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中的诗词,是文诗哲的合体
相关推荐
-
赵建忠:新红学百年之际对《红楼梦》“作者”和“版本”研究问题的反思
从民国十年(1921)胡适发表<红楼梦考证>至今,"新红学"已经走过了整整百年的研究历程. 胡适<跋〈红楼梦考证〉>手稿 站在学术发展史的立场看," ...
-
高淮生:蔡义江先生与《红楼梦》研究(名家与红学系列之三)
<蔡义江红学研究综论>刊发于<河南教育学院学报>2010年第6期,标题为<蔡义江的红学研究--当代学人的红学研究综论之一>.这篇<综论>是"红 ...
-
高淮生:李希凡先生与《红楼梦》研究(名家与红学系列之一)
笔者于2010年9月开始撰述"红学学人综论系列",至2012年10月结稿为止,共计撰述12位学人的"综论",形成了红学史新著即<红学学案>,该书由新 ...
-
冯其庸学术馆,追寻大师的足迹
★旅游地点:无锡前洲冯其庸学术馆 偶然在地图上查到了去前洲的新线路,原来不需要经过无锡.于是果断地放弃了自驾,乘坐公交车去了. 不过班次有点少,在公交车站等得几乎失去了耐心,犹豫着是不是先坐到无锡再转 ...
-
孙逊:“红雪缤纷”忆徐老(《红雪缤纷录》代序)
徐恭时先生离开我们已经整整二十一年了.在他谢世之后,红学圈内曾有"上海红学四老"之称,这里的"四老"即指当年已经作古的四位红学前辈,按年齿排,他们分别是:徐恭时 ...
-
高淮生:吕启祥先生与《红楼梦》研究(名家与红学系列之七)
记得山东大学马瑞芳教授曾在<河南教育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第6期发表了题为<新时期红学研究的"定海神针"--漫话冯其庸先生和红学>的文章,该 ...
-
《红楼梦》依旧是“顶流”
作者:苏墨 陶稳 "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作为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红楼梦>自18世纪面世以来,凭借其深邃的思想深度.独特的艺术魅力,吸引 ...
-
(新书推介)张平仁:《红楼梦诗性叙事研究》
内容简介 该书的总体意义在于探讨建立符合中国古代小说特性的叙事学理论框架.当前,小说叙事学理论的局限逐渐显现,主要是根源于形式主义和结构主义的叙事理论试图用一些功能性模式去套形态各异的小说作品,却常常 ...
-
(59)中国文学隐语艺术与《红楼梦》“真事隐”_至真斋主_新浪博客
作者:至真斋主 <红楼梦>作者开宗明义说:"因曾历过一番梦幻之后,故将真事隐去,而借通灵之说撰此<石头记>一书也,故曰甄士隐云云.......虽我未学,下笔无文,又何 ...
-
红楼梦中黛玉教香菱作诗,为什么香菱说寒和闲,错了韵了
前言 今天看到这样一个问题: 律诗中的上平声韵15韵是什么意思?其中15删又是什么意思?黛玉叫香菱写一首咏月的律诗,指定用寒韵,香菱苦苦思索,探春隔窗笑道"菱姑娘,你闲闲吧."香菱 ...
-
『诗句名言』小说中的名句 : 红楼梦中的诗词名句
<红楼梦>,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首,清代作家曹雪芹创作的章回体长篇小说,又名<石头记><金玉缘>. <红楼梦>是一部具有世界影响力的人情小说作品,举世公认 ...
-
红楼梦中经典的一首诗,112个字,道尽人生的无常
红楼梦中有很多经典的句子,精彩睿智,照亮我们的人生.作者在创作这部伟大的著作时,增删五次,批阅十载,就如同他书中智通寺那个老僧一样,必是"翻过筋斗来的"才有这充满禅机的大作. 我看 ...
-
红楼梦中的诗词(2)
<世难容> 气质美如兰,才华阜比仙. 天生成孤僻人皆罕. 你道是啖肉食腥膻,视绮罗俗厌: 却不知太高人愈妒,过洁世同嫌. 可叹这,青灯古殿人将老: 辜负了,红粉朱楼春色阑. 到头来,依旧 ...
-
闲谈《红楼梦》中人物诗词,林黛玉诗才是否可称第一?
<红楼梦>诗词的最厉害之处,就在于曹雪芹是代入每个人物角色,"按头制帽",为角色拟制符合他们身份.背景.气质.才情.见识.情境的诗作. 曹雪芹之才之所以为人称羡,并不在 ...
-
红楼梦中一首诗,首句为贾不假,白玉为堂金作马,叫什么名
<护官符> 贾不假,白玉为堂金作马, 阿房宫,三百里,住不下金陵一个史, 东海缺少白玉床,龙王请来金陵王, 丰年好大雪,珍珠如土金如铁. [释义] 1."贾不假,白玉为堂金作马. ...
-
红楼梦中劣诗多
陈永正 (一九八五年) 徐晋如按:此文为业师陈沚斋先生三十年前所作.2007年左右,我从<文艺与你>杂志中录出,未及校对,先表于中山大学文体学论坛,后被人转相传阅,遂更流布于世.此文意在批 ...
-
红楼梦中林黛玉到底什么病,不严重却治不好,我们如今很多人也有
<红楼梦>中的林黛玉是一个美丽而才华横溢的少女,早年父母双亡,家道中落,孤苦伶仃,到贾府过着寄人篱下的生活,再加上她心思敏感.身体虚弱,最终不仅没得到爱情,还年纪轻轻便去世了.事实上,林黛 ...
-
她是红楼梦中隐藏最深的大灰狼,比王熙凤狠100倍,贾府最大的祸根
随着岁月的沉淀,时间的流失,腐朽的东西早已化成了历史烟云,经典的事物反而历久弥香.比如<红楼梦>这部文学著作,由最初世人嗤之以鼻的禁书,到如今众星捧月的国学经典,其一波三折的悲惨命运不可谓 ...