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文鞭影》卷一 四支 王胡索食 罗友乞祠


《龙文鞭影》卷一  四支 王胡索食  罗友乞祠


王胡索食  罗友乞祠

【拼音】:wáng hú suǒ shí  luó yǒu  qǐ cí

【解释】:

1、王胡索食:晋朝人王胡字修龄,家贫,陶胡奴担任乌城令,送一船米赠给他,王胡推辞不受,说:“王修龄若饥,当就谢仁祖索食,不须陶胡奴米。”

2、罗友乞祠:晋代人罗友好酒,喜欢向人求食,如果到得早就躲在门边,等到天亮后得到食物才回来。后来桓温推荐他担任了裹阳太守。

王胡索食

王胡之,字修龄,东晋书画名家王廙(音同“义”)的次子,与王羲之是堂兄弟的关系。

王胡之在东山居住的时候,日子过的颇为拮据,陶范(陶侃的儿子,小字胡奴)听说了,就来送给王胡之一船米,王胡之不肯要,说道:“我如果没饭吃了,自然会去找谢尚(字仁祖,东晋的名士,谢安的从兄)要饭吃,用不着你的米。”

陶侃出身寒微,虽然身居高位,但是他的家族仍然被名门望族所看不起。

罗友乞祠

罗友,字它仁,东晋时人。罗友这个人很有意思,喜欢蹭吃蹭喝。《世说新语·任诞》里面记载了几则关于他的趣事。

一次,有一家人要举行祭祀,罗友想趁机去要点吃的,可去得太早了,祠堂还没开门呢。主人家出来迎神时看到他,问他:“还不到祭祀的时候,你为什么在这里?”罗友老实回答道:“听说你们这里祭祀,我想来要一顿饭吃。”说罢就躲到门旁,一直候着,候到人家祭祀完开吃的点儿上。主人家也客气,给了他食物,在得到食物后罗友就离开了,一点也没有难为情的样子。

这主人家也挺有魏晋风度的,换成今天多半乱棒打出去。

后来罗友去当荆州刺史桓温的从事,有一次桓温召集大家给车骑将军王洽送别,当然免不了又是一顿吃喝。本来没请罗友,但罗友也来了,说是有事要跟桓温说。桓温一看既然正是饭点儿,那就边吃边谈吧。可罗友一坐下拿起筷子就只顾吃起来,半天什么话也不说,一直到吃饱了,才告辞退出。

桓温问他:“你刚才不是要商量什么事么,为什么不说就走呢?”罗友老老实实地回答说:“我听说白羊肉味道很美,一辈子还没有机会吃过,所以冒昧地请求前来罢了,其实没有什么事要商量的。现在已经吃饱了,就没有必要再留下了。”说话的时候还是没有一点羞愧的样子。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