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讲座】(24)我说即我思,我思化我言

汉语的特点(四):语法与表现力(2)——我说即我思

“汉语……是最理性、最系统的语言,因此它是最有可能成为人类通用语言的模型。”

——[法]雷慕沙(JeanPierre Abel Rémusat,1788~1832,汉学家)

因为汉语是“我说即我思”的语言,而中国文化的思维活动,本质上是对不同概念的运用,和反映、揭示、构建不同概念之间的联系,所以通常的汉语表达,就只要按照思维的流动把相应的概念挨个说出来就行了,完全没有多音节语言的那些严苛繁复的语法规则的外在限制。而且因为使用的全是概念,所以即使顺序有误,也基本不会影响沟通交流,因为概念之间,会自然产生相应的联系。所以,凡是来到中国的老外,不论年龄大小、文化高低,只要在中国社会生活个一年半载的,用汉语进行日常沟通基本都没有问题,即便是把话说得“颠三倒四”、趔趔歪歪的,国人也都能明白其意。而很多华侨,在侨居地生活了一辈子,也没学会当地的语言。

■因此我们看到,汉语可以这样说(以下套用英语的语法概念):

,非常,非常。(《老子》第一章》)

名       动                  名        名        动                 名

,以及人之,以及人之。(《孟子·梁惠王上》)

动         名                             名       动       名                             名

需要作名词就是名词,需要作动词就是动词。

■也可以这样说:

了孩子一

■甚至还可以这样说:

他用掌掌了他一

他用(球)把他了两

不仅“他”表示的是不同的对象,而且“掌”、“拍”分别用作了名词、动词、量词。

■至于一个概念(字)在不同的词组、句子中,则更没有词性的限制。比如“生”:

动  词:儿育女、死有命、杂草丛、妙趣横

名  词:舍取义、贪怕死、外出谋、一介书

形容词:桃青杏、熟饭水、人地不熟。

副  词:恐有变、吃萝卜咸操心。

助  词:好了得。

■而且只要符合思维,顺序可以任意变换(当然词性也随之改变)

上山人;人上山;山人上;山上人。

大不一样;不大一样;不一样大;一样不大;

人生如戏;戏如人生;如戏人生。

进运动场地;进场地运动。

■也不一定须要有主语:

满招损,谦受益。(《尚书·虞书·大禹谟》)

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论语·里仁》)

怒发冲冠,凭阑处,潇潇雨歇。抬望眼,仰天长啸,壮同激烈。

(南宋·岳飞《满江红·写怀》)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南宋·陆游《卜算子·咏梅》)

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

吃一堑,长一智。

下雨了!

瞧你!

■也不用管有没有什么谓语(动词),以及动词什么及物不及物的:

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论语·述而》)

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南宋·岳飞《满江红·写怀》)

枯腾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元·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他身高一米七五。

这姑娘真漂亮!

我的天哪!

好球!

(雨)下大了。

■也不用在乎什么宾语的位置与词性(是否是名词)

三岁贯汝,莫我肯顾。(《诗经·魏风·硕鼠》)

然而不王(称王)者,未之有也。(《孟子·梁惠王上》)

微斯人,吾谁与归?(北宋·范仲淹《岳阳楼记》)

这场球踢了五十分钟。

一顿饭管一天。

■最终,汉语都可以说成这样:

我说话了。

话我说了。

你吃了吗?

吃了吗你?

大胜敌军!

大败敌军!

冬天能穿多少穿多少。

夏天能穿多少穿多少。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