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凤琴│黄梅杉木朱穴村 外婆家的朱大屋
相关推荐
-
诗人样本||封面诗人:冷河流《落日下观望河流》
冷河流作品 落日下观望河流 文/冷河流 落日下观望河流,远方很近 河流很远.那时太阳正年轻 隔着长长的秋水长天 飘浮在云朵之上的村庄,炊烟四起 风一阵一阵的吹,田野里 爷爷牵着牛儿,慢悠悠的 一个转身 ...
-
黄梅||程沙滩走笔
出黄梅县城向北约十华里就到了小溪河上的渡溪桥,历经风霜的水泥桥墩,在岁月的抚摸中斑斑驳驳.过了桥,左边是杉木乡沙滩村,右边则是黄梅镇商河村. 桥头的几棵老树,在冬天叶子都几乎掉光了,光秃秃的枝丫伸向苍 ...
-
柳景钢:张胜二,外婆家的原野
(一) 外婆家在黄梅县苦竹乡张胜二.张胜二分为上张胜二和下张胜二,属于杨谷志村. 据张胜二<张氏宗谱>载:"张十三自江西德兴迁乐平,生四子.其长子张百七之孙张正六,仕于蕲,后落籍 ...
-
李军||外婆带我回娘家
小时候,我是外公外婆带大的.因为父母工作忙又分居两地等原因,无暇照顾我, 两岁我就被送到外公外婆家.这一呆就是八年,也许因为我妈是长女,那时这一辈就我一个小孩子,加之我的聪明伶俐.乖巧可爱,外公外婆对 ...
-
清明祭外公外婆
外公(1899-1971)外婆(1906-1980)本来无儿无女,人到中年收养了我的母亲,辛辛苦苦把母亲养大成人.操劳一生无怨无悔,把所有的爱都给了我们这个家,直到去世也没有享受一天的好日子.二零 ...
-
孔东梅:1978年,已到入学年龄的我,告...
孔东梅:1978年,已到入学年龄的我,告别外婆,来到父母身边.次年外婆终于获准进京,当时正逢建国30周年.从1949年坐火车去北平在山海关遇阻,到现在中央派专机去上海接她来首都,为了这一天,她足足等了 ...
-
我的黄梅我的村
在故乡的夜晚,仿佛忘记了失眠即便睡梦中被犬吠声惊醒接着还会深沉的睡去每天说那么的话,抵得上在他乡一年的发声多么舒畅啊!此心安处是吾乡
-
黄梅| 哦 老街
黄梅| 哦 老街 曹锦军 当冬日的一抹阳光懒洋洋地照在独山老街的时候,已是上午十一点. 老街两边的店铺还保存着那份淳朴,青砖青瓦木门板.只是不远处的老电影院已是残垣断壁在那发呆,就连独山供销社的许多老 ...
-
七房+外婆家的祖屋
七房 大家不要理解错,这只是一个位置名称.这么多天,和朋友们说了这么多关于我和我家乡的故事.现在就说说家乡这小山村的历史,尽量简单些,其实我们村以前只是一个地主的大宅.当然并不是戏台被打死那一个.要早 ...
-
王唤柳|黄梅王氏姓氏来源
黄梅鼓角王氏 一.姓氏由来及迁播 中华王氏由来,出自姬姓王.子姓王.妫姓王.少数民族改姓王. 姬姓王即周文王周武王之后代--周灵王的太子晋.太子晋,字子乔.15岁以太子身份辅佐朝政,周灵王倚重他,诸侯 ...
-
商宏志:永远屹立的家风“旗杆”
封建科举时代,各地凡族中有人荣膺进士.举人功名,必在宗祠或祖厝门前竖立功名旗杆以显门楣,光宗耀祖.并作为楷模,激励后人发奋读书.积极进取.从文化的角度来看,功名旗杆早已超越了光宗耀祖的意义,成为古代科 ...
-
外公的酒
1996年,外公中风,从信用社主任的位置上退休,左侧从手到脚皆失活动能力,幸而,锻炼锻炼,还可拄拐缓慢行走. 我几乎是外公外婆养大的,与他们自是亲切.后院开个小门,撤了门栓,便是他俩的露天厨房,房外有 ...
-
黄梅||全县第四届群众广场舞复赛掠影(上)【纪实摄影】
黄梅||全县第四届群众广场舞复赛掠影(上) 8月2日19:30,文化力量· 民间精彩"宏威· 盛世华城杯"全县第四届群众广场舞比赛活动在 盛世华城广场举行. 这次大型广场舞大赛由中 ...
-
黄梅|东港岸边(二)
黄梅|东港岸边(二) 曹锦军 东港是有才气的,在孔垄两岸附近的邢大墩.邢港.汤大等村或墩,自古以来,人才辈出,民风淳朴. 在邢大墩,清乾隆年间有鄂赣皖三省黄梅戏代表人物邢绣娘,是她把黄梅戏从民间小戏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