茅奖系列之周大新 | 周大新小说的文化阐释——由《湖光山色》说开去
相关推荐
-
读书札记之——《在人间》(梁晓声)
这几天在读梁晓声的<在人间>. 这是一部新获茅盾文学奖的作品,装帧朴素大方,厚厚的上.中.下三部,做枕头都有点高枕无忧. 据说这本书比较火,所以很 ...
-
【总第661期】郭进拴|我读周大新《天黑得很慢》
首届南丁文学奖于2018年9月29日在河南省文学院揭晓,周大新以其长篇新作<天黑得很慢>从10部候选作品中脱颖而出.评委会的授奖词称:周大新秉承中原作家群关注现实的优秀传统,致力于对社会. ...
-
当朱砂痣变成蚊子血:中国婚姻故事的痛点在哪儿?
若不是红玫瑰和白玫瑰的二选一,婚姻在张爱玲比喻里,大约相当于把心头的朱砂痣变成了墙上的蚊子血.成了埋葬爱情的坟墓也好,转变成左手摸右手的亲情也罢,婚姻故事总归是比爱情更一地鸡毛,更欲说还休.玫瑰味儿的 ...
-
【总第1285期】【智泉聊书】【中国作协会员】郭进拴丨读赵富海《南丁与文学豫军》有感
读赵富海<南丁与文学豫军>有感 作者/郭进拴 赵富海,一九四五年生于东北,祖籍山东,定居郑州. 三十年文化行走和探寻,有二十余部地域文化.民俗风情著述出版发行.其中:老郑州三部 ...
-
在有人高呼“文学已死”的当下,这十部作品你读过几部?
如今,在市场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网络快餐文学不知从何时起,将文化界一夜间冲击的七零八落,溃不成军,尤其是当下的纯文学创作.于是,有人高呼:文学已死.那么,问题来了,在当下,中国文学真的已颓废,真的死了 ...
-
茅奖系列之格非 | 尚待命名的小说写作实验
2019年,中国作家网与<文艺报>社合办 "文学观澜"专刊,开启一次新的聚合.拓展与碰撞.其中"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家研究"专版旨在总结获奖作品以及当代 ...
-
茅奖系列之莫言 | 《晚熟的人》读札:记忆的在场或声音的荒原
编者按 2019年,中国作家网与<文艺报>社合办 "文学观澜"专刊,开启一次新的聚合.拓展与碰撞.其中"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家研究"专版旨在总结获奖作品 ...
-
茅奖系列之毕飞宇 | 从历史主体到情感主体
编者按 2019年,中国作家网与<文艺报>社合办 "文学观澜"专刊,开启一次新的聚合.拓展与碰撞.其中"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家研究"专版旨在总结获奖作品 ...
-
茅奖系列之刘震云 | 先锋姿态、批判精神、创新追求
编者按 2019年,中国作家网与<文艺报>社合办 "文学观澜"专刊,开启一次新的聚合.拓展与碰撞.其中"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家研究"专版旨在总结获奖作品 ...
-
茅奖系列之迟子建 | 关于迟子建的文学世界:以有情的方式构建美
编者按 2019年,中国作家网与<文艺报>社合办 "文学观澜"专刊,开启一次新的聚合.拓展与碰撞.其中"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家研究"专版旨在总结获奖作品 ...
-
《大家》推荐 | 茅奖系列之迟子建 :以有情的方式构建美——关于迟子建的文学世界
<大家>书画:画家赵小杰作品 赵小杰作品发表<天涯诗刊> 赵小杰作品发表<山西日报> 赵小杰,1974年生于秦皇岛,现居住北戴河.2007年师从孟祥顺老师门下学习国 ...
-
茅奖系列之贾平凹 | 重读《秦腔》:古镜未磨,照破天地
编者按 2019年,中国作家网与<文艺报>社合办 "文学观澜"专刊,开启一次新的聚合.拓展与碰撞.其中"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家研究"专版旨在总结获奖作品 ...
-
茅奖系列之刘醒龙 | 《天行者》:塑造乡村知识分子的精神群像
编者按 2019年,中国作家网与<文艺报>社合办 "文学观澜"专刊,开启一次新的聚合.拓展与碰撞.其中"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家研究"专版旨在总结获奖作品 ...
-
茅奖系列之刘醒龙 | 关于刘醒龙的四个思考片段
编者按 2019年,中国作家网与<文艺报>社合办 "文学观澜"专刊,开启一次新的聚合.拓展与碰撞.其中"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家研究"专版旨在总结获奖作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