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玉玩味(79):婀娜多姿曼妙腰 雕技舞艺同比高
相关推荐
-
第1154篇 礼仪玉和葬玉4
(续) X图27 圆雕玉琥商.玉料呈深绿色,局部有褐斑.器圆雕而为,形作一方头虎,张口露齿,双耳竖起,"臣"字形目:背微凹,四肢前屈,尾下垂且尾 尖上卷,身以双勾线饰斑纹,呈爬行状 ...
-
【川】清代窖藏圆雕巧作玉饰件
这周咱们分享下该窖藏出土的部分玉质.玛瑙质佩饰把玩件,这批小物件虽然年份浅,但挺亲民,一个个皮壳老熟,圆雕.巧作,琢刻活灵活现,主要是还拍到了部分细节图片可以供大家参考. 在四川省成都市四川宾馆出土的 ...
-
关于汉代古玉,你了解多少
作为日常用器的玉制品的数量相对较少,这恐怕与玉材的特性有关.汉代的日用玉器主要有杯.盒.枕.印.带钩和玉砚滴等.从近年来的考古发掘材料来看,日常用玉中也不乏构思奇巧的精彩之作.如1983年广州南越王墓 ...
-
盘点世界上著名的汉代玉
汉代的手工业技术水平的提高也为玉器制作工艺提供了重要的条件.所以在汉代玉器制作中,镂空技艺的应用十分的普遍,透雕.圆雕及高浮雕的玉器作品明显比前代增多. 汉代玉器的雕琢工艺令人惊叹.如游丝刻,是汉代最 ...
-
古玉玩味(69):雕技绝唱夺天工 汉玉辉煌呈巅峰
1997年安徽巢湖北山头汉墓出土.巢湖市博物馆藏朱雀踏虎衔环玉卮(图1),通高13.1.口径7.9.底径7.4.厚0.3.足高1.2厘米: 图1-1 图1-2 卮体玉呈青白.浅淡黄沁色.晶莹圆润有光泽 ...
-
古玉玩味(112):盛唐琢玉技艺高 人物穿透两面雕
无锡市博物馆藏唐代人物抚鹿纹玉佩赏趣 八千年华夏古玉文明星光璀璨,历代玉作技工匠心独运,每每制作出别具一格.耐人寻味的古玉佩件,令人叹为观止.不禁拍案惊奇. 无锡市博物馆藏唐代人物抚鹿纹玉佩(图1)就 ...
-
古玉玩味(67):堪称经典雕玉龙 精致奇巧展汉风
原创一夫之2019-08-07 12:21:41 安徽博物馆藏西汉龙形玉环佩(图1,以下简称"玉龙佩"):玉龙佩为安徽天长三角圩1号墓(西汉中后期)出土,最大直径5.53厘米,中孔 ...
-
古玉玩味(95):光素无纹薄片雕 入木三分象形貌
原创一夫之2020-02-13 09:09:47 用一片微形薄片状玉料,仅仅通过静态边缘轮廓的精准勾勒,不施一点纹饰--光素,就将所塑造的物相表现得淋漓尽致,如此最简洁的手法来表现高妙的艺术境界,天津 ...
-
古玉玩味(106):心怀敬畏雕王梦 人间凡匠夺神工
原创一夫之2020-11-23 08:49:30 --徐州汉墓螭纹佩饰工艺神韵简赏 古玉神韵是一个形而上的难以用语言表述的范畴,然工.型.纹.沁皆有神韵可赏,如果洞察其壶奥则心领神会,如果不得其门而入 ...
-
古玉玩味(103):一展金元春水貌 层层精致雕逍遥
原创一夫之2020-10-30 08:13:15 北京艺术博物馆藏金元镂雕冠巾佩饰赏析 北京艺术博物馆藏精品,其中一件青玉镂雕荷叶鸳鸯纹佩(图1): 该佩为周正圆环形,直径2.6厘米.最厚为1厘米,青 ...
-
古玉玩味(29):巧夺天工琢玉花 雕出人间“玉图画”
国家故宫博物院藏宋代<松石人物纹玉饰>(图1),长9.3.宽8.厚0.9厘米.玉质青白色,局部有黄褐色沁. 图1 器物正面雕琢一老妇人和两位侍女,老妇身略弯,手前伸,正注视眼前一龟,脚下流 ...
-
古玉玩味(49):宋元玉作俏色雕 巧借天然技高超
玉雕本为人工在天然玉材上施以技巧,但是宋辽元时期出现一股自然之风:来自于自然.回归于自然的俏色玉作, 实乃匠心独运.别具一格,见者无不称叹奇巧. 巧雕艺术,又称俏色雕,是玉工利用玉石天然的皮色.颜色, ...
-
古玉玩味(113):无双神鸟凤集锦 叹似九天降凡尘
南越王博物馆藏凤纹牌型佩赏趣 神鸟凤凰在上古是一个神秘的存在,历史上表现凤鸟的玉雕题材也屡见不鲜,如堪称中华第一凤的石家河文化玉凤.商妇好墓玉凤等(图1,参见<古玉玩味(1):丹凤朝阳方能相得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