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作 | 深层次地写,要有【深层次地读】

在说写作时,有介绍过这本书:A Writer's Notebook.
作者是Ralph Fletcher. 他自己写书,写故事,也给老师写书(教老师怎么教孩子写作)。
我的个人习惯是,在读到自己很喜欢的短篇,书,或者什么时,会去找作者的照片。如果上课,就会找来和孩子们一起看。
我觉得通过这样的方式,会让那种连结感更强,不陌生,有亲近。
当可以直观地看到作者的样子时,在读的时候,会感觉你就在我面前,在对着我说话,有一种之前的Writer在带着我的感觉。
这种感觉,有点像在说《士兵的重负》时所提到的那样:一个人与另一个人的连接,有来有往有沟通。是动态的,有活力的,而不只是面对一堆印刷体的文字。
......
所以,在家里给孩子读故事时,可以试下这个方法。除了读出作者的名字,也去搜一下作者的照片。
那些被叫做Writer的人
在A Writer's Notebook里,有这样一段话:关于写作的人,和其他人,有什么不一样。
大意是:我们大家都有感受,有想法,有在某一时刻突然就冒出来的某种思考。
但很多时候,这些感受,想法,思考,出来就出来,就当时那么一下。像呼吸一样很自然地发生,自然到都不用去做什么意识说:啊!我有在呼吸!
然而,一个写作者,一个Writer,不是这样的。
一个写作者,和很多人的区别在于:当同样的感受,想法,思考出来时,他们不光【意识】到,【察觉】到,并且会对自己的的这种意识觉察【做出回应】。
引用圈框里的话,React, React, 有回应。

......

他们会推着自己,将这种想法走深一层,找到或许在表面隐藏不见,不是一下子就可以看出来的联系。
有了回应后,想的会不一样,感受的会不一样,所以在这之后,这些被称之为Writer的人,也就有了可以写的话题,可以写的东西。
而当这种对所见所看所经历,有意识有察觉有反应的状态,变成了一个【长期的习惯和坚持】时,也会让他们在接触信息时,变得更敏锐。
课堂场景还原:如何对所读文字有回应?
为了更好理解这种【有回应】的状态, 来看一个具体例子。
这是一个绘本故事,Fox.
里面有三个人物:Dog, Magpie (喜鹊) 以及一只狐狸。
故事的第一页:
读,感受,体会下自己的状态。
是从左到右,从上到下,读了一下知道了大概情节后就完?还是说,会在读的时候,感觉到有一些地方,会突然地抓住你的注意,让你停下来,想到说:咦?在这里,写的人为什么会这样说?
比如,是否有注意到一些词,很不寻常,和自己通常想的不一样,看到了后立刻反应:Hmm...Why this word?
......
按照这个思路,或许会发现这个词:Gentle,当狗用嘴叼着喜鹊时,它的动作很Gentle.
会想:不对啊,为什么会用Gentle来描述狗的嘴巴?长满了很多尖锐牙齿的嘴巴?
此时,用上一些句子的开始句(Thought Prompts) 来推着自己继续想:(很好用,可以用在很多的对人物进行分析的场景里。)
This character could have..., but instead, ...
这个人物本来可以......,但是他没有,他......
顺着走,想到这些:
这只狗本来可以用自己的牙齿咬住喜鹊,甚至还有可能吃掉喜鹊,但是它没有。
它很柔软地,很柔和地,很Gentle地叼着喜鹊。
Hmm,这让我觉得这只狗应该是一只很Kind, 很Caring的狗。
想到这,或许还会产生这样的一个疑问:
我很想知道,狗的这种性格,很Kind,很Caring,会不会在之后,对故事的发展,起到一个什么作用?
也就是说,I want to know (I wonder) how this character trait will affect the rest of the story?
写出来,用文字整理,成这样:
把想法先留这里,继续读。
读,读,又看到一个词:Whisper,小声低语。
觉得这个词不寻常,为什么会小声低语?
有孩子联想到:

在故事的一开始提到一个场景:森林遭遇大火,一切都被烧焦(Throughout the charred forest),喜鹊很不幸地没了翅膀,再也不能飞。

This character could have..., but instead, ... 推着自己的想法继续往前走:
如果是我的话,这个时候会大吼,大叫。
因为做为一只鸟,没有了翅膀,不能飞,这个太让人伤心了!
但是喜鹊没有大吼,也没有大叫。
相反,它在Whisper,感觉像是很虚弱无力地在低语。
这让我觉得(This gives me an idea that) 喜鹊这个时候一定很伤心很伤心,是那种伤心过头会变得很安静的伤心。
这让我又想到(To add on, another thought I have about this is that), 这时候的喜鹊,或许希望自己宁愿在大火中死去,也不愿没有翅膀继续活吧?
恩,它应该是伤心绝望到了头,所以才低语。

......

整理成文字,成这样:

很小的细节,有时或许就是零星的几个字,但因为对所读的文字,注意到了,察觉到了,并对应地做出了回应,做出了React,做出了Respond,  所以看到的,感受到的,就会不一样。
会对之后的情节发展做预测;会在读的时候为自己留下一个悬念;也会体会到透过文字本身,以及超越文字本身的那种场景,那种情感:比如,体会到喜鹊的伤心,绝望;体会到它正在经历的无助,无力,看不到希望。
使用句子的开始句,帮助自己细致读,深入想
上面这个例子所使用的方法是:Close Reading to Grow Ideas about a Text.
细致地读,对所读的文字做回应,从而帮助自己在想法上 (比如,对人物的理解,对冲突的理解,对故事主题的理解),处于一种在【往上长】的状态:角度变多,层次走深,理解更深透。
回忆一下,怎么做到的?
用一些简单的句子开始句,就可以Push到,推着自己往前走。
具体如下:
在阅读时,深入走,在字里行间中,察觉到自己的注意,自己的想法,以及体会到在面对文字时,自己的回应与感受。
写到这,用另一位作家的话来对这样的一种深度阅读的状态做总结:
那些好的优秀的文学作品,如果可以做到很好地去读它们,会让我们自己进入到一个世界,变得感性,细腻。
这种感觉,就像我们拥有了一双神奇的眼睛,可以看到一些很细微的东西;
也像拥有了一双神奇的耳朵,听到一些很微小的声音,小到其他人或许都听不到。
到此,你有想到什么?
回看,到现在为止,我们都说了什么?
首先,在开头时提到了Ralph Fletcher的话;之后,用Fox这个故事做例子;最后,用Donald Hall的话做总结。
三个连在一块想,你有想到什么?
对我来说,我想到这些:
想法一:
为什么说阅读是有方法论的?为什么我们要去教孩子这些前人总结出来的方法论,很努力地一点点一步步地教?
因为借助于这些方法,孩子在想法上,在思考的维度和深度上,会被Push到。会看到更多,听到更多,体会到更多。
想法二:
为什么同样一本书,每个人读出的感受会有不一样?
因为家庭,文化,成长,经历;因为心情,感受,以及自己相信的,不信的,在意的,忽略的......这些因素会在我们阅读时无形地影响到我们,让我们各自留意到的点,各自留意到的点,不一样。
所以才会说,一千个读者就会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但也要补充说一句,最近在【知无知】这个公号里看到一段话:尽管哈姆雷特千人千面,我们还是要强调:根据文本的上下文,遵循大致合理的阐释规则,其呈现的内涵并不是任意的。
想法三:
为什么同样一本书,同是自己读,但在不同时期,不同的时间段里,得到的感悟不一样?
因为我们有在长,有在经历,有在生活,因为我们有在变。
当我们在变化时,我们关注的点,会不一样;所以我们得到的体会,也就对应地变得不一样。
所以才会说,时过境迁,体会感悟已不同。
......
两段话,一个具体的课堂场景小例子,关于写作之前要有深度阅读的一些体会。
写到这里,祝好!

参考资料及图片来源:

  • amazon.com

  • en.wikipedia.org

  • instagram.com

  • poetryfoundation.org

  • A Writer's Notebook | Ralph Fletcher

  • Fox | Margaret Wild and Ron Brooks

  • The Literary Essay: Writing about Fiction | Lucy Calkins, Kathleen Tolan, and Alexandra Marron

(0)

相关推荐

  • 育儿系列 -35|娃儿打人

    最近,大J会在自己的微博,抛出家长对她的提问,恳求大家帮忙回答.得空的时候,我就在那回答问题,这一次的提问是关于低龄孩童用手打人,孩子家长不知道怎么处理与应对.具体提问如下: "大J姐,我儿 ...

  • 张秀川‖组诗:我的梅花 或者你的

    我的梅花 或者你的(组诗) 文/张秀川 [梅花] 雾霾悄然散去 阳光开始浓烈 灼灼的梅花执意绽放 一只喜鹊不管不顾 凛然飞上高枝 昂头或者低首 以至于梅花更加娇羞 宣纸还在向四周铺陈 梅花不含糊 步步 ...

  • 岁月如花!

    这些是我最近拍的照片!我是个很喜欢花的人,今天发这篇文章,也是想学一下如何上传图片,我设置过希望有水印加上,注册了360图书馆我会更认真的编辑我的文字,让文字成为我生命的一部分! 以前的文字也会不断上 ...

  • 潍坊一辆奇瑞火了!车尾文字笑翻车油,交警回应:我也很难

    潍坊一辆奇瑞火了!车尾文字笑翻车油,交警回应:我也很难

  • 你之所以会“不快乐”的深层次原因

    塞缪尔:世界如一面镜子:皱眉视之,它也皱眉看你:笑着对它,它也笑着看你. 每个人对生活感悟都是不同的,有些人热爱生活,有些人对生活丝毫没有期待. 我们每天的情绪和感受都会变化,我们的生活也有不同的改变 ...

  • 每晚的舒心钢琴声 |《Gentle》舒缓、轻和、柔美

    文  / 网络转摘 ©点击下方绿色按钮,收听最美音乐 音乐<Gentle>,出自Isaac Shepard 的专辑<Deep Joy>. 听这首音乐的时候,心情是十分放松的,就 ...

  • 女性醒脑指南:为什么跟另一半沟通这么累?

    今天的这个故事来自<提问冷爱>,标题对应本故事:与另一半沟通感觉到累,是因为沟通分为表面信息和深层次沟通,然而人们常常在没有理解对方表面信息的情况下,就已经给予了评判,从而形成了一方在忍. ...

  • 心香一瓣|关于七夕(现代诗)

    去篇末写留言,是对作者最大的支持 关于七夕 文/文姬<相信结果> 这个深夜 因为喜鹊去了天宫所以这么安静 这个夜晚因为蟋蟀看鹊桥去了 所以就更安静 以至于 静的出奇 看着天花板 我不知道喜 ...

  • 温柔明亮

    gentle and soft <见> 嚒嚒茶,闲闲的笑. gentle and soft 我看见风雨从我窗前经过, 他们是调皮或是暴怒, 我眼里却永远有和煦的阳光. 灿烂. 嚒嚒茶,闲闲 ...

  • Paper写作开头应该写多少字?

    Paper开头应该写多少字呢?许多留学生或是即将出国的同学对Paper存在或多或少的排斥或恐惧,很多同学拿到一个需要完成Paper的作业,甚至不知从何下手,都说万事开头难,写好一篇Paper的重点就是 ...

  • 零基础写作:能写什么,该写什么,用什么写,怎么去写!

    能写什么?. 想写,只是一个句号,写下去,会是一个问号,坚持下去,会是一万个感叹号,对于一个起初写作的人来说,想当作家是好的,但是没有充足的时间,那是不可能的. 想写,写什么,用什么写,自己写,还是用 ...

  • 小学写作干货:写人作文高分技巧(附1-6年级范文)

    在写人作文中,恰当运用烘托和对比的写作手法,可以使人物形象更加活灵活现. 写人作文,要想将人物神采鲜活地刻在人们的记忆深处,不仅要正面描写到位,而且还要恰到好处地运用烘托与对比,使得人物形象更加惟妙惟 ...

  • 阅读与写作的学习要做到3个字——读、背、写

    在儿童的各学科学习中,阅读见效最慢,写作见效最难,因为"见效"时间线太长,"见效"标准太模糊,如果家长自身没有长期丰富的阅读经验,没有一定的文化水平,有的时候真 ...

  • 公务员考试申论基础精讲 写作题怎么写

    昨晚讲了 公务员考试申论基础精讲 公文题怎么写,强调了公文题是用文字完成任务,任务是核心,文字是手段. 大部分情况下的公文题以概括归纳题,策论文和证论文为核心内容,格式只是个障眼法.你要抓住重点,不要 ...

  • 2021年综合评价自荐信写作技巧,写好了为初审加分!

    自荐信是大部分综合评价院校报名必备材料之一,也是考生叩开理想大学之门的关键一环,其重要性不言而喻.本文就为大家说说自荐信写作过程中需要注意的事情,供大家参考! 一.综合评价的自荐信 ①字数要求:一般是 ...

  • 短评|我用失败的写作经历,写成了一本书

    统筹:LIT.CAVE工作室 本期策划:LIT.CAVE工作室 LIT.CAVE编辑部 这里是「图书短评」2021年1月第5期,我们每周向读者征集300字左右的短评,并且于周日集结发布,以下是本周的评 ...

  • 【写作宝典】写观察日记 - 绿豆“变形”记

    写作指导 一.写作指导 只要我们认真观察,就会发现身边的许多事物都存在着有趣的现象.比如,鱼睡觉的时候是睁着眼睛的:我们一碰含羞草,它就闭拢了叶子,好像一副很害羞的样子.本次的习作就让我们用日记的形式 ...

  • 砍柴写作营之写在最初

    砍柴书院&简书写作营 首先,想先说一下学习力这件事.要说我的学习力如何,我自己还是有点小骄傲的,2016年我报名了本科自考,一开始报了名我就报考了学位英语考试.拿学位证书必须成绩平均分在70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