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魏安智科研团队研究发现植物无融合生殖控制基因
相关推荐
-
[首藏作品](6274)全靠国产自育品种 小麦播种面积减少产量却大增
全靠国产自育品种 小麦播种面积减少产量却大增◎本报记者 马爱平粮食育种科技系列报道③杂交小麦是世界上唯一尚未开发的主要粮食作物杂交种业,产业潜力巨大,预计每年可创造市场价值300亿元-500亿元,国内 ...
-
模拟试题 | 2021年高考生物全真模拟卷(四)
(考试时间:45分钟试卷满分:90分)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第Ⅰ卷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 ...
-
为了器官移植,进行的“人猪杂交”实验,半人半猪胚胎带来希望
为了器官移植,进行的"人猪杂交"实验,半人半猪胚胎带来希望https://cpu.baidu.com/1022/b5a154d4/i/detail/4846111055421553 ...
-
人类和动物都有生殖隔离吗?5位女子主动参与实验,结果如何?
每当谈起肤色,我们很自然地把人类分为黄种人.白种人.黑种人以及棕种人.但事实上,这种划分是狭隘的,不管什么肤色,只有外观上的不同,本质上都是智人,20万年前起源于相同的非洲智人祖先,所以也就不会有生殖 ...
-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魏安智教授团队破译花椒基因组,揭示花椒基因组的进化和麻味物质合成通路
花椒(Zanthoxylum bungeanum Maxim.)是芸香科花椒属植物,是著名的"八大调味品"之一,为我国特色药食同源植物,具有重要的经济价值.我国是花椒的原产国和主产 ...
-
世界首款!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宋卫宁教授团队突破关键瓶颈,“大麦芯片”成果重磅发布
近日,世界首款大麦高密度液相SNP芯片--大麦40K SNP(单核苷酸多态性)芯片成功发布.该液态芯片由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宋卫宁教授团队联合博瑞迪生物技术有限公司合作研发,突破了以往全球大麦芯片缺乏我国 ...
-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魏晓妹教授
魏晓妹(1957.8),甘肃甘谷人,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干旱.半干旱地区水资源开发利用与管理.水量转化理论与调控技术方向的教学与科研工作. 1982年元月从原陕西机械学院水利系毕 ...
-
Advanced science |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宋卫宁教授团队在适应性进化和物种形成领域取得重...
2020年11月13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宋卫宁教授团队在国际知名期刊<Advanced science>上在线发表了题为"Genomic and Phenotypic Diver ...
-
科研 |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综合代谢组和转录组数据揭示苹果果实发育和成熟过程中代谢组学变化的分子机制(国人佳作)
编译:一个矫情的农民,编辑:Tracy.江舜尧. 原创微文,欢迎转发转载. 导读 苹果是蔷薇科植物的一员,是世界上温带地区最重要的经济水果作物之一.苹果在成熟过程中伴随着味道.硬度.香气和颜色的巨大变 ...
-
科研 |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代谢组+转录组探索调亏灌溉对赤霞珠葡萄花青素合成的影响机制(国人佳作)
编译:一个矫情的农民,编辑:Tracy.江舜尧. 原创微文,欢迎转发转载. 导读 花色苷是葡萄中重要的水溶性色素,影响葡萄果实颜色.葡萄的品质,最终也会影响葡萄酒的风味,同时,花青素也是重要的营养成分 ...
-
科研 |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FEMS Microbiol. Ecol.:高海拔极端条件下山羊胃肠道微生物的组成和功能适应性
编辑:微科盟木木夕.江舜尧. 微科盟原创微文,欢迎转发转载. 导读 反刍动物在粮食安全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其通过瘤胃微生物的发酵作用将人类不可食用的含有木质纤维的植物转化成牛奶.肉类及绒毛等高价值动物产 ...
-
科研 |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上官周平:土壤微生物碳循环功能基因丰度随着长期次生演替逐渐下降
本文由刘瑾编译,玛莉.江舜尧编辑. 原创微文,欢迎转发转载. 导读 植被演替过程中,植被类型.土壤理化性质及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都在发生着协同变化,然而长期演替过程中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和功能如何改变尚不 ...
-
【人物与科研】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谢卫青课题组:金催化的吲哚1,6-二炔多米诺环化反应研究
导语 吲哚稠合双环[3.3.1]壬烷骨架结构广泛存在于吲哚生物碱中,因此发展该骨架结构的高效合成方法对于相关吲哚生物碱的合成具有重大意义.近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谢卫青课题组报道了一种Au(I)催化的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