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年作》唐·刘长卿

乡心新岁切,天畔独潸然。
老至居人下,春归在客先。
岭猿同旦暮,江柳共风烟。
已似长沙傅,从今又几年。
注释
天畔:天边,指潘州南巴,即今广东茂名。
潸(shān)然:流泪的样子。
居人下:指官人,处于人家下面。
客:诗人自指。
岭:指五岭。作者时贬潘州南巴,过此岭。
长沙傅:指贾谊。曾受谗被贬为长沙王太傅,这里借以自喻
译文
    新年来临,思乡的心情格外迫切,想到自己漂泊在外不禁潸然落泪。
    年老了反而被贬谪他处居于人下,连春天也脚步匆匆走在我的前头。
    在岭南早晚只能与猿猴相依作伴,或与江边杨柳共同领受风烟侵吹。
    我已和被贬为长沙太傅的贾谊同遭遇,不知今后还要几年才能还乡?

赏析

  在唐代,长沙以南地域都很荒凉,潘州一带的艰苦而可想而知,诗人受冤被贬,从鱼肥水美的江南苏州迁至荒僻的潘州,委屈之心不言而喻。

  “乡心新岁切,天畔独潸然”这两句是说新年已至,自己与亲人们相隔千里,思乡之心,自然更切。“乡心”,思乡之情;“新岁”,新年;每逢佳节倍思亲,诗人的思乡之情自然更加迫切难抑了。“天畔”,天边,这里指岭南;“潸然”,泪流的样子;独处异乡,又逢新年,思乡情切的诗人怎能不黯然神伤,老泪纵横呢?开篇的“切”和“独”,奠定全诗孤苦悲凄的情感基调。

  “老至居人下,春归在客先”是由 薛道衡“人归落雁后,思发在花前”化出,在前人单纯的思乡之情中,融入仕宦身世之感,扩大了容量,增强了情感的厚度。“老”、“居人下”是诗人自况;一个“至”字,满含年老失时的辛酸和仕途失意的悲愤:刚正到老,却落了个受人陷害、寄人篱下的下场!沉痛之情平淡道出反而更显沉痛;“客”,指诗人自己;“春归”,春回大地、回故乡,有拟人意;一个“先”字,既有羡慕:要是自己能像春天一样,早早回到故乡,那该多好啊!更有埋怨:我还在天涯漂泊,春天怎么就先行回归了呢?年老失意,春归己留,正是诗人“潸然”的原因。

  “岭猿同旦暮,江柳共风烟”这两句描绘天畔荒山水乡节序风光。猿啼积淀着哀伤的诗歌意象。“岭猿”,岭南山间的猿猴;“旦暮”,从早到晚;“风烟”,晨风暮霭;“同”、“共”二字,写尽了诗人孤独无告、迷惘无依的凄苦情状:谪居异乡,只能同无情的动物为伍,只能与无感的植物结伴,岭猿声哀,江柳意迷,纵有万般心事,又何处得说?自身遭遇的凄苦,前途未卜的迷惘,全在景中。

  “已似长沙傅,从今又几年?”这里借用贾谊的典故,洛阳才子贾谊,有济世匡国之志,脱颖初露,而为权贵宿老谗毁,疏放为长沙太傅。诗人这次遭贬,也是以功蒙过,怏怏哀怨,时有流露:“地远明君弃,天高酷吏欺”(《初贬南巴至鄱阳题李嘉祐江亭》)故引贾谊为同调,而有“同是天涯沦落人”的“已似”之感。而自忤权门,担心滞此难返,不免生出“从今又几年”的忧虑。至此诗人引颈遥望长安,归心不已,步履迟迟的徘徊背影已如在眼前;似可听见深深的长吁短叹。

  凡是写景抒情的诗,用字遣词总是十分讲究。或是一句写景,一句说情,或在一句中既写景又抒情,或是前联写景,后联写情。此诗伤感的成分较多,因此抒情语句较多。前两句是情,三句是景,四句有景有情,五六两句是即景生情,七八句又是抒情。其中 “新岁” 是景,“几年” 是情。无限离愁,跃然纸上。

  诗的情感哀切深至,颔联意绪剀切,首尾感叹往复。唯颈联写景,淡密而不显焕,情致悱恻。全诗结体深沉,有“绪缠绵而不断,味涵咏而愈旨”(卢文昭语)的风致。就其风骨而言,则属大历家数,呈露顿衰之象。

阅读理解
1.从这首诗可以看出,诗人的处境如何?
新年迫近,却身在天涯;年事已高,又居于卑位。被贬谪,有家难回。

2.读这首诗可以体会到诗人怀着怎样的心境?
谪迁岁月中哀愁的心境,佳节将至伤感的情怀。

3.请概括全诗的主旨。
作者在新年来临之际有感而发,抒发了自己对家乡的怀念,对处境的无奈,对贬谪的悲愤之情。

4.全诗各联的抒情方式都不一样,请任选两联作简要分析。

第一联直接抒情,身处异乡却逢新年,伤感之情油然而生;第二联运用拟人修辞,感叹春归我先;第三联即景生情,身在天畔,孤独凄清;第四联用典抒情,以贾谊自况,对未来看不到希望。

5.颈联主要用了“岭猿”、“江柳”的意象来写景,请从手法和作用角度赏析颈联。

从早至暮,岭上猿猴悲啼不断;而江边柳树则遭风烟侵袭缠绕,一片凄迷。作者借景抒情,将悲凉失意的情感,寄寓在哀伤凄凉的景色之中。如果答“寓情于景”或“听觉和视觉相结合”亦可。

6. 诗歌尾联运用了什么手法?这样写有什么深意?请简析。

诗人以贾谊自况,表明自己遭到了像贾谊一样的冤情,寄托了迁谪意;贾谊被贬后,又被征召入朝,这里表现了诗人希望朝廷再次启用自己的愿望。

7. 诗人为什么独自流泪?请结合诗歌的内容简要回答。

①适逢新年,思乡心切;②老年被贬,客居异乡;③时光流逝,归期渺茫。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