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北京春节习俗之除夕

做花灯

   卖芝麻秸

放鞭炮

   做花灯

老北京逢年过节有挂红灯迎新年的习俗,每到腊月,街市上卖灯的店铺和摊商就多起来了,到处红灯高悬。那时家家门口都会挂红灯,小孩子则提着红灯到处逛,营造出一派新年的喜庆气氛,北京城也就有了浓郁的年味。

除了红灯,能工巧匠们还陆陆续续创制出一些带有娱乐性的灯笼,例如用竹批儿扎制成各种造型——红金鱼、绿蝈蝈、带花的桃子……用油纸糊在竹架子上再画上图案加上提梁,深受儿童的喜爱。童年时一到过年,父亲就买很多种类的动物灯笼,孩子们点上灯一起在前后院游走,哪儿黑往哪儿去,黑暗里立刻光明一片,实在太好玩了!

还有一种叫“走马灯”的,它是个六边形的筒子,上面装一个伞形的风轮。灯下面点燃的蜡烛热气向上流动风轮就转了起来,带动装在竖杆上的各种戏曲人物,比如《西游记》里的唐僧、猪八戒、孙悟空、沙和尚全都动了起来,绕着蜡烛转,把影子投在外层的白油纸上,十分的神奇,这也成了欢度除夕的一大乐事。

  卖芝麻秸

因为有“芝麻开花节节高”的谚语,所以芝麻这种农作物被人们赋予了吉祥美好的象征寓意,“踩岁”的民俗也由此而生。我小时候家里长辈在除夕晚上,会把芝麻秸铺在院里再让孩子们上去踩碎发出噼噼啪啪的声音,我奶奶说这叫“踩岁”,祝来年的日子像芝麻开花一样节节高,越来越好。“碎”与“岁”谐音,寄托了“岁岁平安”的美好愿望。

老北京民俗中,过年有“三岁”——守岁、压岁和踩岁。芝麻秸因此也就成了过年备办年货时的必买之物。农民在寒冬腊月,把打成捆的干芝麻秸,挑进城走街串巷吆喝 “买芝麻秸来——”,很受老百姓欢迎。

放鞭炮

春节放鞭炮的习俗已有上千年的历史,相传古代每逢腊月三十除夕之夜就有一个叫“年”的恶鬼来伤害人,在火药发明之前,人们用火烧竹筒使之爆裂发出巨响吓退“年”,“爆竹”即由此得名。后来有了火药和纸张,就用纸张卷成圆筒装上火药点燃爆炸,而这种习俗也由防“年”逐渐演变成除夕制造节庆气氛的一种娱乐方式。例如带响的为炮仗,最初只有单响的叫“麻雷子”,其形体粗大,装药多声音也大;后来发明了双响的“二踢脚”也叫“二梯子”,第一响把它打上天空,然后在空中炸开第二响,其声音巨大还伴有火光。之后又发展出把单响的编成串,点燃后发出密集的噼里啪啦的连续声响而营造出更加火爆的吉庆气氛,这就是后来所说的 “鞭”。

除了炮仗,还有不带响的“花”。记得当时比较常见的有一种叫“起花”,是在爆竹上加一根长长的苇子杆,点燃后不爆炸而是从下面喷射出火焰向高空飞去。“起花”尾部可以喷出一长串的火光,能飞几丈高,十分耀眼。还有一种铜钟形的,泥制外壳,金色,内填火药,上面有一小口用纸贴住,燃放时揭去纸片点燃引信,口部就会喷出伞状的火花,先是越喷越大之后慢慢变小最后还会冒着小火苗迟迟不灭,场面十分壮观,放花时全家围观拍手喝彩的情景现在想起还是历历在目。老北京俗话说“姑娘爱花,小子爱炮”,这话不假,我那时就是个热衷放鞭炮的小子。(何大齐)

(0)

相关推荐

  • UC头条:中国千年鞭炮史: 无鞭炮, 不中国

    点击加载图片 放鞭炮传承了千年 鞭炮在中国的起源非常久远,但中间也经过了漫长的演化过程,直到唐宋之间才出现了真正意义上的鞭炮,而烟火也是在鞭炮产生之后,从鞭炮中演化出来的.从宋朝开始计算,鞭炮传承也有 ...

  • 庆新年,哪些传统习俗为何沿袭千年不衰?背后的真相竟然另有深意

    我的家乡是孔孟桑梓之地,文明礼仪之邦,是儒家文化的发源地,这里自古以来,讲究传统礼仪,民间有'礼多不伤人'之说.下面聊聊家乡过年时的传统风俗. 除夕这天,家家户户贴春联.门神.灶君,院中供奉天地之神, ...

  • 烟花爆竹到底该不该禁?传承了千百年的燃放烟花习俗,该何去何从

    我是狼君,一个陪您读历史的工科小伙儿 还记得春节前夕的1月16日,一则昆明全面解禁燃放烟花爆竹的短视频刷爆全网吗?不在昆明的你有没有羡慕? 反正狼君是羡慕了,因为狼君这里早在2020年11月份就发布了 ...

  • 中国人放鞭炮的历史变迁,你知道最初的爆竹是怎么玩的吗?

    中国人的春节,如果要选一个代表性的符号,我觉得一定是放鞭炮. 所以中国人的年味,很大程度上就是和鞭炮声联系在一起,就是鞭炮的那种硝烟味. 那么大家知道,咱们中国人放鞭炮的历史变迁吗? 最初咱们老祖宗放 ...

  • 桂平人文:淡淡的年味,淡淡的谈——曾经的年味,曾经的风俗

    读史知今,广西各地历史解说,少为人知的地方志历史,欢迎关注! 正月十五,元宵节,这春节也就算是过完了,不知道,这个年,你过的怎么样? 因为生活方式,物质供应,社会发展等等,各种各样的原因,现在的年,总 ...

  • 老北京春节习俗之初八

    正月初八,又称顺星节,我小时候听奶奶说:"初八这一天,所有的星星都下界到人间,天上星星光芒闪烁,是大人给孩子指认星星的好机会".所以古时候就有这天晚上,点起花灯和天上的星星遥相呼应 ...

  • 广东各地春节习俗:除夕晚上熬粥最重要 西江的男人最清闲

    在中国过去的传统中,每年农历的第一天,被称为元旦或新年,而岁末的最后一天,则被称为除夕."除"的意思就是一年十二个月的美好时光,就如同流水一般的逝去.不过在普通老百姓心中则更希望经 ...

  • 春节过年习俗:除夕

    2021年 除夕 2月11日 腊月三十又称除夕,中国传统节日之一.每年农历腊月的最后一天的晚上,它与春节(正月初一)首尾相连.'除夕'中的'除'字是'去,易,交替'的意思,除夕的意思是'月穷岁尽',人 ...

  • 山东人的春节习俗文化

    春节,是中华民族最隆重的传统佳节,几千年来,人们对春节都极为重视,庆祝活动极其隆重.热烈,并有许多的讲究和习俗.作为齐鲁文化发源地的山东,地域面积大,背靠大陆面朝海洋,各地之间的春节风俗也不尽相同. ...

  • 祖国各地春节习俗

    春节对于我们所有的中华民族是最隆重的传统佳节,关于过节的形式丰富多彩,各地都有不同的庆祝方式,因为也会带有浓郁的各地方特色. 东北 东北人在饺子中放硬币(现在多用花生或其他果仁代替),谁吃到这样的饺子 ...

  • 晚清厦门的春节习俗

    --萧宝芬<鹭江竹枝词>选 (清)冷枚<闹春图> 贺春 [引]暖帽上多有槟榔环积,登堂不求见主人,只向神前一揖而去.女人相见,亦互相登贺. 槟榔堆帽似簪花, 绿衬猩红出色加. ...

  • 老北京元宵习俗  元宵曾叫“汤团”

    本周六就是元宵节,在人们心目中,不到元宵节,春节就还没有过完. 同除夕一样,元宵节有着悠久的历史.元宵节又称为"灯节"."上元节"."元夕" ...

  • 老北京春节讲究的“里外三新”是指哪三新?

     贴福字迎新春.迎新,是老北京春节的文化之根. 严格地说,老北京的春节专指一天--立春日.现在过的所谓春节,那时候叫做"元旦"或者"新年".1912年1月1日, ...

  • 小学有关春节习俗作文:过年啦

    春节到了,家家户户喜气洋洋,团团圆圆. 春节有许多习俗,比如:贴春联,放鞭炮,吃饺子等等. 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了解它们吧!贴门神这是几乎家家户户过年都要做的,关于贴门神还有一段有趣的神话传说:相传在古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