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笔一记006—怀念那段在西瓜地里劳作的日子
相关推荐
-
那时的,这个季节
芒种过后就是麦收了. 芒种之前我就一遍遍问母亲,哪天是芒种?我害怕这个夏天的节气,那时我小,从不盼着芒种后会有麦收,也不盼着,麦收后会吃到新鲜小麦面粉做的饽饽.让我害怕的是,这个节气后,一天都不得喘息 ...
-
种地到底挣不挣钱?我们针对玉米和小麦,来详细算一笔账
小帮手最近和一些朋友聊天中,发现经常抱怨种地不挣钱,辛辛苦苦一年,到头来,落到手里面的剩不了多少,还不如出去打工. 小帮手不知道有这样想法的朋友多不多,下面,我们针对小麦.玉米.水稻农作物来算一笔账, ...
-
火花集(七) 夏天的回忆
火花集(八) 夏天的回忆 2018,7,31 文:好人一生平安 图:选自网络 今年大暑以来,华东地区已经持续高温十多天了.每天骄阳似火,酷热难当.好在现在条件好多了,空调解决了大问题,无论冬夏 ...
-
【子午文萃】随笔:不听话的母亲(上)
[作者档案]赵永新,甘肃正宁人,散文.随笔见诸多家报刊.代表作长篇小说<西岭塬>结集出版. 不听话的母亲(上) 文/老赵 这是一个还没见人书写过的新话题. 在众多的文学作品中,母亲的形象一 ...
-
承包大户每亩地每年付800租金,他靠什么赚钱?
承包大户每亩地每年付800元租金,他们靠什么赚钱?他们靠种地赚钱,我估计他们不傻,说种地不赚钱的人,才是十足的傻子,蹲在墙边晒个太阳肯定不会赔钱,可能是赔的是饭. 首先我要说我也是农民,同样也不容易. ...
-
交公粮的农民能等来退休金吗?看看农二代们怎么说
说实话,我国农民人口基数众多,粮食问题又是牵涉到国计民生的大事,但恰恰就是这么重要的事,我们到现在都没弄明白. 而作为农民的后代,随着时代的进步,也逐渐走到前台,让我们来看看他们是怎么评价父辈们的工作 ...
-
雷池诗社 ||【散家随笔】土地的记忆|朱腊梅
[作者简介] 朱腊梅,贵池市东至县人,现经商.爱读书种花,徒步旅行!爱写随笔和游记,爱记录生活中的点点滴滴! 土地的记忆 文|朱腊梅 少年时期正赶上实行土地承包责任制,家里人口多,却劳力少,乌決決的 ...
-
假设农民1人有40亩地,6口之家不打工可行吗?农村小伙讲出实情
有网友提问:"假如给每个农民每人分配40亩土地,对于一般的6口之家来说,不出门打工能否维持正常的生活开支以及孩子的教育费用和老人的养老费用呢?"既然有人提出来了,那咱们今天就聊聊这 ...
-
【中州作家】马新臣:老家的石磙
中州作家,从文学到美学[No.856] 老家的石磙 河南商丘 马新臣 每一代人都有自己的印记,都会进入自己的历史,譬如石磙就是我们这一代人的烙印.虽然很多年没有见过有人用石磙干农活了,但是当年 ...
-
“捡落儿”
"捡落儿"-作者:瑶瑶 "捡落儿" 作者:瑶瑶 今年全国很多地方都遭遇了不知道多少年一遇的旱灾,不知道具体多少年,好像专家没说,或许说了,只是我不知道,反正旱的 ...
-
今年冬天较往年冷,小麦会受冻害吗?老农巧管理,不怕寒流来袭
"多年不遇冷冬天气,地里的小麦怕是要遭殃了."年过七旬的老父亲患病在床依然不放心地里的庄稼. 午饭后,我特意去了地里一趟.虽说还有太阳,但是因为4-5级的西北风吹到脸上,感到刺骨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