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指南】聚桂醇硬化囊肿治疗技术指南
摘自:血管瘤、脉管畸形和囊肿疾病硬化治疗技术指南
治疗目的
消除或显著改善囊肿引起的临床症状,保护脏器功能,控制相关并发症。
治疗操作
体表囊肿可以在直视下完成操作,最好做两点穿刺以对冲模式注射硬化剂。深部的肝、肾、卵巢囊肿等应在超声引导下开展治疗,患者取仰卧或左侧卧位,2%利多卡因局部麻醉至肝被膜,超声扫描、定位后于探头侧方进针,穿刺针常用18G-20GPTC或EV针,选择行程短,避开大血管、神经和重要器官的路径穿刺,穿刺成功后应尽量抽空囊液, 注入聚桂醇原液与之置换, 置换比例1/4 -1/10,通常取1/3 -1/5 比例置换,采用聚桂醇囊内保留法,聚桂醇总用量<60 ml/次。注射结束后指导患者翻转体位,便于硬化剂在囊内的均匀分布,观察2 h 无特殊情况则治疗结束。直径>10 cm巨大囊肿可行囊肿经皮造口术,放置6F-8F外引流管便于重复治疗,常规重复治疗2 -4 次。
聚桂醇治疗剂量
直径<5 cm、囊液<100 mL者,注射10 mL聚桂醇,直径5 -7 cm、囊液<300 mL者,注射20 mL,直径>8 cm、囊液>300 mL者,注射30 -60 mL,可以分几次重复应用。
疗程制定
常规治疗5 -10 cm囊肿囊内注射聚桂醇1 -3 次,每次间隔5 -7 d,3 -6 个月复查症状未完全缓解,囊肿缩小<50%者可酌情考虑再次治疗。
疗效评价
1、3、6、12 个月超声对比治疗前、后的大小变化,以临床症状的消失或改善程度为主要评价指标。
术后反应
发热<38.5C,1 -3 d;口中短暂的金属味;肾囊肿出现血尿1 -3 d,肌酐轻微升高等;术后脏器出血。以上可以酌情对症处理。

中国医师协会《中国微创硬化治疗技术》临床推广项目委员会介入、微创外科学组
组 长 秦增辉 武汉市妇女儿童医疗保健中心
副组长 林晓曦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
骆泉丰 北京大学口腔医院

>>>>文章 来源:介入家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