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康[三国时期学者]
孟康在正史中未见专传,关于其生平事迹的资料非常稀少,古代学者对他的研究也只是零散见于各种古籍之中。孟康家世、身份众说纷纭,莫衷一是。主要有以下几种说法:
其一,有学者认为孟康是孟子的后裔。
明代凌迪知《万姓统谱》:“孟康,字公休,孟子十八代孙。(下略)”
清代《孟子世家谱》则载孟康是孟子十七代孙。
其二,《三国志·魏书·刘劭传》“郎中令河东杜挚等亦着文赋,颇传于世”句下,裴松之注引《文章叙录》中毋丘俭与杜挚应答诗,中有:“胡康出垄亩,杨伟无根基,飞腾冲云天,奋迅协光熙”之语,又引《庐江何氏家传》曰:“明帝时,有谯人胡康,年十五,以异才见送,又陈损益,求试剧县。诏特引见。众论翕然,号为神童。诏付秘书,使博览典籍。帝以问秘书丞何祯:'康才何如?’祯答曰:'康虽有才,性质不端,必有负败。’后果以过见谴。”裴松之案:“魏朝自微而显者,不闻胡康;疑是孟康。康事见杜恕传。杨伟见《曹爽传》。”裴松之怀疑魏明帝时年少而任官的“胡康”为孟康,但此说亦遭非议。卢弼《集解》引清代何焯、赵一清、潘眉说,以为“胡康”从出仕年龄、籍贯、治绩等情况看,当另为一人。
其三,《晋书·王浚传》提及“太子洗马孟康”,多数学者认为和注汉书的孟康是两个人。如明代余寅、清代钱大昕、赵一清等。
其四,目前关于孟康生平最早以及最详细的资料见于《三国志·魏书·杜恕传》中南朝宋裴松之注引《魏略》:“恕在弘农,宽和有惠爱。及迁,以孟康代恕为弘农。康字公休,安平人。黄初中,以于郭后有外属,并受九亲赐拜,遂转为散骑侍郎。是时,散骑皆以高才英儒充其选,而康独缘妃嫱杂在其间,故于时皆共轻之,号为阿九。康既才敏,因在冗官,博读书传,后遂有所弹驳,其文义雅而切要,众人乃更加意。正始中,出为弘农,领典农校尉。康到官,清己奉职,嘉善而矜不能,省息狱讼,缘民所欲,因而利之。郡领吏二百余人,涉春遣休,常四分遣一。事无宿诺,时出案行,皆豫敕督邮平水,不得令属官遣人探候,修设曲敬。又不欲烦损吏民,常豫敕吏卒,行各持镰,所在自刈马草,不止亭传,露宿树下,又所从常不过十余人。郡带道路,其诸过宾客,自非公法无所出给;若知旧造之,自出于家。康之始拜,众人虽知其有志量,以其未尝宰牧,不保其能也;而康恩泽治能乃尔,吏民称歌焉。嘉平末,从渤海太守征入为中书令,后转为监。”卢弼《三国志集解》对裴松之引《魏略》的这段材料有所分析。考察出“黄初中,以于郭后有外属”中郭后所指及其与孟康的关系。卢弼在此句下注云:“郭后亦为安平广宗人,郭后传》:后姊子孟武。故云于郭后有外属。”魏朝有两位皇后姓郭,一位是文德郭皇后,另一位为明元郭皇后。明元郭后为西平人,而文德郭后乃安平广宗人。《文德郭后传》云:“文德郭皇后,安平广宗人也。”卢弼《集解》:“弼按:本志《杜恕传》注引《魏略》云:孟康,安平人。黄初中,以于郭后有外属,并受九亲赐拜。葢后姊适孟氏,故云九亲。”三国的安平郡广宗县,约当今河北省邢台市的广宗与威县之间。按照卢弼的解释,孟康应为文德郭皇后姊夫家的子弟,或即皇后姊子。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