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让你用1小时,比别人花费更多时间增肌更有效果?
快节奏已经成为上班族的生活常态,大部分的人时间已经被工作和生活压榨的所剩无几,每天可供自己支配的时间屈指可数。好不容易挤出时间去健身,但随着身体不断适应,一种训练方式练久了也就失去了当初的效果,肌肉的增长也遇到了瓶颈,实在是没了坚持下去的决心。
其实,只要掌握科学的运动方法,你一天只要能够抽出1个小时去运动就可以超越90%的小伙伴,不过我们要做一些改变,给肌肉找点新的刺激。当然,运动保持一周三次左右的频率更加合理。那么如何提高锻炼效率,花最少的时间得到应有的效果呢?
如果我们的目标是增加肌肉围度,那么除了调整训练负重和训练量,对休息间歇的控制也十分重要。

一般情况下,控制组间间歇在30-90秒之间,通常采用60秒左右。在保证了较短组间歇后,第二组、第三组和第四组可以视情况,通过减少一定重量来保证完成的动作次数和质量。不要通过延长间歇时间来让自己做的更多,那是力量举或者举重运动员采用的策略。
组间休息时,别急着去玩手机,可以针对刚刚训练的目标肌肉,进行简单的静态拉伸,不仅有助于你对休息时间的把控,也有助于更快建立“神经—肌肉”的连接,增强训练泵感。
是的,你没看错,合理调整训练中动作顺序,对最终训练效果,也会有所影响。
如果目标是增强总体肌肉量:先做大重量的复合动作,再做适中重量的孤立动作。这样做的好处在于,在训练开始,力量比较充沛的阶段,可以让所有参与动作的肌肉,得到更充分的发挥。
如果我们今天打算练胸肌,先来几组80kg杠铃卧推,再做几组20kg的蝴蝶机夹胸,这样对整体的力量和肌肉生长会更加有利。适用人群:需要增加整体肌肉力量和围度的一般训练者。

如果目标是强化薄弱部位:先针对薄弱肌群进行小重量孤立训练,再做大重量复合训练
与传统练法正好相反,预先疲劳法是先针对薄弱肌群,让它先于其他肌肉得到训练刺激,再进行大重量复合动作。这样的方式,虽然总体肌肉增长效果不及传统练法,但对目标肌群有更好的刺激效果。

如我们觉得三角肌后束落后其他部位太多,就可先选用适中重量,完成附身哑铃侧平举,再用合理的较大负重,做几组颈后杠铃推举。这样我们薄弱的三角肌后束肌肉,就会得到更好的刺激。
适用人群:需要对落后部位,进行针对性训练的人群。此外,如果单次训练计划,涉及多个肌肉部位。训练顺序上,可采取先练自己相对薄弱的部位,再去练自己比较强壮的肌肉。
顾名思义,我们要让训练中的负重变化,像一个金字塔。 先从小重量递增上去,到达最大重量后再进行递减组。适合肩部,腿部,手臂等耐受度较高的肌群。
以哑铃侧平举为例,先选定最大重量,一般为正常训练动作的70-80%(如果平时使用10KG做侧平举,建议选择金字塔组最大重量为7.5KG)之后选择3个依次减小的重量,5KG、2.5KG、1KG或徒手。

动作执行时,依次用以下重量进行哑铃侧平举:徒手—2.5KG—5—7.5KG—5KG—2.5KG—徒手,每组8-10次,中间无休息。7组动作进行完后,休息60-120秒再进行下一个循环,做4个循环。练法优点:可以最大化刺激目标肌群,负重由轻到重不易受伤。
所谓超级组,是指 把两个锻炼相互对抗肌肉部位的动作,连在一组来做,以达到强化训练强度的目的。 常见组合有:卧推+高位下拉(胸+背)、二头弯举+绳索下压(二头+三头)等。

以二头弯举与绳索下压为例,选择10-12RM的重量,一组二头弯举后紧接着进行一组绳索下压训练,中间无休息。二头弯举与绳索下压都进行8-12次,一共进行4组超级组,每组超级组之间休息60-90秒。练法优点:节省时间,提高训练效率,提高心率及肌肉耐力。
可以帮你节约时间的高效运动方法,你get到了吗?心动不如行动,赶紧一起赶练起来吧!
声明:部分内容图片整理于网络,如涉及版权与肖像权,请及时与小编联系,做删除处理,谢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