李白很经典的一首诗,看似句句写景,实则句句写情
众所周知,在我国古典诗词中,诗人常常会借助于自然景物来抒发情感,所以古典诗词也就往往会呈现一种情景交融的意象美.正如清代学者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所说"昔人论诗词,有景语.情语之 ...
-
256 唐诗解读——李白之 《独坐敬亭山》
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注: 独坐:一个人坐. 敬亭山:在今安徽宣城,李白多次游览此地. 众鸟:所有的鸟儿. 解读: 我国文化传统中常有地因人名的现象,意为每一处的自然山水 ...
-
李白《独坐敬亭山》,把孤独写进诗中,读来却充满仙气
"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 ◆ ◆ 来源 | <李太白集> 文 | 也可自话 图片来源 | 网络 ◆ ◆ ◆ 李白的<独坐敬亭山>表达的是千年孤独吗? ...
-
解读李白《宣城见杜鹃花》:“安史之乱”逃难中,还不忘写首诗来记录所见景色,这就是大诗人
李白老先生,一生作诗无数,不论发生什么事都要写诗来表达. 公元755年冬天,"安史之乱"爆发,54岁的李白携带家眷,从长安向南方避难.第二年春天到达安徽当涂,听说洛阳已经失陷后,又 ...
-
教材解读︱李白 《梦游天姥吟留别》艺术特色鉴赏
<梦游天姥吟留别>以表现自我.表现心灵.表现情绪变化为轴心,而以描述梦游天姥为主线,虚实结合,叙议相间,遵守传统而又不囿于规矩. 一方面诗人严格区别"送别"与" ...
-
教材解读︱李白 《梦游天姥吟留别》文本赏析
这是一首记梦诗,也是游仙诗.诗写梦游仙府名山,着意奇特,构思精密,意境雄伟.感慨深沉激烈,变化惝恍莫测于虚无飘渺的描述中,寄寓着生活现实.虽离奇,但不做作.内容丰富曲折,形象辉煌流丽,富有浪漫主义色彩 ...
-
教材解读︱李白 :越中览古
一.诗歌原文 越 中 览 古 李白 [唐代] 越王勾践破吴归, 义士还家尽锦衣.(义士 一作:战士) 宫女如花满春殿, 只今惟有鹧鸪飞. 二.创作背景 此诗当是公元726年(唐玄宗开元十四年)李白 ...
-
戴建业魔性解读李白杜甫
iMorning 2020-05-16 近日,BBC推出58分钟纪录片<杜甫:中国最伟大的诗人>,历史学家迈克尔·伍德到访中国,从巩义.西安.成都,再到长沙,用几首出名的杜诗串联起了杜甫波 ...
-
《解读李白》作者 半壁心空||诵读 晨风
新朋友点"96微信编辑器"蓝字关注我 [原创]解读李白 作者 半壁心空 诵读 晨风 编辑 依旧 解读李白 作者 半壁心空 困卧在你的诗行 不止是面壁十年 一遍遍啮齿文字 依然不知该 ...
-
唐诗解读——李白之《古风五十九首》(其一)
大雅久不作.吾衰竟谁陈? 王风委蔓草.战国多荆榛. 龙虎相啖食.兵戈逮狂秦. 正声何微茫.哀怨起骚人. 扬马激颓波.开流荡无垠. 废兴虽万变.宪章亦已沦. 自从建安来.绮丽不足珍. 圣代复元古.垂衣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