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结出版社作家座谈会暨《海曲文学》首发仪式在济南举行

当代散文家

团结出版社副社长赵晓丽,山东省散文学会会长丁建元为《海曲文学》丛书揭幕

7月16日上午,由团结出版社、山东省散文学会主办,山东省散文学会出版策划中心、济南海东文化发展有限公司、济南文墨文化传媒文化有限公司、济南精致印务有限公司、日照市东港区作家协会承办,团结出版社作家座谈会暨《海曲文学》首发仪式在济南市历城区文博中心文史哲阅读馆举行。

团结出版社副社长赵晓丽,编辑张晓杰、尹欣,山东省散文学会会长丁建元,菏泽市作家协会主席赵统斌,周三读书会创始人李炳锋,《联合日报》专题部主任王川,历城区文联党组书记、主席赵景伟,日照市东港区作家协会主席辛崇发,济南文墨文化传媒有限公司总经理赵庆军,山东省散文学会出版策划中心主任、济南海东文化发展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宋登科,济南海东文化发展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李健及来自全省各地的作家代表30余人参加活动。活动仪式由山东省散文学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济南海东文化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王海峰主持。

赵晓丽副社长为团结出版社阅读专区揭牌

团结出版社副社长赵晓丽,山东省散文学会会长丁建元,山东省散文学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王海峰,团结出版社编辑张晓杰、尹欣合影留念

大家首先在听取了济南海东文化发展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历城区稼轩文化交流协会秘书长李健有关文史哲阅读馆建设和刊物发展历史的讲解,集体参观阅读馆。团结出版社副社长赵晓丽为文史哲阅读馆团结出版社图书展示专区揭牌。座谈会上由山东省散文学会出版策划中心编辑出版的日照市东港区精品地域文学丛书《海曲文学》举行了首发仪式,赵晓丽副社长、丁建元会长为丛书首发揭幕,该丛书由团结出版社正式出版并在社会上产生较大反响。

山东省散文学会会长 丁建元

团结出版社副社长 赵晓丽

山东省散文学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 王海峰

周三读书会创始人 李炳锋

菏泽市作家协会主席 赵统斌

《联合日报》专题部主任 王川

历城区文联党组书记、主席 赵景伟

日照市东港区作家协会主席、《海曲文学》主编 辛崇发

济南文墨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赵庆军

山东省散文学会、济南海东文化发展有限公司等文化机构与团结出版社深入合作,推动打造区域精品图书出版项目,以出精品、上规模、树品牌为目标,为山东作家推出了一批文学精品,许多优秀图书在各级文艺评选中获奖,这次活动就是为进一步落实和推动双方合作。为山东作家、特别是一大批山东省散文学会会员做好图书出版服务工作。

赵晓丽副社长指出,团结出版社与山东的合作已形成了品牌效应,出版了一批优秀的精品图书,下一步,双方要深化合作,精耕细作,不仅加强传统图书的合作,也要推动融媒体等相关领域合作,愿意利用团结出版社的平台优势,为更多作品的推广搭建平台。她还就当前出版政策及提升图书编校质量等专业方面的问题进行了解读。

丁建元会长感谢团结出版社对山东省散文学会出版工作的支持,正是通过团结出版社,一批优秀会员完成了从爱好者到散文作家的蜕变,不少作品出版后在社会上产生了广泛影响,团结出版社能的丛书优惠政策,是为广大作家们做了一件善事,学会愿进一步深化与团结社的合作,发挥好学会的平台和品牌优势,打造独具特色的出版高地。他要求,学会出版中心要不断提升政治站位,加强专业学习,提高编校水平,引入更加规范系统的编校体系,做大做强学会出版品牌。

座谈会上,辛崇发主席代表日照市东港区介绍了《海曲文学》的编辑过程和出版后的社会反响,他感谢出版社和散文学会出版中心为日照奉献了这套高质量的地方品牌图书。赵统斌主席、李炳峰先生、王川先生等嘉宾从不同角度畅谈了与散文学会出版中心、海东文化合作的经历与感受。文墨传媒赵庆军、海东文化宋登科汇报了项目合作与下一步的工作打算,表示要为更多作者提供优质的出版服务,为团结出版社山东区域精品图书出版工程贡献力量。参会的20多位作家代表都是曾经由学会出版中心、海东文化协助出版的作者,他们也从不同角度表达了感谢,并介绍了下一步的创作计划。

山东省散文学会副秘书长王力丽,作家路洪图、李清、许爱林、程轶、徐萍、于强、辛相国、朱素荣、马常霞、朱长新、张海梅、陈德军、刘英华、雒漓江、蔡景玲、张桂云、孟宪滨、朱虹、李立群等参加活动。

海东

文化

2021年山东省散文学会出版策划中心、济南海东文化发展有限公司将继续深耕文化,推动精品图书出版、策划。期待与更多机构、文友、作者合作。

欢迎加入山东省散文学会!

山东省散文学会成立于1986年,是由山东省作家协会主管、山东省社科联业务指导,在山东省民政厅登记注册的省一级法人学术社会团体。

(0)

相关推荐

  • 梧闽札记:文学是啥东东

    鲁迅先生笔下的丧家的资本家乏走狗.因为一篇<文学是有阶级性的吗?>而受到批判.在任何时代,文学或多或少反映政治倾向.阶级立场等意识形态,所以,文学不全因为讲政治的产生,但无时不刻不烙上作者 ...

  • 梧闽札记:也是古城 石码

    去过'山西平遥'.'湘西凤凰'和'丽江古城',有一种感觉是尘世的美,似乎在远方,那儿有历史文化的积淀,也有风土人情的缤纷,走来走去看来看去,山西平遥留给我的记忆是朱总理的题词'平遥县衙',铁打的衙门流 ...

  • 梧闽随笔:一辆自行的车

    蔡老师,您就是龙海的真人真事--我岳父到86岁时,还天天骑自行车从西湖路36号的骑楼,骑进骑出,前几天,我去那老房子时,发现有一件东西没了--岳父的破自行车,被收破烂的收购了,丈母娘有点伤感说:'卖了 ...

  • 梧闽札记:心中的桃花源

    读书人,从陶渊明的晋朝之后,命中注定了应该读几篇<桃花源记>,因此把桃源当成一个人生的洞天福地.人人都知道,桃花源那地方是武陵渔人发现的,有桃花夹岸,芳草鲜翌.稀客来了,乡下人就杀鸡温酒, ...

  • 山东省散文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王海峰贺信

    多年来,王会长作为省散文学会领导及出版专家,对琅嬛书院以及主事人阿滢给予了深切的关怀和无私的支持,滢深感敬佩,并致诚挚的谢意! 尊敬的垂杨书院诸位同仁并转阿滢先生: 欣闻<散文十二家>出版 ...

  • 梧闽随笔:烂柯山 渔舟唱晚

    浙江省有许多闻名山水,熟知有雁荡山,杭州西湖等,而烂柯山的文化似乎很悠久,据南北朝时期任方所著的<述异记>记载'晋王质入山采樵,见二童子对奕.童子与质一物,如枣核,食之不饥.局终,童子指示 ...

  • 路的尽头是银河

    2021-03-10 文/德鲁伊 据说,推动人类进步的力量就两个,一个是"懒",另外一个是好奇.科技为了懒,这个好理解.好奇,多半是常问"山的那边是什么".&q ...

  • 梧闽随笔:平台 真的很重要

    平台很重要, 本来, <山石码>微信平台 是我个人网络创作平台, 后来, 加上了其他作家的优秀作品, 在这里登台亮相, 进而聚集了人气, 提升了关注度与点阅率-- 这个平台已经不是我个人的 ...

  • 梧闽随笔:南靖龙山 也有'世外桃源'

    "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1500多年前陶渊明写下的诗句,成为许多现代人的向往.拥有一方山居,暂别都市喧嚣,寄情山水之间,何不快哉! 南靖龙山竹溪'大易山庄'沈杰斌贤弟的一组照片 ...

  • 梧闽散文:鸽子

    马年的新春,神州大地一派清朗,许多"马"的吉祥物挂满大街小巷,许多"马"的祝愿声传遍至爱亲朋.而属马的儿子今年亦格外幸运,大年前两天,一位乡下"忘年交 ...

  • [苏通瑞作品] 一双布鞋

    年前,母亲因为路滑摔倒,造成右手手臂粉碎性骨折而住院.住院期间,母亲手臂不能动弹,吃饭只能依靠别人喂养.因为我大哥.小弟家住农村,身在县城工作的我,就义不容辞承担起这项任务.每当我端起饭碗,一勺一勺给 ...

  • 梧闽随笔:自我批评 知道的法宝

    党的优良作风'批评与自我批评',精粹更在于'自我批评',批评别人是我的是非标准和智慧眼光来分析别人的'不足'与'缺陷',似乎有一种'山外看山'的视野,也有一种'自我贡高'的自是-如果出于'善良的愿望' ...

  • 梧闽随笔:会'狂奔'的母亲

    老石码赶圩记 天宝,那边的人味,有点老家梧桥的记忆,过去的赶墟-我经常随父母去,无非想吃一碗鲁面- 近似,赶墟卖龙眼的父亲 10岁那年,我与5岁的小弟争着跟母亲去赶赴龙文小港墟,为了出售前几天剥壳的1 ...

  • “琅嬛·草原文集”正式出版

     [琅嬛书院讯] 由内蒙古作家冯传友与山东作家阿滢联袂主编的"琅嬛·草原文集",近日,由团结出版社出版. "琅嬛·草原文集"收录了包头市九位作家的作品集,其中有 ...

  • 梧闽诗歌:小时候 我的乡愁是玉米(外一首)

    过年,有些红火 更多的感觉 是寂寞 热闹中的孤独 惆怅- 就象这翠竹, 静静地 没有风吹雨打 有落莫的孤单, 阳光从斜对面 照耀过来·· 技杆挺着向上的叶子 根却默默地往下扎 吸吮春天的夜雨 潜存- ...

  • 梧闽诗歌:胡杨林 生命的姿态

    一千年不死 再一千年不倒 一千年又不腐-- 在你的面前 我多么渺小 虽九死而傲立 胡杨林 生命的姿态 千年的岁月 吹不尽的黄沙-- 干涸与酷暑 严寒伴冷洌 我依然如故-- 残枝,落叶 衬出一种执着 活 ...

  • 梧闽札记:讲古大王果仔的靠山

    果仔喜持<作协证> 这辈子只读到初二的陈预果 属马 却被龙海电视台.海峡之声广播电台特聘为'特约讲古员',并授予'草根学者'.闽南语言文化研究员等荣誉! 其实,让果仔心慰的是 被吸收为'龙 ...

  • 梧闽札记:还有缘分 就去镇海卫吧

    那一年38岁,我去后石电厂协调办工作,接待就在协调办指挥部前面的苏雅饭店--时间长了,就发生了故事,苏雅饭店老板的妹妹,看上了协调办的一名帅哥,每当傍晚,她总是款款而来,找各种借口--一到办公楼宿舍坐 ...

  • 梧闽随笔:也是'无忧果' 杨梅

    每年杨梅熟的时候,表弟总是来电话摧促,今年也不例外,虽然杨梅价格大好,每斤有20多元···不似当年驻村九湖荔枝海,听惯了一句民谚'荔枝青,妮奶奶,荔枝红,不认人.'意思是荔枝未熟时,逢人总是热情招呼来 ...

  • 王慧骐 | 一包特殊的信件

    一包特殊的信件 南京  王慧骐 作者王慧骐先生:生于扬州,现居南京.中国作协会员.曾任江苏青年杂志社副总编辑.江苏文艺出版社副社长兼<东方明星>月刊主编.新华报业传媒集团图书编辑出版中心主 ...

  • 梧闽随笔:谈恋爱太老,就买个保险

    有一天,我在办公室看材料,门口突然来了一位风姿绰妁的少妇,看似职业女性,她一开口,我就半醉了:'哥哥,我可以进来吗?'.一位从未谋面的美女,就象长大了的婉君,我连忙站起来说:'可以,有什么事吗?',他 ...

  • 梧闽札记:卓港轶事 红军楼

    今天那位苏支委说:'全社所有老房子,就红军楼没有起过白蚂蚁--以前南溪桥阐未建时,卓港是有海水回潮的现象--'   听村中长老说:''番仔楼'1926年起厝时,有请堪舆地理师排过地理--左青龙显.右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