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评:明朝的宁王朱权善谋,可善谋的他为何被燕王朱棣忽悠瘸了?

明朝“靖难之疫”刚开始的第一年,起兵造反的燕王朱棣就扛不住朝廷军队的进攻了,他只有北平一城之地,而当时名正言顺的大明皇帝、建文帝朱允炆却有举国资源,即使最早派出讨伐朱棣的将领李景隆比较蠢,上来就连败两场,可军队数量能多到淹死朱棣,还是把朱棣的老巢北平给围了。

老巢被围,且缺兵的朱棣为求援兵急白了头发,情急之下想到了在大宁就藩的宁王朱权,这位宁王朱权其实很不简单,《明史》记载其:“以善谋称”,这估计是真的,明太祖朱元璋想必也非常欣赏他,否则,无法解释朱元璋为何把这么个比较年幼的儿子封在大宁这么重要的地方,还给他数万兵马:

逾二年,就籓大宁。大宁在喜峰口外,古会州地,东连辽左,西接宣府,为巨镇。带甲八万,革车六千,所属朵颜三卫骑兵皆骁勇善战。

朱权被朱元璋封在大宁,还给他八万甲兵,目的就是为了让他震慑塞外的,不过,他这八王甲兵也同时被建文帝和朱棣看上了,建文帝是害怕他帮助朱棣,或者效仿朱棣,当时的朱权,除了年龄比朱棣小,实际实力远在朱棣之上,要是也来个造反,建文帝会很难受。朱棣看上朱权,自然是为了让其麾下的精兵能马上帮忙解围北平。

朱权当时的态度其实是准备观望,也就是两不相帮,不帮建文帝是因为,此前已经有好多跟朱权同辈的亲王们被削藩和被囚,他肯定也反对削藩啊,所以,建文帝紧急召他去北京的命令,他也甩到一边不管,反正天高皇帝远。至于不帮朱棣,估计是不太看好朱棣,朱权有八万精兵都没想过造反,朱棣起兵时才多少人?老巢北平果然被围了吧,活该。

可朱棣急眼了,兵行险招,在北平被围时,率身边仅有的兵马(和李景隆两仗之后残余的兵马,应该全是骑兵,其余所有家当都在北平,由长子朱高炽和姚广孝统帅镇守)急行700里(朱棣当时在河北卢龙县附近)赶到大宁,然后把兵马埋伏在城外,他孤身一人去见朱权,骗他说,自己穷途末路了,朱权竟然相信了:

燕王遂自刘家口间道趋大宁,诡言穷蹙来求救。权邀燕王单骑入城,执手大恸,具言不得已起兵故,求代草表谢罪。

好歹兄弟一场,朱权自然好好招待朱棣,但朱棣到朱权这来可不是为了喝花酒的,老婆和儿子还在北平等他带兵去救,朱棣在北平住了好几天,手下也开始收买和说服朱权麾下的朵颜三卫等兵将,让他们随同自己入关造反,这么大动静,还算精明的朱权竟然毫无察觉,结果自然是朱棣得偿所愿:

居数日,疑洽不为备。北平锐卒伏城外,吏士稍稍入城,阴结三卫部长及诸戍卒。燕王辞去,权祖之郊,伏兵起,拥权行。三卫彍骑及诸戍卒,一呼毕集。守将朱鉴不能御,战殁。王府妃妾世子皆随入松亭关,归北平,大宁城为空。

所以,善谋的朱权是在大意之下,被阴险的朱棣劫持了,不但把他一家人都绑架了,还把大宁城的数万兵马全给搬空,以朱权为质,带着被收买的朵颜三卫,以及胁迫没有被他收买成功的兵将,全部一股脑去帮自己救北平,朱权这时候能怎么办?被迫上朱棣这艘船呗。

朱棣顺利的带着自己残余的兵马和朱权所有的兵马回师北平,击败李景隆解围北平后,声势大涨,这个时候的朱棣势力其实是整合了两大藩王的实力,但有一个弊端,就是原来朱权的人马占据了大多数,虽然朱棣收买了一部分,可朱权毕竟带领他们多年,要稳住朱权的八万精兵甘心为自己所用,就需要朱权诚心配合,于是,朱棣来了一次大忽悠:

权入燕军,时时为燕王草檄。燕王谓权,事成,当中分天下。

这是拿未来的利益捆绑朱权,不过,朱权虽然一时上当,并不等于就是个笨蛋,哪能不知道这块蛋糕其实是吃不到嘴的,但自己已经身在朱棣军中,浑身是嘴也说不清楚了,唯一的生路就是帮助朱棣干掉建文帝,或许还能有条活路,也就只能一心帮助朱棣造反,于是,善谋的宁王帮助善战的燕王,成了新朝的大功臣。

“靖难之役”结束后,朱棣进了南京,赶跑了建文帝,自己做了皇帝,朱权也不可能真找朱棣要半个天下,那是傻子干的事,所以他找朱棣筹功时,只是提出换个好地方做自己的封地,一开始是找朱棣要苏州,但苏州不但富庶,还离南京特别近,朱棣可不敢给他,害怕这个还算有本事的弟弟有怨气,给了他富庶地区,他没准就能积攒出实力造反。

朱权开口被拒,忍了,第二次开口时,要钱塘,结果,朱棣还是不干,钱塘同样离南京不太远,而且被誉为"东南形胜,三吴都会",也是个能积财聚兵的好地方。朱棣给朱权挑选的地方是建宁(福建)、重庆、荆州、东昌(山东),除荆州稍富庶外,都是偏远之地(相对南京而言),后来觉得不能对朱权太苛刻,于是把他改封到了南昌。

朱权虽然在“靖难之役”中是被胁迫的,可好歹也是有功的,而且功劳还不小,朱棣造反的前三年,如果没有朱权麾下的数万精兵支撑,还真不好说能否笑到最后,功成后,朱权自己也知道平分天下是笑话,可朱棣连个好一点的封地都不愿意给他,估计他心中的怨气不会小。朱棣死后,朱权给明仁宗上书,拒绝承认南昌是自己的封国,他的第四代继承人在明武宗时期还起兵造反,估计就是这股怨气传承了下去的因果。

但在朱棣活着时,朱权也只能忍着这口气,朱棣是因为建文帝要削藩才起兵造反的,当上皇帝后,削藩削得比建文帝还狠,把几乎所有藩王的护卫全给剥夺了(除了他自己的两个亲儿子,汉王朱高煦和赵王朱高燧的护卫),对朱权,当然是更加重视和防备,还曾经派人查询朱权的罪状,只不过朱权小心谨慎,没有被朱棣找到证据。

朱权在朱棣在位期间,老实巴交的韬光养晦,修道著书,一直活到朱棣的曾孙、明英宗执政的正统年间才去世,高寿七十一岁,不算太亏,朱棣倒是做了九五之尊,可也只活了六十四岁,晚期史学家蔡东藩曾评价:“燕王善战,宁王善谋”,善谋的被善战的忽悠了,可在寿命上赢了,朱权其实也赚了。

(0)

相关推荐

  • 在姚广孝、袁珙等人的劝说下,燕王朱棣决心起兵

    洪武三十一年闰五月,明太祖朱元璋去世,六天后,皇太孙朱允炆登基,即建文帝. 七月,朱允炆下令捉拿周王朱橚,八月,朱允炆下诏削夺朱橚爵位,将其废为庶人. 对于朝廷此举的用意,燕王朱棣自然心知肚明. 朱棣 ...

  • 靖难之役后,各地藩王们结局如何

    文:琴剑霜月 朱元璋为了稳固皇室,同时加强边防,分封诸子到各地为藩王.皇太孙朱允炆登基后,深恐这些叔王们坐拥重兵.尾大不掉,便与黄子澄.齐泰等近臣密议削藩.但削藩政策操之过急,激起了藩王们的强烈反弹. ...

  • 深受朱元璋喜爱的宁王朱权,被朱棣胁迫起兵,最终结局如何?

    朱权是朱元璋的第十七子,出生于洪武十年(公元1377年),生母是杨妃.朱权出生时,朱棣十七岁,已经和徐达的长女成亲,绝大部分时间都在凤阳军营锻炼. 相较于太子朱标.秦王.晋王.周王朱等年长的皇子,朱棣 ...

  • 和成有:《和氏家谱》从和青墓志看明朝的“靖难之役”

    和谷:堂叔父成有,乃民国<同官县志>总编撰文瑄先生之嫡孙,出生于毛泽东老师黎锦熙曾经客居的南凹古槐下的窑洞,曾就职于铜川纺织厂任工会主席.新世纪初,我从海南归来,他携我续修<和氏家谱 ...

  • 燕王朱棣抢走宁王朱权的精锐之师,兵力大增

    朱权是朱元璋的第十七子,出生于洪武十一年(公元1378年),比燕王朱棣小十八岁. 朱权的生母是杨妃,他是杨妃唯一的孩子. 洪武二十四年,朱元璋封朱权为宁王,洪武二十六年正月,朱权就藩大宁,此时他十六岁 ...

  • 靖难之役中为何朱棣会赢?除了他自身和舆论外,还有3点很重要

    建文元年(1399)六月,燕王宣布起兵,援引"祖训",打着"清君侧"的旗号,发动了以"靖难"为名争夺皇位的战争.四年,朱棣攻陷南京,建文帝朱 ...

  • 明朝历史人物——徐达(明朝开国六王,名将)

    徐达 (1332-1385), 明朝开-事统帅.字天德.汉族,濠州钟离(今安徽凤阳东北)人.徐达出身农家,少有大志. 元至正十三年(1353),徐达参加农民起义军郭子兴部,隶朱元璋.从取滁州(今属安徽 ...

  • 明朝历史人物——常遇春(明朝开国六王)

    常遇春,(1330-1369) 字伯仁,号燕衡.元末红巾军杰出将领,安徽省怀远县常家坟镇永平岗人,明朝开国名将.宋朝南渡时常氏迁来怀远,到常遇春已经是第七世.其父常六六,母高氏.其妻蓝氏生有三子三女. ...

  • 明朝历史人物——李文忠(明朝开国六王,名将,中国古代十大勇将)

    李文忠(1339-1384) 明代开国著名将领,字思本,汉族,江苏盱眙人.朱元璋外甥(母亲曹国长公主),十二岁丧母,由朱元璋抚养长大.喜爱读书,作战骁勇,治军严明,尝下令擅入民居者死,一卒借民釜,斩以 ...

  • 明朝历史人物——沐英(明朝开国六王,名将)

    沐英(1345-1392),明初大将.字文英.回族(一说苗族).安徽定远人. 少孤.被朱元璋收为养子,从朱姓.深受器重,年十八,授帐前都尉,守镇江.后随军征福建,略崇安,破闵溪十八寨,洪武元年(136 ...

  • 明朝历史人物——邓愈(明朝开国六王,名将)

    邓愈( 1338年2月15日-1378年11月9日)初名友德,字伯颜.汉族,虹县龙宿里(今属泗县大路口级)人.明朝开国元勋之一,追封为宁河王,谥号武顺.人物生平元惠宗至元三年(1337)二月十五生.幼 ...

  • 明朝历史人物——王华(明朝状元)

    王华(1446年-1522年),浙江绍兴府余姚县(今宁波市余姚)人.字德辉,号实庵,晚号海日翁:因年轻时曾在余姚龙泉山中刻苦攻读,人称龙山先生.明朝成化十七年辛丑科状元,授翰林修撰.弘治中累官学士.少 ...

  • 明朝历史人物——王佐(海南四大才子)

    王佐,字汝学,号桐乡,临高县透滩村人,生于宣德戊申年(1428)五月十五.祖籍福建古田井村.渡琼始祖王恂琼州千户.曾祖王良先举人司户参军.父亲王原凯东黎土宫,曾二度率首王寻.王旺赴京贡方物,接受朝廷招 ...

  • 明朝历史人物——汤和(明朝开国六王,名将)

    (1326-1395年),字鼎臣,汉族,濠州(今安徽凤阳东北)人,明朝开国功臣,军事家.汤和幼孤,和朱元璋是好友,后参加郭子兴农民起义军,升千户:写信邀请朱元璋参加义军,后随朱元璋下采石(今安徽当涂西 ...

  • 明朝皇帝藩王世系传承一览表

    [明][南明]公元1368年--1644年,共276年都城:应天(今江苏南京),后迁京师(今北京)朱明皇族世系表朱仲八┬朱六二│├朱十二│└德祖朱伯六┬│朱四五│└懿祖朱四九┬│熙祖朱初一┬│寿春王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