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埔这个村,到处都是红色遗址!

奋斗百年路·老区焕新颜

7月16至17日,由省委宣传部、省委党史研究室、省乡村振兴局组织10多家省、市主流媒体记者开展的“奋斗百年路·老区焕新颜——走进广东革命老区”主题宣传活动,深入到我市大埔、梅江区、兴宁市等地进行联合采访,用记者视角讲述当地干群传承红色基因、奋进新时代的奋斗故事,全面反映老区、苏区今昔巨变和乡村振兴发展新貌。今天推出“奋斗百年路·老区焕新颜——走进广东革命老区”系列报道第一篇《大埔县太宁村:传承红色基因 助力乡村振兴》。

说起大埔县茶阳镇太宁村,大家首先想到的就是光荣的红色底色。近年来,太宁村以“红色村”党建示范工程建设为抓手,加大革命旧址开发利用力度,将红色基因注入乡村振兴过程,将昔日的省定贫困村打造成基层党建示范点和新农村示范村。

在太宁村,有一座典型的客家民居建筑,名为“义训堂”。在这里曾有35人参加革命,在他们的影响下,一批又一批的志士走上革命道路。2016年,“义训堂”被当地党史部门确认为“早期大埔县委机关办公旧址和农运先驱饶龙光故居”双重史迹旧址。在太宁村,像这样的红色遗址比比皆是。

太宁村村民:设立红色交通站,这里有很多人在暗中的支持,运送的人力不够的时候,这里就派出一些农军去协助。朱德率军撤退到福建时,他派人带路,这些都是太宁村的光荣历史。

近年来,太宁村紧紧围绕义训堂等重要红色资源,坚持党建引领,打造以百姓议事亭“板凳会议”为核心的党群沟通桥梁,推进太宁村党群服务中心、大埔县农产品展销中心、“义训堂”为代表的革命旧址、百姓议事亭等重点项目建设。

太宁村村委书记 谢洪国:议事亭成立以后、后来村里面很多大小事情啊,在我们的村支部的党建的引领下,很多老百姓啊,村民小组长都会参与进来。

眼下,太宁村抓住“沿省际边界”示范带发展机遇,大力推动省道S221线太宁段沿线提升改造,目前红色景墙、外立面改造、排水系统、亮化工程等已完成建设,小靖河一河两岸美化亮化工程,文体广场、饮水工程、美丽乡村建设等初见成效。如今走进太宁村,处处呈现党群和谐、产业兴旺、生活富裕、乡风文明的美丽乡村靓丽景象。

联播记者 / 谢宇山、钟庆东、大埔广电

图文编辑 / 刘晓芳 审核 / 刘英梅、刘思燕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