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星 | 船到芒稻闸口

可供568爬上岸的,是一条垂直的阶梯。老闵提醒他:“等水涨高了再上来,安全第一!”其实568爬这样的阶梯,跟爬平原地区的假山差不多。他是船民,30多年的“水上漂”。
568是船舶编号,在航道上,也是船主的代号。过闸管理系统里,568没有确认进闸信息,作为闸上老职工,老闵判断问题可能出在手机上。他走出值班室,到岸边喊568上来一趟。
果然,568手机卡得严重。老闵说:“你这手机要换了。”568回:“去年才换的。”老闵说:“一年要换两次。”568笑起来:“跟闵师傅借钱?”他们开玩笑毫无顾忌。一边,老闵让568点开手机,帮他刷新、清理内存、重新登录,在APP里补点过闸“确认”。怕下一道闸再出问题,老闵反复教568怎么去找信息,怎么确认。568千恩万谢:“过一天请闵师傅喝酒去!”老闵当然不会答应568去喝酒,不过他还是被温暖了一下。
20多年前,老闵还是小闵,刚从部队退役,到船闸上班,同事说,我们的工作是跟船民打交道,费劲吃力,有时说不定要吵架。
那时候的船到了芒稻闸口,船民要先把船停靠在指定的停泊区,然后腋下夹着航行簿子,乘小机划上岸,履行登记缴费手续,再回到船上等待工作人员指令。闸上有严格的管理规定:一天放船队,另两天放单机船;危险品船只单独放行。船民都想缩短待闸时间,往往争先恐后,虽是人之常情,但没有规矩就不成方圆。春运期间,船舶一多,越忙越乱,有的船民乘机浑水摸鱼,不按指令开船进闸。有时逼不得已,老闵他们调来航政艇,直接进航道干预,与船民近距离接触,经常发生言语或肢体冲突。
自从2014年进行升级改造之后,芒稻船闸全面进入智能管理系统时代:船舶都用上了水上ETC,船民手机上下载一个便捷过闸APP,就能完成申报登记、缴费手续,能看到自己船舶的待闸时间,不必上岸。但是,有不少船民因为年龄偏大、文化水平有限,操控一台智能手机比操控几百吨的大船还费事。常常,利用船舶停留在闸室里的二十多分钟,老闵给船民进行短期手机“培训”。你别说,船民现学现用,效果还不错。
568和老闵闸上相遇,是人与人之间相遇之一种。老闵说,多年前有人这样形容过闸船民:“船头三块板,不是吵就是喊。”那时候通讯技术落后,岸上与船上沟通渠道狭窄,容易引起矛盾。随着科技的进步,文明程度的提高,管理手段与方式的改进,那样的时代已经基本终结。老闵说,他感谢“仓廪实而知礼节”的时代让船民素质提高,更感谢高科技让自己的劳动强度变小:如今,他不需要站在岸边,冬天喝冷风夏天晒毒日头,只需要坐在干净的值班室里,骄傲得像坐在帐幕里指挥千军万马的将军:点点鼠标,就能操控整个船闸系统工作。这是属于他的福祉,也是属于这个时代很多人的福祉。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