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伤寒必须通脉诊
相关推荐
-
伤寒论六经辨证三分法
伤寒论六经辨证三分法 共四种三分法.分别取自<黄帝内经>.<成无己伤寒明理论><胡希恕病位类方解><刘邵武三部六病> <黄帝内经>阴阳离合论 ...
-
三阴三阳六经病的脉证应用要略(下)
天堂鹤 一品医堂 今天 5. 少阴病提纲:"少阴之为病,脉微细,但欲寐也". 主证对应:精神差,昏昏欲睡,欲吐不吐,恶寒蜷卧,下肢肿胀,咽干痛,烦躁,发热.便血. 脉法对应:&q ...
-
解读《伤寒论》第4条
作者:刘丹 病邪传经与否 [原文]伤寒一日,太阳受之,脉若静者,为不传:颇欲吐,若躁烦,脉数急者,为传也.(4) [译文]初感风寒,当是太阳经受邪而发病,如果脉象平静如常,则表现病邪仍在太阳,不会向它 ...
-
现代汉方名家伤寒派腹诊论著选译(十四):矢数道明论腹诊(2)
矢数道明论腹诊(2) 9,里急 里急,指腹里,即腹皮之下的拘挛状态,呈拘紧的感觉.包括腹直肌拘挛,腹膜炎等疾病的腹部绷张突出状态也在其中.在虚性腹证,即使有便秘,也禁忌泻下剂.此时常用小建中汤.大建中 ...
-
伤寒大师刘渡舟教你读伤寒
<伤寒论>作为中医经典之一,如何学好它是困扰很多中医人的问题.本文摘选自<伤寒论通俗讲话>,听听伤寒大师刘渡舟如何读伤寒? 学习任何一门科学,都要掌握良好的学习方法,有了好的学 ...
-
一篇文章读懂中医脉诊
一篇文章读懂中医脉诊 原创 王蓄之 天下无疾 2018-05-30 中医师将三个手指放在寸口上,究竟在体会什么呢?脉诊的基本内容,或者说基本的着眼点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部位,二是脉象.部位,即上面讲到 ...
-
再读伤寒:直击“伤寒”与“六经”的真面目
日期:2021年01月05日 感悟:古老医学进入现代医学体系的唯一理由就是治病有效,若非如此,那就是欺骗. "余宗族素多,向余二百.建安纪年以来,犹未十稔,其死亡者,三分有二,伤寒十居其七& ...
-
人唯心静,方得从容 | 山东满玉玺医生 • 仲圣师友读伤寒68
<伤寒论> 辨太阳脉证并治(下) 东汉 张仲景 128.问曰:病有结胸,有藏结,其状何如?答曰:按之痛,寸脉浮,关脉沉,名曰结胸也. 129.何谓藏结?答曰:如结胸状,饮食如故,时时下利, ...
-
伤寒大师刘渡舟教你读伤寒 !!!
杏林讲坛 公众号 <伤寒论>作为中医经典之一,如何学好它是困扰很多中医人的问题.本文摘选自<伤寒论通俗讲话>,听听伤寒大师刘渡舟如何读伤寒? 学习任何一门科学,都要掌握良好的学 ...
-
伤寒大师刘渡舟教你读伤寒 !
<伤寒论>作为中医经典之一,如何学好它是困扰很多中医人的问题.本文摘选自<伤寒论通俗讲话>,听听伤寒大师刘渡舟如何读伤寒? 学习任何一门科学,都要掌握良好的学习方法,有了好的学 ...
-
伤寒的脉诊有些什么特点?
<伤寒论>正是掌握了六经病的主症主脉,从而展开了识别六经病经证.府证.正局.变局.坏证.合病.病.传变等性变.脉象是病理变化的外在表现,除特殊情况下,脉象总是如实地反映着机体的病理状态.因 ...
-
《伤寒杂病论》用户说明书(读伤寒前必看的说明书)
[免责声明]图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一.为什么要学「伤寒杂病论」 山东中医药大学李心机教授说过:学习「伤寒论」就是为了学会和掌握三种方法:1.是学会和掌握读懂「伤寒论」的方法.2.是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