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永华‖换粮(上篇)

(0)

相关推荐

  • 儿时琐忆(3)亦粮亦蔬,自给自足 ||章永海

    作者手记:之所以进入耄耋之年还写此儿时琐忆,主要是受胥全迎老师的启迪--我正在拜读他的赠书<忆清江>.读着读着竟勾起了对许多往事的回忆,想把它记录下来,那就从儿时开始吧! 解放初土地改革时 ...

  • 交公粮(散文)//马腾驰

    交          公          粮(散文) ·马腾驰 交公粮,已成为一个渐行渐远的故事. 昨日,无意间看到一张老照片,照片上,是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炎热的夏天,农民们戴着草帽在粮站排队交公 ...

  • 夏粮收购进度缓慢 局部卖粮难 小麦大米进口大增

    海关数据显示,6月份我国进口小麦47.8万吨,略高于上月的43.9万吨和去年同期的42.9万吨.其中,进口澳大利亚小麦21.8万吨,进口加拿大小麦16.7万吨,进口美国小麦6.5万吨,进口哈萨克斯坦小 ...

  • 【于小奇】每日心经 儿时记忆中的场

    儿时记忆中的场 场字在百度里的汉字解释是根据发音的音调来解释的,发音发为三声的解释有三种,一是:处所:许多人聚集或活动的场所,二是:量词,多用于用于文娱体育活动:三是:比赛地:舞台.发音为四声的解释也 ...

  • 这个国家过半人口面临粮食短缺 近期又查获100万袋陈化粮大米

    而2017年的干旱又进一步加剧了这个非洲国家的粮食危机. 为缓解这个非洲国家的粮食问题,在2017年我国向肯尼亚先是提供了2万吨大米(将能为140万当地人提供一个月的口粮),并通过世界粮食计划署向肯尼 ...

  • 交 公 粮 那 些 事

    交公粮那些事 在我上小学的时候,父亲就说,好好拾麦穗,交了公粮给你吃梨瓜,给你买塑料凉鞋.我就是在那种诱惑下戴着草帽在东坡一二三四段地里像个觅食的蚂蚁一样认真穿梭着,仔细地寻找着那些被家人遗漏的麦穗. ...

  • 叶永华‖换粮(下篇)

    人们常说:手里有粮,心里不慌.自从新中国建立,实行的是单一的计划经济,国家对粮食这一关系民生的基本商品,实行严格的统购统销,这一政策直到改革开放的八十年代才宣告结束,好的方面它保证了国家粮食正常供应, ...

  • 叶永华‖艰难的崛起(上篇)

             日月如同流水一样悄悄东去,不觉间离开中医院己经八个年头,但当年与同志们同甘共苦,患难相依的历历往事,如同电影般在脑海里不时上演--    一九七八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在首都北京召开 ...

  • 叶永华‖棣花有个韩述绩

    在漫漫的历史长河中,曾闪烁过多少名流大家,他们名垂千史,流芳百世,在熣燦的星空中,放射出辉煌的光芒.今天我笔下叙述的人物,他不是影视名星,也不是名流大家,他和我们一样普普通通,他一生脚踏实地从不张扬, ...

  • 叶永华‖棣花有个韩述绩(三,大结局)

    七 一九四七年四月,敌我双方的战略态势发生新的变化,我人民解放军由内线转入外线作战,中野主力部队与我商洛武装游击大队合并组成东进兵团,兵分两路前往山西老解放区结集,经河南卢氐绳池等县,沿途冲破国民党部 ...

  • 叶永华‖“干哥”发善

    在棣花古镇居住的乡亲和邻居,只要是上了岁数的人们,都知道西街村有个人叫发善.他就是我要写的干哥. 十里乡俗各不相同.咱棣花方园几十里,给娃认干亲有几条风俗,一是,在孩子满月那天清早,母亲给娃娃吃饱奶, ...

  • 叶永华‖母亲

    冬去春来,花开花落,光阴恰似一江春水东流而去,屈指一算母亲离开我们已经三十七年了--在这些年里,她的音容笑貌总在不经意间闪现在眼前. 我的母亲出生在一个贫苦的农民家中,姊妹四人,两个妹妹,一个弟弟.舅 ...

  • 叶永华‖杭州临平古镇游记

    临平在杭州北郊,隶属余杭区管辖.2019年2月6日,已亥猪年(古历正月初二),我与老伴踏上临平的旅途中-- 干旱了一冬的龙王爷,临近年关的时候,才想起人间还有芸芸众生,发起慈善怜悯,雨雪渐渐多起来.昨 ...

  • 叶永华‖泰国苏梅岛游记

    去年冬月在杭州申请护照,因多种原因未办成功,今年三月去商洛公安处,前后还不到半个小时就结束,的确现在主管部门的工作效率提高了很多,七个工作日结束后,红彤彤地护照就拿到手里,那金黄的国徽闪闪发光,我们的 ...

  • 叶永华‖走访丹凤夜村游击队联络站姜岭旧址

    五月的陕东南商洛地区,满山遍野翠绿,姹紫嫣红,百花盛开,是一年中最美好的季节,两天前一场不期而遇的中雨,姗姗迟到,干旱两个月的土地滋润,空气清新宜人. 五一节过后的第一个工作日,在同事的引导下,我们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