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5年前鲁迅深夜离世,留下7条遗嘱,劝子孙不得从事这两个行业

鲁迅先生,原名周树人,是我国家喻户晓的文学家、革命家、思想家,他对我国现代文学、民族文化、乃至整个中国社会思想文化发展都有着重要影响。世人曾这样评价鲁迅:

“鲁迅的方向,就是中华民族新文化的方向。”

其实鲁迅不仅在中国影响深远,他在整个世界文坛,尤其是日本、韩国等亚洲国家的思想文化领域都有着重要地位和影响。可以这样说,鲁迅在二十世纪就是东亚地图上影响力最大的作家之一。

即便是在今天,我们依旧可以在杂志、文集、甚至上看到鲁迅先生的作品或是名言,相信只要是接受过义务教育的中国人,在学生阶段或多或少都接触过一些鲁迅先生的作品。

与世长辞,死因成谜

这样一位历史伟人,最终在1936年10月19日陷入了永远的长眠,无数人为他哀悼、为他哭泣。与此同时,许多人在鲁迅逝世后又将目光转向了他的死因和身后事。

首先对于鲁迅死因,最广泛的说法是他因肺病猝死,而长期吸烟的鲁迅会患上肺病非常正常。但是也有部分人认为,鲁迅的死跟日本人脱不了关系。大家都知道,鲁迅是弃医从文,对医疗知识本身就有着一定了解,不可能完全不了解自己的身体状况。

另外,鲁迅的病其实并不算是什么不治之症,而且当时上海的医疗条件在国内也是很优越的,只要发现及时、治疗得当完全是可以治愈的,何况鲁迅当年也才55岁,身体素质也还好。当然,最让人对鲁迅死因产生怀疑的还是因为当时为他看病的是一位日本医生——须藤。

据悉,须藤医生原本是日本的一名军医,还曾是上海在乡军人会的副会长,而这个军人会则是主张日本侵略中国的。而当时鲁迅虽然不去攻击日本,但也是妥妥的爱国主义者,多次明确主张反对日本侵略的。

更令人起疑的是,这位须藤医生在鲁迅先生去世不久之后就销声匿迹了,而且据说在须藤为鲁迅看诊期间就曾对鲁迅病情做出过误诊。其实在得知须藤医生的真实身份后,鲁迅的弟弟周建人就提议换医生,不过鲁迅对须藤的身份并不是很在意,因为鲁迅本身就在日本留过学,还交过不少日本朋友,他本人对日本人并不抱有什么偏见。

鲁迅的死与须藤医生究竟有没有关系呢,这件事情至今还颇有争议,但是多数人都倾向于须藤医生在其中动过一些手脚。

预知死亡,留下遗嘱

前面说到鲁迅是弃医从文,而在他死前一个月的时候,他也清楚自己大概是熬不过去了,于是在杂志上发表了一篇名为《死》的文章,并在其中列出了自己的七条遗嘱。遗嘱的内容大致如下:

一、不得因为丧事,收受任何人的一角钱。——但老朋友的,不在此例。

二、赶快收敛,埋掉,拉倒。

三、不要做任何关于纪念的事情。

四、忘记我,管自己生活。——倘不,那就真是糊涂虫。

五、孩子长大,倘无才能,可寻点小事情过活,万不可去做空头文学家或美术家。

六、别人应许给你的事物,不可当真。

七、损着别人的牙眼,却反对报复,主张宽容的人,万勿和他接近。

遗嘱的前三条交代了他自己的后事,后四条则是对自己子孙的告诫,都保持了鲁迅的一贯风格。他希望在自己去世之后能够低调办完自己的后事,不想被人们记住和打扰。一个在社会上拥有巨大影响的人能持有这样的心态也是很难得了,不过鲁迅注定不能如愿,因为尊敬和喜欢他的人实在是太多太多了。

就在鲁迅刚刚去世之后,宋庆龄、茅盾等文人就专门为鲁迅组织了一个治丧委员会。而后,因为去祭拜鲁迅先生的人太多,人们又成立了一个治丧办事处,据悉,第一天去祭拜鲁迅的就有五千人左右。

鲁迅的丧葬仪式也是当时的一个奇景,停棺处到下葬处中间有十多公里远,在这个过程中鲁迅的棺木是一路被抬过去的,路上还一直被人们拥簇着,展现了一代文豪的巨大动员力。

在鲁迅的遗嘱中,最后两条还是很正常的对子孙的叮嘱,但是第五条乍一看也有些令人疑惑,为什么鲁迅告诫自己的子孙如果没有才能的话不能从事文学家或美术家的工作呢?

首先,鲁迅在文学方面的造诣毋庸置疑,他自然明白没有这方面才能很难在文学这条道路上走下去。其次,虽然很多人都不知道鲁迅于美术方面有什么研究,但实际上他不仅翻译过许多画集,还专门写过几十篇有关美术的论文,所以在美术方面鲁迅也是有一定发言权的。这样也就不难理解鲁迅为什么会给后代留下这样的嘱咐了。

除了这七条广为人知的遗嘱,鲁迅在《死》中还有这样两句遗言:

“我的怨敌可谓多矣,倘有新式的人问起我来,怎么回答呢?我想了一想,决定的是:让他们怨恨去,我也一个都不宽恕。”

这也表明了鲁迅的鲜明的人生态度,理智且果断。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