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书的沿革-明代行书

(0)

相关推荐

  • 「艺术中国,寇忠理」——笔尖上的华尔兹

    寇忠理,字善文,号丁堂.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江苏省青年书法家协会理事,陕西省柳范书画研究院副院长,河北美术学院特聘教授.苏州市青联委员,苏州市书法家协会创作委员会委员,苏州市青年书法家协会副秘书长,常 ...

  • 中国近代杰出书法家大师沙孟海四十二幅经典书法作品赏析

    常言道,"书为心画","字如其人".欣赏书法不仅仅是看功力的深厚,看点画.章法的精巧,而是要看作者的精神.胸襟.气质修养.书法艺术的最境界也就是人的精神,人的气 ...

  • 可能风骨比梅花​|郑雪峰诗词、书法选辑

    可能风骨比梅花 --郑雪峰书法印象 文/魏春雷 大约15年前,白金源兄在古城兴城的东街开了一家"崇雅轩书画院",小城搞书法的朋友有事儿没事儿都喜欢到那间不大的小店里坐坐,而自己得意 ...

  • 行书的沿革-南朝行书

    南朝宋.齐.梁.陈,一脉相承东晋书风.宋文帝刘裕.梁武帝萧衍都喜欢书法,并尊崇"二王".特别到宋.齐之时,子敬书盛行,书名盖过钟繇.王羲之.南朝的书风是东晋书风的延续.但南朝诸家留 ...

  • 行书的沿革-唐朝行书

    唐代是书法繁荣发展的朝代.从行书说,宋<宣和书谱>列晋至宋五十八人,唐代即占二十八人,有些以楷书著名盖过行书的书家尚未计算在内.唐代以楷书闻名于世,但行书成就也极为可观.唐初四大家的行书都 ...

  • 行书的沿革-元代行书

    元代时间不长,但著名书家不少.赵孟頫等学士派书家,主张全面继承复古,从晋唐上追秦汉,故各体书法都有很大发展,行书家也不少.风格继承晋唐遗韵,也借鉴宋代书风. 赵孟頫的行书 赵孟頫(公元1254-132 ...

  • 行书的沿革-清代行书

    清代帝王均通汉文化,重视书法.前期提倡赵.董,远追晋唐,是明代书法的继续,以刻帖为范本.乾嘉以后,碑学兴起,冲击帖学,逐步个性化,出现生机,号为中兴.行书家数量很多,但大多是沿袭明代书风. 郑燮的行书 ...

  • 明代著名书法家祝允明,行书真迹《归田赋》欣赏,明代行书的巅峰

    前言: 声明:本文由清雅阁原创发布,图文版权归清雅阁所有:如有转载请注明出处,致 谢! 祝允明是明朝四大才子之一,文学水平高,是真正的文人.他的书法水平本就很高,因此他的书法作品价格高是很正常的.做一 ...

  • 明代行书中笔法最飘逸的作品,笔走龙蛇行云流水,难得的好书法

    前言: 声明:本文由清雅阁书画原创首发头条,图文版权归清雅阁所有:如有转载请注明出处,致 谢! 行书较之草书有一个很明确的优点,那便是行书比草书好认,很多人不认识草书,没有几个人说自己不认识行书的.行 ...

  • 明代行书的最高水平,文徵明89岁所写,这字独步天下500多年

    书法史上成名的书法家有很多,但是每一个书家几乎都有其不同的成长路线,魏晋时期到唐代乃是家族或者亲戚.同事之间传承,笔法传到了五代的杨凝式,再到北宋的"宋四家",就已经开始式微. 黄 ...

  • 行书的沿革-五代、宋朝行书

    五代的梁.唐.晋.汉.周,前后不到六十年,书家屈指可数,行书只有杨凝式可称于世.唐末以后,书法呈衰颓之势,经宋太宗提倡,才逐步昌盛起来,出现苏.黄.米.蔡等一大批书家,但自然比不上盛唐.苏轼提出&qu ...

  • 为什么米芾行书要比颜体行书更热门?

    相比之下,学习米芾行书的人,要比学习颜体行书的人更多.其实这是一个很正常.很合理的现象.因为米芾行书比颜真卿行书更易学(适合初学).要解释这个现象要从选帖讲起. 天下第二行书:颜真卿<祭侄稿&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