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病条辨》——小陷胸加枳实汤

三八、脉洪滑,面赤身热头晕,不恶寒,但恶热,舌上黄滑苔,渴欲凉饮,饮不解渴,得水则呕,按之胸下痛,小便短,大便闭者,阳明暑温,水结在胸也,小陷胸汤加枳实主之。

脉洪面赤,不恶寒,病已不在上焦矣。暑兼温热,热甚则渴,引水求救。湿郁中焦,水不下行,反来上逆,则呕。胃气不降,则大便闭。故以黄连、栝蒌清在里之热痰,半夏除水痰而强胃,加枳实者,取其苦辛通降,开幽门而引水下行也。

小陷胸加枳实汤方(苦辛寒法)

黄连(二钱) 栝蒌(三钱) 枳实(二钱) 半夏(五钱)

急流水五杯,煮取二杯,分二次服。

【方解与方论】本证因痰热结胸,气机阻滞所致,故用瓜蒌、半夏除痰散结,黄连清热,枳实行气,能通降开结。

吴鞠通云:“以黄连、瓜蒌清在里之热痰,半夏除水痰而强胃。加枳实者,取其苦辛通降,开幽门而引水下行也。”

【验案精选】

1:幽门梗阻常某,男,38岁,工人,1995年4月5日就诊。病史:上腹部疼痛,进食后缓解已3年,春秋时节反复发作。经省人民医院X光钡透确诊为十二指肠球部溃疡。曾服用“胃必治、丽珠得乐”等胃药,症状逐渐改善。3天前因工作劳累,饮酒较多后,上腹部痞满疼痛,呕吐,进水则吐,经某医院诊断为十二指肠球部溃疡合并幽门梗阻,建议手术治疗。患者不同意手术遂来门诊治疗。检查:体温36.8℃,呼吸16次/分,脉搏72次/分,血压12/9.5kPa(90/71mmHg) , 神清, 检查合作, 急性面容, 略见消瘦, 舌红苔黄腻,脉象弦滑。心肺听诊正常,腹部触诊平坦,心窝部硬满,按之疼痛,叩之有振水音,肝脾未触及。诊断:结胸证。处方:黄连15g,瓜蒌50g,清半夏20g,枳实20g,3付水煎服。服药3付后,呕吐停止,有饥饿感,可进半流质饮食,上腹部胀闷减轻,脉象仍弦滑,舌红苔黄腻,心窝部较硬满,按之疼痛减轻。湿热痰浊渐除,胃失和降好转。拟以黄连10g,瓜蒌25g,清半夏、枳实、陈皮、厚朴各15g。服药3付后诸症消失,经随访1年未见复发。[骆宏石.小陷胸加枳实汤治疗幽门梗阻案例.中医药学报,1997,(1):30]

2.腹痛吴某,男,48岁。1982年8月20日就诊。患者嗜酒、腹痛经年,发无定时,甚者1月数发。常因饮酒或食生冷而发病。近月余常见腹泻,一日前腹痛剧。症见腹痛喜按,胃脘痞闷胀痛,喜呕,神疲气短,口干不欲饮,大便溏薄,舌苔黄白微腻,脉沉细而滑。证属脾胃虚弱,湿热结滞。治以辛开苦降,健脾和胃:黄连、干姜、砂仁、木香各10g,瓜蒌壳、党参各15g,制半夏、白术、枳实各12g,甘草6g,蜀椒5g,饴糖30g。服药3剂,诸症俱减,再2剂遂愈,后以六君子汤调理,身健复原,至今未发。[黄世明.小陷胸加枳实汤合理中汤临证治验.陕西中医,1987,(7):322]。

3:索某某,男,45岁,胃脘胀痛7~8个月。医诊慢性肥厚性胃炎。先用西药治疗4个多月未见明显效果,继又配合中药健脾和胃、温中健脾、疏肝健脾等亦无明显改变。细审其证,疼痛以剑突以下的上腹部为主,按之则痛甚,舌苔白,脉浮滑。因思脉浮者上焦病也,滑者痰实凝结也。合之于证,乃痰热之邪结于胃脘也……乃拟清热涤痰散结。处方:瓜蒌40g,半夏10g,黄连6g,枳实10g。服药1剂,诸证大减;继服4剂,诸症消失,愈。

朱进忠自注云:小陷胸汤加枳实方本为鞠通《温病条辨》方……余根据其黄连、瓜蒌清在里之热痰,半夏除水痰而养胃,加枳实者,取其苦辛通降,开幽门而引水下行也,故加枳实,实践证明其效确实优于单纯的小陷胸汤。[朱进忠.中医临证经验与方法.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281]

4:杨某某,男,31岁。胃脘疼痛胀满,呕吐频频,口苦而干,欲饮水而得水即吐。脉弦滑,苔薄黄腻。证属痰热阻于中焦,胆火上逆,胃失和降,治以清化痰热,清胆和胃,降逆止呕。以小陷胸加枳实汤加味处方:全瓜蒌12g,姜半夏9g,川连3g,枳实8g,苏叶5g,陈皮5g,淡吴萸2g,姜竹茹10g,姜汁少许。上方服用1剂,即胃痛除、吐止而告愈。[杨进,张文选.孟澍江治疗内科杂病的经验.中医杂志,1987,(5):21]

5:孙某某,女,32岁,职员。1998年7月25日初诊。患者因家庭矛盾,经常生气,有一次与丈夫吵架极度生气后,出现呃逆,时作时止,时轻时重,重时则连声呃逆,难以控制,渐至每日呃逆,胃脘痞满如有物堵塞,时胃痛,无食欲,心烦,晨起口苦恶心。曾经某医院诊断为浅表性胃炎、胃神经官能症,所服中药多为辛香疏肝理气、和胃降逆方,如柴胡疏肝散、苏子降气汤、半夏厚朴汤、四磨饮、丁香柿蒂汤等,历时3个月未能治愈。诊脉弦滑略浮,舌红、舌苔黄白相兼而滑腻。辨为小陷胸加枳实汤证与小柴胡汤证,处方:

瓜蒌10g,半夏15g,黄连6g,枳实10g,柴胡12g,黄芩10g,生姜10g。7剂。服3剂,患者自觉胃脘痞结顿开,呃逆减少,服7剂,呃逆完全消失,余症也愈。——本文张文选《温病方证与杂病辨治》

(0)

相关推荐

  • 反胃

    反胃 又可以叫胃反,和蓄饮的呕吐的不一样就在于它是吐食物,而且不需要像水饮一样蓄积到一定程度才吐出来,,可以朝食暮吐,而且反胃往往不会出现渴痞眩悸这四个症状,而且反胃呕吐有一个症状就是大便往往坚涩如羊 ...

  • 呕吐/腹泻/反胃/嘈杂/泛酸/腹胀怎么办?实用,纯干货

    原创2021-08-29 23:01·经方集锦 认真看,不吃亏! 呕吐:霉烂食物.有毒食物.贪食过量,胃中胀满不安引起呕吐,保护性呕吐 生姜半夏:小半夏汤:降胃上冲之气,缓解胃痉挛(降逆和胃止呕)(寒 ...

  • 【黄连温胆汤】黄连温胆汤临证说略

    作文「黄连温胆汤临证说略」共有 4528 个字,其中有 3689 个汉字,31 个英文,106 个数字,702 个标点符号.作者佚名,请您欣赏.玛雅作文网荟萃众多优秀学生作文,如果想要浏览更多相关作文 ...

  • 辛开苦降法治疗胃病一例

    祝各位朋友中秋快乐,阖家团圆 某青年男性,素体壮实,性情直爽敦厚,典型山东大汉特点. 初诊:2019.4.26 患者主诉进食油腻之后胃里(剑突下,触之较柔软)烧灼感1年余,加重数日.平素食欲可,无恶心 ...

  • 胃脘胀满——小陷胸加枳实汤小陷胸加枳实汤...

    胃脘胀满--小陷胸加枳实汤 小陷胸加枳实汤主治:阳明暑温,水结在胸.面赤身热,头晕,不恶寒,但恶热,舌上黄,滑苔,渴欲凉饮,饮不解渴,得水则呕,按之胸下痛,小便短,大便闭,脉洪滑. 案例:刘某,男,4 ...

  • 小陷胸加枳实汤—阳明暑温加水饮结胸

    在<温病条辨>中有许多治暑名方,对于缓解暑热之证大有裨益,比如小陷胸加枳实汤就是其中之一. 提到暑病,大家会想到什么?中暑?面红耳赤?神昏?藿香正气?不是所有暑病都可以用藿香正气散的,藿香 ...

  • 《温病条辨》——承气合小陷胸方

    <温病条辨>卷二中焦篇. 十.温病三焦俱急,大热大渴,舌燥.脉不浮而燥甚,舌色金黄,痰涎壅甚,不可单行承气者,承气合小陷胸汤主之. 三焦俱急,谓上焦未清,已入中焦阳明,大热大渴,脉躁苔焦, ...

  • 李培生丨小陷胸治痰熱結,隨證加味有法則

    小陷胸汤方证.病位.病机解析 小陷胸湯是黃連.半夏.栝樓三味藥."小結胸病,正在心下,按之則痛,脈浮滑者,小陷胸湯主之"(138條).大結胸病屬水熱結實,小結胸病為痰熱相結.痰者, ...

  • 心下痞,按之痛,吐者与小陷胸,不吐者与小...

    心下痞,按之痛,吐者与小陷胸,不吐者与小承气 周某,男,44岁,有次因塌方而埋入碎石中,挖出后竟无明显外伤,治疗数日不见显效,故来我处求治.患者自述胸中痞闷,咳嗽,项强,夜晚寒战,诊脉滑数.按其腹部, ...

  • 胡希恕半夏泻心汤合小陷胸及吴茱萸汤治腹胀医案

    胡希恕半夏泻心汤合小陷胸及吴茱萸汤治腹胀医案 刘某,男,36岁,病历号102484.初诊缺. 1964年7月21日复诊:服橘皮等消导药后,腹胀反甚,噫气不除,肠鸣,并有头痛,再为燥湿消痞之法. 半夏四 ...

  • 『养生茶』(四)止咳祛痰利咽茶: 小陷胸茶

           原料:栝蒌5.半夏3.黄连1.绿茶3.        用法:用250开水冲泡5-10分钟后饮用,冲饮至味淡.        功能:清热祛痰.        用途:痰热互结心下痞满.按之痛 ...

  • 四逆散合良附丸治疗寒证胃脘痛,合小陷胸治疗热证胃脘痛

    四逆散合良附丸这个我不多说,这是治疗胃脘痛的首选方.这两个,一个良附丸,一个小陷胸,一寒一热,效果很好,符合中医的辨证.疏肝.理脾.健脾.和胃.行气止痛.两个方面,寒证用良附丸,若觉得不够,还可以加厚 ...

  • 陷胸承气汤【转载】

    陷胸承气汤 发表者:赵东奇 107人已读 <重订通俗伤寒论>:陷胸承气汤 处方栝楼仁18克(杵)小枳实4.5克 生川军6克 仙半夏9克 小川连2.4克 风化消4.5克 功能主治清热泻火,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