督脉考证穴法——百会穴

(0)

相关推荐

  • 常用腧穴解——百会

    这是杏林观书的第32篇原创文章 我假装什么都知道,其实是痛恨自己的无知. --观书 概述 百会,首见于<针灸甲乙经>. 别名 三阳.五会.三阳五会.岭上.维会.天满.巅上.泥丸宫.昆仑. ...

  • 面瘫之'常'与'变'知要

            面瘫是以口.眼向一侧歪斜为主要表现的病症,又称为"口眼歪斜".本病可发生于任何年龄,多见于冬季和夏季.发病急速,以一侧面部发病为多.本病相当于西医学的周围性面神经麻 ...

  • 针灸常用腧穴——大椎

    [穴名释义] 本穴位于第7颈椎棘突之下,第1胸椎棘突之上,因第7颈椎棘突在后颈部,解剖标志上最大最高,故名大椎,属督脉经. [定位取法] 第7颈椎棘突之下凹陷中.用体表固定标志取穴法,于后项部正中线上 ...

  • 针灸配穴规律(1)

    (连载) 经络学说是针灸医学的主要基础理论.以经络理论为核心的辨证施治,是针灸疗法最显著的特征之一.就针灸临床辨证配穴的原则来说,就是依据'经络所通,主治所及'的规律而进行'循经取穴'的.这种取穴,又 ...

  • 百会(GV20)

    穴位分寸歌[中文名称]百会 [中文拼音]Baihuì[外文缩写]GV20[穴名出处]<针灸甲乙经>[别        名]巅上.三阳五会.三阳.五会.顶上.泥丸宫.天满.维会.[穴名解释] ...

  • 重症肌无力,萎症:

    ​漫谈穴位埋线为主治疗肌无力的研究: 肌无力(我们把治疗相近的重症肌无力包括在内),有人称其为格林巴利综合征等.中医称为痿症或多发性神经炎等.是一种急性病,多发病,疑难病,一般认为,是由全身性感染,营 ...

  • 督脉考证穴法——龈交穴

    龈交  唇内齿上龈缝中.任.督.足阳明之会.<铜人>针三分,灸三壮.主鼻中息肉,蚀疮,鼻塞不利,额頞中痛,颈项强,目泪眵汁,牙疳肿痛,内眦赤痒痛,生白翳,面赤心烦,马黄黄疸,寒暑瘟疫.小儿 ...

  • 督脉考证穴法——兑端穴

    兑端  唇上端.<铜人>针二分,灸三壮.主癫疾吐沫,小便黄,舌干消渴,衄血不止, 唇吻强,齿龈痛,鼻塞,痰涎,口噤鼓颔,炷如大麦.

  • 督脉考证穴法——水沟穴

    水沟(一名人中)  鼻柱下,沟中央,近鼻孔陷中.督脉.手足阳明之会.<素注>针三分,留六呼,灸三壮.<铜人>针四分,留五呼,得气即泻,灸不及针,日灸三壮.<明堂> ...

  • 督脉考证穴法——素髎穴

    素髎(一名面正)  鼻柱上端准头.此穴诸方阙治.<外台>不宜灸,针一分.<素注>针三分.主鼻中息肉不消,多涕,生疮鼻窒,喘息不利,鼻喎噼,鼽衄.

  • 督脉考证穴法——神庭穴

    神庭  直鼻上入发际五分.足太阳.督脉之会.<素注>灸三壮.<铜人>灸二七壮,止七七壮.禁针,针则发狂,目失睛.主登高而歌,弃衣而走,角弓反张,吐舌,癫疾风癎, 目上视不识人, ...

  • 督脉考证穴法——上星穴

    上星(一名神堂) 神庭后,入发际一寸陷中,容豆.<素注>针三分,留六呼,灸五壮.<铜人>灸七壮.以细三棱针,宣泄诸阳热气,无令上冲头目.主面赤肿,头风,头皮肿,面虚,鼻中息肉, ...

  • 督脉考证穴法——囟会穴

    囟会  上星后一寸陷中.<铜人>灸二七壮,至七七壮.初灸不痛,病去即痛,痛止灸. 若是鼻塞,灸至四日渐退,七日顿愈.针二分,留三呼,得气即泻.八岁以下不可针,缘囟门未合,刺之恐伤其骨,令人 ...

  • 督脉考证穴法——前顶穴

    前顶  囟会后一寸半骨间陷中.<铜人>针一分,灸三壮,止七七壮.<素注>针四分.主头风目眩,面赤肿,水肿,小儿惊癎,瘈瘲,发即无时,鼻多清涕,顶肿痛.

  • 督脉考证穴法——后顶穴

    后顶(一名交冲) 百会后一寸半,枕骨上.<铜人>灸五壮, .针二分.<明堂>针四分.<素注>针三分.主头项强急,恶风寒,风眩,目䀮䀮,额颅上痛,历节汗出,狂走癫疾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