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亲节想起了母亲——昨日的飘落

这是一个有思想有情趣的公号,如果喜欢,请点上边蓝字陶冶视野加关注。别忘了在点文章下面的好看,深谢帮助转发的朋友

昨日的飘落

作者 陶冶

又是一个阴雨寒凉的日子,春花绚烂已是前几日的事情,寒潮两日的威逼,已是落英缤纷了。

桃花咋绽开时我便用手机在花丛中扑捉它短暂美丽的容颜,后来樱桃开了,小桃红开了,梨花、海棠也开了,可我始终忘不了那朵桃花,想必它也一定在昨日的寒雨中飘落了。

是几天前的早晨,借晨练的脚步走进了一片迟开的桃林,桃花盛开,暖阳普照,有束柔和的晨光追光灯般地照射在暗影处一朵独开的桃花上,我走过去打开手机的拍照功能。当那朵桃花映入我手机屏幕时,眼睛竟忽地一亮,刹那间呆住了,心里默默地说了一句“太像了”。是啊,太像了。像得竟让我的思维产生跃动,多少年了,它触动了我儿时的记忆神经

一个貌似火红的年代,共和国公民都沉浸在对幸福的憧憬之中,劳动节、国庆节都有游行庆祝活动,场面壮观、热烈、激情。有学生,有工人,有职员,他们手举着花束高呼着激动人心的口号,主要街巷里人山人海水泄不通,看热闹的人群好似长城两翼的女墙,游行的队伍犹如一股涌动在长城上的洪流。我当然是站在看热闹的人群里,因我还是个幼稚的孩童。我的三个姐姐可都在涌动的洪流之中。而姐姐们手里的花束都是出自母亲的巧手。

母亲制作的花束漂亮逼真,活生生的就像一束绽放的春桃,含蓄鲜活。一到庆祝活动的头天晚上,母亲便在灯下为姐姐们赶做花束,姐姐们打着下手,我便盘腿坐在小炕桌的里面,聚精会神地盯在母亲那双能生出神奇的手上。其实买张或粉或红的皱纹纸做成花束相对说简单多了,可一张皱纹纸要花1毛好几啊,一张普通的粉纸只要3分钱,而且幅面比皱纹纸要大一倍。母亲的选择当然是普通的粉纸,母亲将粉纸纵横相折,裁剪成若干4厘米大小的方块,然后将小方块的四面剪出1厘米多长的小口,小方块便成了中间相连四瓣分开的纸片。母亲用圆筷子头将几张小方块纸的一瓣从角上卷至根部,然后将筷子立起,将卷起的部分用力向下撸压,其他三瓣方法依旧,再将每一张分立拆开,令我思维跳跃的原点出现了。每瓣上都是卷曲的皱纹,呈现出了桃花瓣的质感,尽管只有四瓣,仍然形如粉嫩淡雅的春桃。那束柔光下的桃花与儿时母亲灯下制作的纸花在我记忆的通道里交汇融合,生出了对母亲追忆思念的情愫。

多少年了?那时母亲还很年轻,只有三十几岁,一张白皙的脸,在粉色纸花的映衬下更显慈爱美丽。母亲做的花束每朵都是三片成型的单片纸花背靠背粘起来的,有种巧夺天工的立体感,宛如小桃红般的层叠厚重。我喜欢,喜欢母亲制作的花束,而那三束花束并不属于我,是姐姐们参加游行活动的必备之物,第二天早上均被姐姐们带走了……。

当我从久远的回忆中回过神来,那束能生出灿烂的光束却从那朵桃花上移开了,方才的光鲜消散了,我的思绪也随之暗然了下来。想起了欲拍梨花时的心境,总会生出些禁忌。倒不是因为拍梨花的难度,曝光欠了表现不出它的洁白优雅,曝光过了便会失去花色的质感。梨树芽与梨花像是脚前脚后接踵而发,多年来我始终在回避梨树发芽那个阶段,因为它会勾起我一段酸楚的记忆。

童真里,对母亲制作花束带来的喜悦尚未散去,应该就是人们充满激情欢庆节日的第二年,饥饿的威胁已无处不在,早春里地皮上凡人可食用的野菜已被人们扫荡干净,人们将榆树钱撸下食用还不善罢甘休,竟动用了人间最残酷的刑法将榆树活剥了皮。为了生存人们已肆无忌惮,饿得发蓝的眼睛早就盯紧了公园里的梨树,没人是在等待欣赏梨花绽放时的雅洁,还没待嫩绿的叶芽品出阳光是否灿烂,就被无情地撸下带回家去做成了晚餐。

姐姐们带我起早去了公园,尽管我够不到梨树的枝桠,可我能作为“卫士”守卫着姐姐们“采撷的胜利果实”。

一小面袋的梨树芽交给了母亲,母亲将一部分放在盆里洗净,又在开水里焯了一开,捞出加冷水攥干,重新烧水下锅,放少许盐,再将一小瓢苞米面用水合稀倒进滚开的锅里,一锅梨树芽糊涂粥便做得了。

梨树芽糊涂粥是苦涩的,但它可以填满我们空荡荡的肚皮,母亲总是在我们分配完才最后一个食用,前些年看到宋春丽主演的电视剧《九香》里九香舔糊涂粥碗时,就想起母亲,想起那个年代。

一切都成了往事,母亲没有陪我们走出苦难,只留给了我们艰辛岁月里的诸多记忆。母亲为姐姐们制作花束时的场景是温馨的,那张慈爱、白皙、美丽的脸便是流淌在我记忆里的一股暖流。我不愿与人谈起用梨树芽充饥的往事,担心天堂里的母亲听到会勾起她心中的苦涩……。

阅读精选:

写在母亲的忌日

怀恋

剪龙头

昨夜她倾城

遥望着天水之间

走近泸沽湖

放不下的桃花扇

荷塘里的呐喊

问君能有几多愁

在逝去的繁华里

西递——徽派建筑的原乡(摄影)

诱人的丽贝岛(摄影)

大美黄山(摄影)

走进黄河石林(摄影)

西江千户苗寨(摄影)

阿联酋大清真寺掠影(摄影 )

惬意之旅—新西兰 罗托鲁瓦

归来·昭陵瑞雪(摄影)

(0)

相关推荐

  • “醉美梨园 花香博野”征文获奖作品展示(五)

    梨树下的母亲                                             作者:任翠霞                      梨树下的母亲 晨起,阳光微暖,清风微凉.我 ...

  • 【首届行参菩提散文奖参赛作品】梦中那盛开的桃花梨花/李彩云

    春天又到了,眼前那盛开的桃花.梨花,总让我情不能自己.那些年,那些花,那些如花一样灿烂,一样繁华,一样热闹的岁月.深深地刻在我的记忆里,常常浮现在我的梦中,令人魂牵梦绕. 年少的生活是快乐的.那年大嫂 ...

  • 四月 | 江湖情书六封

    作者简介: 四月,女,河南人,本名张玉锦.70后,凡尘里一枚安静的小女子,素心向简,喜欢诗词文学. by.桃花源间 with you 江湖情书六封 约稿:踏浪无痕 编辑:梅傲雪 --- 写 给 素 心 ...

  • 人间四月梨花白

    人间四月梨花白 文/张文胜 因为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杏花.桃花都悄无声息地开了,又匆匆忙忙地谢了,失去了昔日欢庆杏花.桃花节的喧闹熙攘.但花儿却依然宠辱不惊,热烈地绽放,淡然地谢幕,丝毫没有受到市侩的 ...

  • 文友主页丨马庆民:又是一年梨花落

    春雨如丝,飘飘洒洒下了一夜.清晨起来,发现片片梨花被雨打湿,零落满地. 我心情突然沉重起来,伤感起来. 十年前,外婆走的时候,就是这样一个细雨纷纷.梨花满地的清晨. 外婆生前特别喜欢梨花,她种下的梨树 ...

  • 中年大叔 || 梨花随笔

    又到了三月早春时节,桃李翻飞之际.对于桃花,无论如朝霞般漫山遍野,还是零星点缀于枝头的路边,都欣赏过.为此,也写下散文两篇<桃花节赏桃花>.<再见桃花>,而于梨花倒是未曾写下只 ...

  • 梨花白

    相比于艳丽的桃花,我更喜欢洁白的梨花. 山野里梨树枝干高大,挂满梨花的单棵梨树,也显得很有气势.如果成百上千棵梨树同时开花,就成了梨花的海洋,似卷起千堆雪,美不胜收. 正如所有的桃花都是红的,所有梨花 ...

  • 母亲节专题|母亲与菜园

    挖掘机啃咬山体的齿印清晰可见,丢弃的涵洞赫然地立在那里,灰砖乱石星罗棋布.在县城内废弃工地的一隅,母亲居然开辟出一畦畦菜地.这里有青菜.芹菜.生菜.豆角.大蒜.辣椒--呵,菜品可谓应有尽有. 这是母亲 ...

  • 【母亲节专稿】母亲的“生死观”/贺秋刚

    母亲辞世已有20年了.20年来,每当想起她老人家生前对我们作儿子的厚爱,特别是她对待生死的态度,不仅有说不尽的感激之情,更是受到心灵的洗礼.教育和激励. 母亲18岁就嫁给了我的父亲.那时,家里生活十分 ...

  • 【今日荐读】母亲节:献给母亲的诗行(四首)/马誉炜

    母亲与部分孙辈儿合影,此时距她老人家辞世仅剩不足七个月时间.宇峰供图 按:母亲节又来到了.天堂里的母亲,生我养我的母亲,我生命里面的至亲至爱!转眼离开我已经15年了.我从这些年写的怀念母亲的诗文中选出 ...

  • 母亲节专题-《母亲教我的歌》

    又要到母亲节了,关于母亲的古典音乐实在是太多了,平常小编也时不时的会放一些作品出来,这次小编又找了一首关于母亲的古典音乐,来自于捷克作曲家德沃夏克. 捷克有两个国宝级的大师,一个是<我的祖国&g ...

  • ​母亲节:献给母亲!

    有一份爱, 小时候如涓涓细流, 沁人心脾,源源不断: 长大时如茫茫深海, 包容一切,付出所有! 这份爱就是:母爱! 有一个人, 小时候如一处港湾, 给与呵护,温暖舒适: 长大时如一座大山, 给与依靠, ...

  • 稷山 唐娜//“母亲节”里忆母亲

    感恩相遇  后稷文苑 2021新年来临之际,我们初步总结整理了七十余位写作爱好者的作品链接,以丰盈后稷文学宝库!点击下面加粗字链接,品读<后稷文苑>宝葫芦: 后稷宝葫芦  文苑新年礼 发刊 ...

  • 【母亲节专题】山东阳谷|孟庆儒:母亲节里写母亲

    母亲节里写母亲 [孟庆儒] 母亲制订的字典里 没有节假日 只有奉献 母亲给儿女生命 哺育儿女成长 送儿女进学堂 希望儿女比自己强 母亲历尽千辛万苦 春夏秋冬 地里家里 起早贪黑地忙碌 母亲不舍得买金耳 ...

  • 母亲节丨赞美母亲的82句名言佳句

    时光飞逝,在脑海中,有许多的事,许多的人,也许在转身的刹那便会忘记.但是有一个人,她的温情,她的包容,她的疼爱,不会随着时间消散,这就是母亲!一句母亲,述尽了无言的爱.在母亲节到来之际,精选82句赞美 ...

  • 母亲节,感谢母亲

    母亲节,是一个感谢母亲的节日.母亲们在这一天通常会收到礼物,康乃馨被视为献给母亲的花,而中国的母亲花是萱草花,又叫忘忧草. 母亲节的历史意义: 节日是民族文化的结晶和载体.文化记忆很大一部分是节日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