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联大校长梅贻琦轶事六则
相关推荐
-
他任校长14年,让清华从站起来到富起来,校史地位仅次梅贻琦
4月25日,清华迎来110岁生日.从清华学堂到国立清华再到西南联大,从50年代的全国重点大学到如今的世界一流大学,清华已经成为了我们全体中国人的自豪. 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大学发展好,都是校长棒. ...
-
清华校长梅贻琦:一个时代的斯文
更多好文,尽在"衲读""衲曰" 衲读 昨天是今天的历史,今天是明天的历史. 186篇原创内容 公众号 1962年5月19日,梅贻琦去世 原载:<今古传奇· ...
-
如南山之寿,如日月之恒:记西南联大先生之风
知识是累积来的,一代人站在另一代人的肩膀上. 先生最重要的作用,是启迪智慧,抹去蒙蔽.往往是一件小事.一句话.推荐一本书或一个动作,就及有可能让学生突然超越蒙蔽,醍醐灌顶,豁然大悟. 这些点悟学生心灵 ...
-
清华大学永远的校长—梅贻琦
1909年,清政府利用美国退还的部分庚子赔款派留学生赴美学习, 在北京西郊筹建校园,经过十几年来几次易名,1928年命名为:国立清华大学,并将每年四月的最后一个星期日设定为校庆日. 在鼎鼎大名的清华校 ...
-
西南联大校长梅贻琦轶事五则
你自己算一算,能不能及格 <联大八年>中的<教授介绍>一文,以"资料室"为作者,介绍了西南联大102位教授.西南联大校长梅贻琦,以压轴的身份放在最后一位: ...
-
苗松克:“西南联大”轶事 04
无论走多远,家乡总是我们最温暖的牵挂 Hometown Sheqi 给在外打拼的家乡游子一个寄放心灵归宿的地方 乡土文学 西南联大轶事 04 作者 | 苗松克 原创 | 乡土赊旗(ID:g ...
-
苗松克:“西南联大”轶事 03
无论走多远,家乡总是我们最温暖的牵挂 Hometown Sheqi 给在外打拼的家乡游子一个寄放心灵归宿的地方 乡土文学 西南联大轶事 03 作者 | 苗松克 原创 | 乡土赊旗(ID:g ...
-
苗松克: 西南联大轶事 02
无论走多远,家乡总是我们最温暖的牵挂 Hometown Sheqi 给在外打拼的家乡游子一个寄放心灵归宿的地方 乡土文学 西南联大轶事 02 作者 | 苗松克 原创 | 乡土赊旗(ID:g ...
-
苗松克:西南联大轶事 01
无论走多远,家乡总是我们最温暖的牵挂 Hometown Sheqi 给在外打拼的家乡游子一个寄放心灵归宿的地方 乡土文学 西南联大轶事 01 作者 | 苗松克 原创 | 乡土赊旗(ID:g ...
-
如同追剧,这部作品何以欲罢不能-苗松克老师作品《西南联大轶事》赏读
无论走多远,家乡总是我们最温暖的牵挂 Hometown Sheqi 给在外打拼的家乡游子一个寄放心灵归宿的地方 乡土文学 如同追剧 这部作品何以欲罢不能 苗松克老师作品 <西南联大轶 ...
-
梅贻琦西南联大侧记:处置闻一多遇刺后事,日记中多饮酒吃饭
清华建校110周年,卓越的校长有两位:其一梅贻琦,其二蒋南翔.梅贻琦之于清华,正如蔡元培之于北大.他是清华的"直接留美生",在校史上又称为"史前生",即在清华学 ...
-
谭庄:《梅贻琦西南联大日记》补注
谭庄 中华书局版<梅贻琦西南联大日记>(以下简称<联大日记>),因梅贻琦行文过于简洁,故整理者对日记内"一些具体内容(主要是历史上的重要的人名.地名)"做 ...
-
西南联大,三校合并,(梅、蒋、张)是中国大学校长的代际转折点
吃糠咽糟吐文化 发布时间: 2018-11-2717:12 当时的联大校门 三位校长 1898年,蒋梦麟刚三岁,蔡元培考中举人,同年学子中还有一个叫梁启超.严修任翰林院编修,13岁的张伯苓考入北洋学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